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康熙的故事
45208700000022

第22章 洒泪送祖母

洒泪送祖母

隐瞒真相预谋叛乱

阴谋破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九月,75岁高龄的孝庄太皇太后身染重症,一病不起。

当时,康熙正在古北口查看八旗绿营军的操练情况。得到祖母病重的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即星夜赶回北京。连着走了一天一夜,总算快速赶回宫里。康熙下了马车,连衣服也来不及换,立刻赶往慈宁宫探望祖母。

暗沉沉的寝宫里,太后半躺在枕上,她脸色憔悴不堪,喉间大约被痰堵住了,呼吸很不均匀。

9月的北京,天还是闷热闷热的,秋蝉在树上不停地叫,更使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康熙轻手轻脚走近床边,太后的贴身侍女彩娥走过来小声说:“回万岁爷,太后吃了药,刚睡着,正发汗呢。”康熙点了点头,轻轻坐在了床边,深情地凝望着熟睡中的太后。太后紧闭着嘴唇,苍白的面孔上没有一丝血色。

太监和宫女们见万岁爷来,都已退到外间等候。

屋里静静的,只有太后沉重的呼吸声。一时间,望着昏睡着的太后,康熙仿佛又想起小时候,太后常常抱着他,给他讲本朝先祖的英雄故事。太后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做人。母亲的失宠,父皇因宠爱董鄂妃而冷落他这个二皇子。

幼年、童年的记忆里,最亲最近的人,就只有慈祥亲切的祖母了。祖母,是他这个世上最亲的亲人,最关心他的人了。

康熙的泪,一串串流了下来,为了怕惊醒祖母,他赶紧擦去了眼泪。

“皇上,你怎么哭了?”太后慢慢张开眼,吃力地轻声说。

“祖母,孙儿把您吵醒了吧?”

“没有,孩子,你一进来我就知道了,只是,我没有力气说话,甚至没有力气睁眼看你一眼,老了,要走了……”说到这儿,太后突然停住了,只用目光上上下下瞅着康熙。那依恋、疼爱、期待的神气使康熙心头一热,眼眶中突然涌满了泪水,只强忍着不让它滚落出来。

他强笑着说:“祖母您别说这样的话,让人听了心里怪难受的,您老身体那么健康,能活到一百三十多岁呢。”

“哦,一百三十岁……”太后微微笑道,“那怎么可能呢。孩子,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这回,真是阎王爷来叫我啰。”

“祖母……”康熙激动地叫了一声,涨红了脸,眼里含满了泪水,只强忍着不让它流下来。

“孩子,坐近点,挨着我,这样好说话。”康熙听着这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紧靠着太后坐下,温和地说:“祖母,您说吧,孙儿听着呢。”说着便觉眼眶发潮,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握着祖母烧得滚烫的手,轻轻贴在自己脸上,仿佛在抓住什么东西,又像担心有什么东西把祖母从自己这里抢走。

太皇太后闭上眼睛,粗重地喘了几口气,慈爱地用另一只手抚着康熙说:“孩子,你登基这26年,咱们祖孙闯了多少大风大浪,先是差点死在鳌拜手,又差点叫吴三桂葬送了,我们大清能有今日,真不容易,你得珍惜它!”

这明明白白是遗嘱了。康熙追想往事,一时间五内俱痛,他强忍着悲痛说:“是,大清能有今日,全是托祖母的福佑!”

太后又缓缓说:“孩子,临走有一句话对你说,这一生,我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缘做你祖母,有你这样的好孙子……”说着,突然“吭吭”地咳嗷起来,把一口带血的痰吐在了漱盂里。

康熙为她擦去嘴边的痰迹,抽泣着说道:“祖母……别说了,孙儿也认为,和您老在一起最幸福!”

刚到腊月,太皇太后病势更加沉重。康熙停了朝,昼夜守在慈宁宫,亲自服侍。又亲往天坛祭祀,祈求上天为太后增寿。又遍请天下名医为太后会诊。可是,一切都没有起到作用。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傍晚时分,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了。

临终前,她紧紧握着康熙皇帝的手,深情而又依依不舍地凝望着康熙,眼睛忽然一亮,随即黯淡下来,便溘然逝去了。她的眼角,还存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

康熙立即晕倒了。宫女、太监、大臣、太医乱成一团,纷纷抢救皇上。过了一会儿,康熙终于苏醒了。他昏昏沉沉地抬起头来,红肿的眼睛愣愣地盯视着黑压压跪在地上的大臣、太医、宫女、太监,半天才说:“传旨,诏告天下,举行国葬!朕亲自守丧!”

康熙为祖母守了一个月丧,以后每年到祖母的忌日,都到祖母墓前行礼。他又在宫中为祖母设置了牌位,每日清晨一定要拜祭一番,就像祖母生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