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康熙的故事
45208700000015

第15章 训练水师

康熙以武力攻取台湾的决定公布以后,在朝廷文武官员中引起不同的反应。反对以武力攻取的人数不少,其中代表人物有水师提督万正色、宁海将军喇哈达。

有人给康熙皇帝上奏章说:“启奏陛下,台湾海面气候莫测,遇上台风,多么坚固的船也会被海浪打成碎片,进攻台湾实在是十分困难的事。”

水师提督万正色也上表说:“皇上,台湾只不过是悬在海外的一个孤岛,是蛮人居住的地方,攻取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又何必为它劳师动众,千脆把它让给郑氏算了,料想他们在那小小的荒岛上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

支持以武力攻取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主要有内阁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等。

姚启圣上奏说:“禀告陛下,台湾自古是中华领土,绝不应当允许它在大清之外独树一帜。”

内阁学士李光地也上奏说:“据臣所知,台湾郑氏兵不过数万,战船不过数百,依臣愚见,攻取台湾并不算难。”

福建巡抚吴兴祚也说:“陛下如同意对台湾用兵,愚臣愿效犬马之劳,充当先锋。”

康熙皇帝见福建巡抚和总督都肯为进攻台湾效力,非常南兴和欣慰。

面对进攻和不进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康熙皇帝显得很冷静、很果断。他对姚启圣和李光地说:“你们既然主战,那就推荐新的水师提督人选给我。”然后,又把反战的水师提督万正色改为陆路提督。巧的是,姚启圣和李光地推荐的都是施琅。

临行前,康熙皇帝召见了施琅。施琅50岁左右,矮胖身材,方方的脸上长了一大把络腮胡子,眯缝眼儿,高鼻梁。大概由于长年在海边生活,他的皮肤黝黑,满脸皱纹。

康熙皇帝亲切地对他说:“今天叫你来,主要是想告诉你,出征台湾的事是朕亲自定的国策,有朕为你做主。”

顿了一顿,他又说:“大臣中或许有不赞同的,朕并不怪罪,因为你们都为了江山社稷。朕能容纳不同心的人,但不能容纳不协力的人。如果你在办理军需、调动部队方面遇到麻烦,只管对朕说!”

“皇上……”施琅听到这里,已经是老泪纵横,啜泣着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哽咽地说:“皇上!臣甲申年只身逃出台湾,报效朝廷。父母兄弟在台湾都遭毒手,身怀血海深仇。有人以为臣在台湾朋友多,将一去不回,臣绝不会这样做的!”

康熙微笑着说:“朕相信你。郑成功父子加害你,并非因为你武功高强,实在是怕你智谋过人!像你这样的人他不敢用,足见他心胸狭窄,难成气候。朕不怕你不能攻克台湾,但朕实在也有心忧之处,你知道吗?”

施琅睁大了双眼,不解地望着康熙。

康熙慢慢踱着步子,靴子在水磨青砖上嗒嗒作响。半天,他才笑着说:“这件事说得似乎早了一点,但你听一听,多想想也有好处。台湾与内陆远隔百里汪洋,民情不熟,吏治最难。郑成功部下有的与你有恩,有的与你有仇,恩怨连结,非常复杂。如果你一战全歼,自然不用说;如果肯归降,朕送你八个字——”边说边看着施琅。

施琅忙跪下叩头说:“臣恭听皇上教谕!”

康熙眼中闪着光彩,走近施琅一步,一字一句说道:“只可报恩,不可报仇!”

施琅倒抽了一口冷气,略一顿,说道:“臣明白——只可报恩,不可报仇——臣一定会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绝不挟私报怨!”

“这才是真丈夫,国家的重臣啊!”康熙高兴地感叹说,“你放心去做吧,不要怕小人害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朕全力支持你!”

“谢皇上!”施琅感激地说。

不久施琅和姚启圣就来到福建,他们二人每天都操练人马,准备进攻台湾。

这一天,姚启圣接到了康熙命人送来的十门精制红衣大炮,10万支火箭,以及50万两军饷,便一刻不停地来到军中见施琅。只见总兵正带着军士操练,施琅在研究海图,不禁笑道:“你真不愧是水师名将。治军有方啊!”

施琅抬起头来说:“虽然这几年一直都在内湖练兵,但有许多人还是畏惧下海打仗啊!”正说话间,海上狂风骤起。施琅一阵兴奋:“南风!正是进攻澎湖的好时机!”立即命令点炮升帐。

“众位将士!”施琅的声音铿锵有力,“我奉圣命,征讨台湾。今日拜祭海神,出海!”说着取出一个黄布包,从中取出一把铜钱,大声道:“这是我请来的神物,100枚铜钱。现在我将铜钱投到海图上,如果我军出师顺利,应当有95枚以上字面朝上!”说罢,手一扬,将铜钱投了出去。

将士们的心都提得老高,这样胡乱地一撒,谁能保证有这么多字面朝上,都争着观看。只见100枚铜钱散乱地撒在海图上,一、二、三……竟有99枚字面朝上。

总兵看完,哆嗦着嘴唇,眼望苍天,狂呼道:“全是字啊!上苍保佑!”立刻,军营中一片轰动,人人激动得心砰砰直跳。

施琅抖擞精神,端出一碗酒,大喝一声:“有进无退,出发!”

“喳。”全体将士将酒一饮而尽,斗志昂扬地登上战舰。原来,这100枚铜钱的两面都是字,是施琅离京前康熙赐给他,以振作军心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