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35

第35章 卫不得志

孔子离开了鲁国后,心里茫然,一时不知该往哪儿走,这时他想起了卫国。

卫国有个很有才能的大夫蘧(qu)伯玉曾让使者来向孔子问候,孔子印象十分深刻。那时候孔子向使者询问:“蘧大人在卫国一直忙什么呢?”使者就答道:“蘧大人说,自己一直在努力减少过失,却还没能做好。”孔子对这个答案十分认同赞赏,所以对蘧伯玉和卫国也留下了好印象。

孔子心想,去到卫国如果能得到蘧伯玉的推荐,未尝不能有所作为,于是对驾车的子路说:“仲由啊,我们去西边的卫国吧。”

子路听孔子说要去卫国,想起自己也有朋友在卫国当官,心里也很赞同,于是一扬马鞭,驱车直驶,向卫国全速赶去。

夜深人静,众人在马车上围拢成一圈,在树丛中搭起了帐篷入睡。明天就要到达卫国的城市了,弟子们赶了一天的路,都在倒头大睡。孔子独自一人醒来,爬到马车上,远远眺望着身后龟山朦胧的山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声来:“真想再看看故乡的国土,龟山却遮住了我的视线,手中没有能劈开混沌的开山斧啊,只能无奈地叹息……”

第二天清晨,众人精神抖擞,一路驱车急赶,在子路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卫国。

只见卫国城市的街道繁华热闹,人民富足,连个乞丐也很少见。孔子赞叹道:“看来卫国的人民在国君的统治下过得不错啊,只是不知道德行怎么样呢……”

众人就这样一直来到了卫国的都城,拜见了国君卫灵公。卫灵公是个胖乎乎的小矮子,长得憨头呆脑的,平时只喜欢和夫人南子嬉戏,自己没什么主见。这次听到鲁国有个圣人来到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显示自己尊敬贤士的风范,一直来都很少上朝的他破天荒地召集了百官来迎接孔子。

卫灵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孔子在鲁国有什么待遇,自己也给孔子什么待遇,就是礼待圣贤的做法了,于是一见孔子,他就直接问道:“请问先生在鲁国是做什么呢?”

孔子说:“位居司寇,俸粟六万,不知国君为何这样问?”卫灵公笑着说:“孔丘先生在各国享有盛名,确实应受这样的礼待,我愿意给先生您同样的俸禄。”

孔子觉得自己不做事情就享有俸禄是不合礼节的,正想婉拒,心里转念一想:“会不会是卫君打算重用我,所以才这样说呢?!”于是他没有拒绝,而是回礼拜谢了卫灵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孔子和弟子们在卫国之中暂住了下来,每天四处游览,研究卫国的风情和文化,等待着蘧伯玉向卫灵公推荐自己,委以重任。

这一天,大夫蘧伯玉前来朝拜见卫灵公,想询问一下关于孔子为官的事情。他来到卫灵公跟前,看到灵公正在和宠臣公孙余假对酒谈笑,心中十分厌恶。公孙余假是个不学无术、整天跟随在灵公身边拍马屁的小人。

蘧伯玉上前问道:“囯君打算给孔丘安排什么职务?”卫灵公胖胖的嘴里还挂这一颗葡萄,笑道:“对啊对啊,不知爱卿有什么意见?”蘧伯玉刚想回答,公孙余假就抢先说道:“蘧大夫如此热情,恐怕与孔丘早是旧识吧?”蘧伯玉凛然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深赏孔丘才能自当要为国举贤。”“哼。”公孙余假冷冷瞥了一眼,转而向卫灵公道:“国君,孔丘在鲁国好好的司寇不当,跑来这里,难道不觉得可疑吗?他的身边良徒甚多,个个深藏不露,如果让他们每人都担任我国的官职,岂不是将江山都让给他人了?!”

卫灵公混混沌沌的脑袋被公孙余假这么一说,当即也害怕起来,道:“爱卿说得有理,那该如何是好?!”早已把蓬伯玉给丢在了一旁。

公孙余假凑了过去,道:“国君大可让我前去监视孔丘一行人,不给他们官职,但给他们俸禄,这样既可以让您得到敬贤的美称,又稳坐江山,岂不更好。”卫灵公笑眯眯地点头道:“那就交给爱卿去办吧。”

公孙余假趁作揖,瞥了蘧伯玉一眼,眼中充满了不屑。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孙余假整天徘徊在孔子住处附近,假意陪伴,暗是观察,连孔子出门闲游也要热情地充当向导。这一切孔子看在眼里,虽然纳闷,但也不好意思拒绝。

直到这天,蘧伯玉前来拜访孔子,面带愧色,道:“孔先生啊,我已经尽力向国君推荐你了,奈何国君他不能用你,我也没有办法了啊。”

孔子不解地道:“此话怎讲?”

蘧伯玉叹息道:“先生不见那公孙余假吗?就是他在国君面前进谗言,国君对你们起疑,派他来监视着你们的。我看,你们在卫国也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啊。”

子路愤怒地一拍桌子,道:“我就看那个娘娘腔的不顺眼,整天跟在我们身后,是监视我们的。”孔子深深叹了口气,原来想在卫国干一番事业的心也随之暗淡下来。良久,才道:“既然如此,我等还是离开卫国,前往他处去吧。”

蘧伯玉问道:“先生打算现在就走?”

孔子点点头:“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既然卫君疑我,我也不便久留,一切就有劳蘧大夫为我们安排一下了。”

蘧伯玉赶忙关切地问道:“先生离开卫国,打算前往何处呀?”

孔子想了想,道:“陈国太平,我们去那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