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36

第36章 匡城陷困

孔子带领着弟子们带上一些干粮和水,连夜驾车离开了卫国,向陈国赶去。一行人走得十分干脆,没有像离开鲁国时那样的不舍。

正值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坐在马车外一边观赏着风景,一边前行。子路赶了一天的车已经很累了,这时一个曾经来过这附近的弟子颜刻自告奋勇把子路替换了上去,当起了领头的车夫。

经过了大半天的赶路,众人来到了一座战火频繁的城市匡城。匡城是卫国的领地,当年卫国有一个贵族公孙戎(rong)因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被灵公下令驱逐,逃到了这里,占城为王,与灵公的部队对抗起来。后来阳虎从鲁国逃出,也曾到过这里撒野,和公孙戎激战了一场。

一进入匡城范围,孔子一行几十人就引来了很多异样的目光,大多是怀疑和敌对的目光。颜回这时发现干粮已经不多了,于是就向孔子禀告,和另一个弟子公良孺先下车去买干粮,一会儿再追上大家。

驾车的颜刻还没有察觉出异况,扬起鞭子指着城墙上的一个偌大的窟窿,向身旁的孔子道:“老师,当年我就是追击着阳虎从这个窟窿进城的。”由于他在驾车途中,身边的匡城人民听到了,误以为他们和阳虎是一伙的,于是悄悄拿起了武器,围了过来。

孔子众人仍不知觉,一直深入前行,慢慢地,他们发现大街上的老弱妇女越来越少,壮丁们越聚越多,每个人都手执武器,逐渐向几辆马车靠拢过来!

子路首先发现了不妥,喝停了马车,手按在了剑鞘上,警惕地看着四方。大家都连忙拿出了兵器,团团将孔子和马车护在中心。匡城的人民看到孔子等人也拿出了武器,心里更加生气,不知是谁首先高喊:“杀了阳虎,为家报仇啊!”于是一百多个人手持锄头木棒向马车冲了过来。

子路正想辩解,匡城的人已经攻到,于是他只好挥舞着长剑架挡着对方的攻势。一众弟子们纷纷拼命相抗,和匡城的人激战在一起。霎时间寒光剑影,铿锵互拼,呼声震耳。孔子一边指挥着弟子向旁边的一间茅屋里退去,一边努力地向匡城人解释,可大家都杀红了眼,哪里听得进他的呼声。

这时子路用剑挑起了一把稻草,撒在了弟子们和匡城人民中间,然后扔下了一个火把。冲天的火光顿时将两方人马隔离开来,大家都喘着粗气,怒目圆瞪。

孔子见有了短暂的机会,连忙说道:“我们是从卫国都城而来,是经过的旅行者,没有恶意,你们为什么不辨青红皂白就对我们动武呢?”

“从都城来?都城的人又怎会来我们这边呢?八成是阳虎的奸细!”匡城的人群里发出了怒呼,敌视的目光并没有减弱。

面对这群被仇恨冲昏头脑的人,善辩的子贡也没了办法,只好说道:“我们是鲁国来的贵族,受命出使卫国,并非你们口中的阳虎,如果你们不信,我们稍后就有军队尾随而来,大可以做证。”

子贡这一招果然灵验,匡城人听到后面还有军队,心里有点害怕了,于是上来了一个长者,道:“那好,你们留在这里,等证明你们的军队来了,再走吧!”

子路怒道:“欺人太甚,你们以为我们怕你们了吗?”正要挥剑上前,孔子却按住了他的肩膀,道:“不要急躁,你一个人可以平安离去,可其他师弟们呢?”

子路这才想起了身边还有很多只懂礼乐、不擅武术的同门,于是冷哼一声,坐到了马车上生闷气,手里紧抓着长剑,目光锁定对面的匡城人群。

匡城的人见孔子一行人慢慢在原地坐了下来,各自歇息,没什么举动了,于是也逐渐放下了武器,但仍然警惕地紧张地盯着他们。就这样僵持了大半夜,直到天亮,另一批的匡城壮丁也手执武器围了过来,将原先的人马换下,依然紧紧看守着空地中的孔子一行人,似乎下定决心,一只苍蝇都不许逃出去。

时间就这么耗着,一天天过去。孔子和弟子们依旧被匡城的人团团围住,进退不得,这时粮食已经吃完了,弟子们开始逐渐急躁,子路更是抽出了长剑,就要站起来。孔子却按住了子路的手,从他的手中拿出了长剑,道:“由不必紧张,听我以剑高歌,弹奏音乐吧。”于是用指间敲击剑身,自顾唱起了歌曲:“东方的太阳照耀,风吹得人心晃动,分不清敌我……匡城的人们多误会,我们求仁义说来……”

孔子唱完一首,就听到了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正是颜回和公良孺寻着歌唱奔了过来,这些天里他们四出寻找孔子的消息,还拜访了匡城的守将公孙戎,说明来意。可两人只听说在城东这边抓住了一伙阳虎的同党,于是一直没有理会,还好刚才听到了孔子的歌声,于是急忙赶了过来。

公良孺身材高大,武艺非凡,在众弟子中和子路旗鼓相当。他看见老师和同学们被一伙人马围困在空地中,二话不说就拔剑赶了过来。匡城人见他来势汹汹,都自动让开了一条道,他一直冲到了孔子身前,大声呼道:“我奉公孙戎将军的指令,前来接应门人,谁敢阻拦?!”

匡人中有不怕的,举着武器就冲了过来,都被公良孺和子路一左一右架挡开来,恶斗了一番,匡人都被两人攻得七散八落,一时再无人敢上前。

这时颜回领着公孙戎和他的军队赶了过来,原来看到门人被围后,颜回知道这一定是一个误会,于是就连忙回去找来了匡城的守将公孙戎,说明了事情的原由。

公孙戎一来就喝退了围守的城民,上前扶起了孔子,道:“我听手下说这里抓住了一个阳虎的同党,没想到原来是鲁国的圣人孔丘,多有得罪,请先生恕罪。”

孔子微笑着回礼,道:“将军不知原由,何罪之有。”

说着握住了颜回的手,道:“渊啊,还好有你,为师还担心你在乱军中丧命了呢。”颜回微笑道:“老师还健在,我当然要侍奉您左右,怎么敢死去。”众人都松了口气,气氛逐渐缓和起来。

公孙戎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担忧,向孔子问道:“不知先生还会不会回去卫国的国都呢?”

子路本困了几天,心里一直不爽,这时不悦道:“回不回去,与将军有什么关系?!”公孙戎突然冷冷道:“卫灵公沉迷女色,任用谗臣,愧为国君,我早与他势不两立,如果先生要回去助他,岂不是对我不利,我当然不能容许。”说着手也按在了剑鞘上。刚缓和的气氛又顿时紧张起来。

颜回面不改色,试探道:“那不知将军怎样才能放我们离去?”

公孙戎松开了按剑的手,道:“久闻孔丘先生是个重信守诺的人,只要你对天起誓,不会重回卫国都城一步,我自然就放行了。”

子路见对方语言带着胁迫,就想发作,却见孔子已坦然地举起手,道:“这有何难,我孔丘在此对天起誓,今后不再踏进卫国都城半步。”

公孙戎见孔子这么干脆,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于是指挥士兵让开一条道,让孔子一行人登上马车,亲自相送出了匡城。

孔子和弟子们一出匡城,就策马扬鞭,沿着山路直奔而去,再也不愿多停留片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