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45213800000011

第11章 黄老学派

在战国思想阵营中,有一个新的学术流派——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诞生于战国中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时,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主张黄老学派的学说,将其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时,黄老之学遭受冷遇,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黄老学派的著作只留下一部老子的《道德经》。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一批帛书,其中有《老子》甲本、乙本。在《老子》乙本的前面,附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卷古佚书。据专家研究,这四卷古佚书就是先秦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了解黄老学派的面貌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从这四卷古佚书来看,黄老学派是一个以道家学术为核心,融合儒、法、形名、阴阳等各家学术而形成的一个学派。

黄学的哲学,以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和阴阳家的阴阳学术为基础。

黄学所谈的“道”,不光在其形态方面和道家的“道”一样,而且也是万物的本原。“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建于地而洫(溢)于天,莫见其刑(形),大盈,冬(终)天地而莫知其名”(《经法·明理》)。道“虚无刑(形),其裘冥冥,万物之所从生。……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同”(《经法·道法》)。和阴阳家一样,认为万物都是阴阳平衡,相互调和的结果。当阴阳相互调和时,事物才会兴盛,而偏阴、偏阳都不好。《经法·四度》便说:“极阳以杀,极阴以生,是胃(谓)逆阴阳之命。极阳杀于外,极阴生于内。

有(又)逆其立(位),大则国亡,小则身受其央(殃)。”

在政治上,黄学充分吸收了法家力主耕战、法治和中央集权的主张。如《道法》说:“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经法·六分》说:“凡观国,有六逆:其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其谋臣在外立(位),其国不安;其主不吾(悟)则社稷残。”所以,黄老学派将法度看作政治的根本;极力主张“主主臣臣,上下不越”;“主执度,臣循理”。

黄学也吸收了刑名学术的精华。如《经法·道法》说:

“虚无有,秋槁(毫)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刑名声号矣。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对于儒家学术,黄学既有摒弃,也有吸收。它和儒学一样,主张“亲亲而贤”。如《十大经·立命》篇说:“吾苟能亲亲而贤,吾不遗亦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