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康熙的故事
45208700000014

第14章 不协调的旗帜

不协调的旗帜

训练水师

海上硝烟

成功克敌

康熙团结汉人的策略非常有效,祭祀明陵与尊奉孔子结束后,国内百姓基本承认了清朝的统治。

康熙开了博学鸿儒科大大收复了汉人的心,一批批人才开始为康熙所用,这为他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在福建省东南的东海和南海之间,面积为3578万平方公里。

顺治十八年,著名抗清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亲自率将士2.5万人、战船数百艘渡海攻打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经过10个月战斗,击败了荷兰殖民军,使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回归了祖国。

郑成功在台湾实行“以农养兵”的制度,扩大农田数量。农忙时从事生产,农闲时训练军队。

郑成功实行这些措施,目的是把台湾建成一个牢固的抗清基地。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行动是正义的,值得称道的,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明朝灭亡后,他的儿子郑经以明朝后裔自居,占据台湾,一直不肯归顺清朝,还时常骚扰福建沿海,成为清朝统治的严重威胁。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后,把地方的军政大权收回到手中,有了征台的力量和时机。

台湾在这时候还依旧挂着早已不存在了的明朝旗号,不时出兵扰乱苏、浙、闽沿海,使那里居民不得安宁,显然是十分不合时宜了。

自从郑成功死后,台湾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政权本身也是矛盾重重,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

康熙二十年正月,郑成功的长子郑经在台湾病死,他的长子郑克塽和次子郑克坡为争继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郑克臧原来是郑氏家一个年轻乳妈的小孩,因为郑经宠爱这个乳妈,就将这小孩收为长子。

郑经由于长年离开台湾,在福建沿海作战,在他的谋士建议下,就立了郑克臧为“监国”。

可是,郑经部下权臣冯锡范,把女儿许给了郑经次子郑克塽,对郑经没有立郑克塽为“监国”,心怀不满。

现在郑经一死,冯锡范和大将刘国轩合谋,罢免了军师陈永华的兵权,使陈永华忧郁而死,从而使郑克臧失去了辅佐人。

冯锡范随即向郑成功的夫人董国太游说离间,他对董国太说:“郑克臧不是郑氏血统,他只不过是乳妈的儿子。如果让他继承王位,不利于台湾呀。”

董国太说:“郑克臧很孝顺又很能干,是个懂事的孩子。台湾政务交给他,我还是很放心的。”

冯锡范斩钉截铁地说:“不行,郑克臧一旦继位,就会改变了我们台湾郑氏的血统,不能让他即位!”

董国太见冯锡范一脸凶巴巴的样子,很害怕。她也知道,现在兵权落在了冯锡范和大将刘国轩的手里,稍有不顺他们的意,说不定他们会发动内变呢。

于是,她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既然这样,就随你处理吧,我不插手了。”

“是!”冯锡范得意扬扬地去了。他立刻派心腹把18岁的郑克臧暗杀掉了。

接着,又迫使董国太同意让12岁的郑克地即延平王位。冯锡范被封为忠诚伯,仍管侍卫;刘国轩授为武平侯,总管军务。这样,台湾的大权实际操纵在冯锡范和刘国轩的手里。

康熙二十年四月,在郑克地刚刚即位后,福建总督姚启圣在得到探子的密信后,立刻发信给康熙皇帝。

他在信中报告了郑氏集团内部争权夺位的情况。并建议乘台湾“主年纪小,内乱刚起”的机会出兵攻取。

经过无数次的招降都没有成功后,康熙得到这个消息,当即于同年六月发布军令:“由福建水师调动士兵攻取澎湖、台湾。要求前线将领同心合力,剿抚并用,一定要肃清海疆,收复台湾!”

于是,福建水师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打一场大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