书城励志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45286100000018

第18章 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3)

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生中,首先都是追求物质财富,但这只是初级理想,当一个人获得了财富之后,他还想要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和认可。被人赞美,可以说是人的最根本的追求。

在人际交往中多一句赞美,往往能换来对方的一片赤诚;在职场中多一句赞美,往往能大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家庭中多一句赞美,常常能换来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对吗?那么,请首先慷慨地去赞美别人吧!

6.对别人感兴趣,而不是显示自己有趣

社交永远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你若只顾着一个人的“表演”,谁又甘心永远做你的“观众”?所以,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才会与你做朋友。

做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自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是,一个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会更注重自我表达,而忽略对方的存在和感受。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别人不愿与他交往。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应该走出自我,真正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

记住,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而不是你以为的,你表现得很有趣,别人就会对你感兴趣。在下面的这个故事里,你会看到对别人感兴趣有多么重要。

查尔斯在纽约的一家大银行工作,有一天,领导安排他写一篇某公司的机密报告。他知道,他所需要的这些资料,只有一家工业公司的董事长能够提供。于是,查尔斯便去拜访这位董事长。

当查尔斯走进办公室时,一位女秘书从另一扇门中探出头来,对董事长说:“今天没有什么邮票!”

“我替儿子收集邮票。”董事长对查尔斯说了一句。然后,他们的谈话继续,可是,董事长不愿意为查尔斯提供他想要的资料。

这一天,查尔斯回来后很是沮丧,坐在沙发上发呆。可是,突然,他想起那位女秘书说的话——邮票!没错,董事长喜欢给儿子收集邮票!

第二天,查尔斯又去了。他让秘书告诉董事长,他有一些邮票要送给董事长的儿子。结果,董事长很高兴地接待了他。“哦,儿子一定会喜欢这张!还有这张,儿子一定会当作无价之宝!”看着查尔斯带来的邮票,董事长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就这样谈论着邮票,足有一小时之久。

奇迹出现了,没等到查尔斯提出,董事长就把他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告诉了他。不仅如此,事后董事长还打电话来,补充提供了一些数据和事实。

查尔斯能够在第二次拜访中满载而归,靠的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武器”,只是表现出对别人感兴趣,仅此而已。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如果作家不喜欢他的读者,那么他的读者也不会喜欢他的小说。”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你若对别人没兴趣,别人也很难会对你有兴趣。同样,让别人对自己有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别人有兴趣。

换位思考一下就更好理解了,你希望别人对你感兴趣,同理,每个人也都像你一样希望别人对他感兴趣。有人说,一个人只要真心对别人感兴趣,他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只要别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两年内交下的朋友还要多。对于这样的猜想和估计,我完全赞同和相信。接下来这个小故事,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有一个叫吉姆法里的人,他从来没有进过一所中学读书,可是,到他46岁这一年,已经获得了四所学校授予的荣誉学位,并且还当选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和美国邮政总局局长。有人问他:“你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吉姆法里说:“我有一种记住别人名字的本领。”

“据说你可以记住一万个人的名字?”

“不,你弄错了,是五万个!”

“记住别人的名字对一个人的成功真的很重要吗?”

吉姆法里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表现出你对人家感兴趣。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地重要。”

记住别人的名字,这只是表示对对方感兴趣的方式之一,但仅仅是把这一点做到极致,吉姆法里就获得了极大成功。可见,表现出对别人感兴趣有多么重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表达对别人的兴趣,结果又会如何呢?

不过遗憾的是,现实中关注自我更多的人比比皆是。纽约电话公司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在电话通话的过程中哪个词出现得最多?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被调查的500个电话谈话中,“我”出现频率最高,竟然出现了3950次!

社交永远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你若只顾着一个人的“表演”,谁又甘心永远做你的“观众”?所以,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才会与你做朋友。

7.任何时候都要给别人保留脸面

为人处世留余地,不把话说绝,不把事做绝,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正如雕刻人像时,先把鼻子留高一些,后期根据需要再酌情削减,也正如炒菜放盐时,会先少放一些,觉得淡了再多加一些。

有那么一种人,他遇到不喜欢的人和事,总是认为自己很有道理,于是毫无顾忌地指指点点,心里想什么都一股脑儿地倒出来,丝毫不顾忌对方的颜面,结果常常得罪人。你是这样一种人吗?你的周围是否有这样的同事或朋友?

其实,这样的人最不招人喜欢,不是吗?因为自己的很有道理不过是“自以为”,说到底还只是自己的道理而已。为人处世,切忌太满。反过来,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度,给别人留出面子,才是智慧的做法。

战国时期,有一天,齐国大臣隰斯弥和另一个大臣田成子,来到一个高台上眺望,欣赏风景。这个高台修得非常高大,站在这上面,可以眺望方圆五里内的景色。但唯一的遗憾是,高台的正南面,正好有一棵参天大树,挡住了视线,以至于南面的景物就只剩下这棵树了。巧合的是,这棵树正是隰斯弥家的。

隰斯弥是一个很有心的人,早就发现了这棵树的“不合时宜”,所以这一天他特别留意了田成子,发现这位平日老谋深算的大臣并未因此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可是,一向思维缜密的隰斯弥仍然觉得不安,他相信,田成子的内心必然早对这棵树不满了。于是,这一天回到家后,隰斯弥就叫来仆人,吩咐他把这棵大树砍掉。但有意思的是,这个仆人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命令他立刻住手。这一下,仆人纳闷了,问:“不就是一棵树吗?怎么一会儿要砍,一会儿又不砍了呢?”

隰斯弥解释说:“你知道吗?这个田成子正在谋划政治上的大事,假如我砍掉这棵大树,表现得很了解他的心思,那他一定会认为我知道了他很多的秘密,这样我岂不是很危险?”

听完,仆人还是一脸的困惑,又问:“那开始为何又让我砍呢?”

隰斯弥继续解释说:“这棵树的位置确实有问题,我开始让你砍是为了不得罪他,现在砍了几下又让你停下,也是为了不得罪他。所以,砍了又不砍倒,才是最安全的!”听到这里,仆人终于明白了。

后来,果然证明了隰斯弥做法是正确的。田成子发动叛乱,杀死了很多知晓他“秘密”的人。唯独对隰斯弥,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在田成子看来,隰斯弥对自己并不是太了解。

这个故事够深刻,也够智慧吧?一棵树砍还是不砍,竟然关系到一个人的前程,甚至性命!其实,在职场中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后果没那么严重罢了。

因为常常涉及到利益,相对于日常人际交往,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要复杂些,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把握好度——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又该说到什么程度?说话是如此,做事也是同样。

为人处世留余地,不把话说绝,不把事做绝,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正如雕刻人像时,先把鼻子留高一些,后期根据需要再酌情削减,也正如炒菜放盐时,会先少放一些,觉得淡了再多加一些。

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余地,这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你今天毫不客气“教训”的这个人,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你的“有求之人”。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在单位和一个同事之间发生点矛盾,一气之下,他便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之后,你我一刀两断,各走各路!”但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位同事竟然成了他的直接领导,十分尴尬,最后只得辞职另谋出路了。

仅仅因为自己一时冲动说出的“狠话”,原本好好的一份工作,就这样失去了,值得吗?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不仅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快节奏的大背景下,人情世故也是一样的变化莫测,如果把话说得太满,把事做得过绝,将来一旦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变化,就难有回旋的余地了。换句话说,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对别人宽容,也是在保全自己。

我们这样的思虑和做法,绝不是要做有心机的“小人”,而是要做有“心思”的智者。切记,“处事需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