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5208500000017

第17章 初显才能

司职吏,专管一国一城的人口数量、统计和安排。古时历朝各国的强弱都是用征兵与人口数量来判定的,所以司职吏的任务,非常重要。

孔子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实事求是、认真敬业的作风,在一职则尽其事。上任后,他又开始认真地调查与分析起鲁国的现状来,终于又提出五条适当的改革措施:一是薄赋税,减少人民的生活压力,让他们能有能力养得起更多的子女后代;二是轻徭役,没有战争,自然也不需要过分征兵,让男丁们在家耕种,既可增加粮量,又能保存实力;三是慎刑戮,不要以刑罚去令人恐惧,而尽量用道理去令别人心服,自然人人都明白事理,偷拐抢骗就会减少了;四是行节俭,不要铺张浪费,要减少消耗,将多余的财力用在解决温饱的问题上,真正关心一些弱势的群体;最后是定婚嫁,太早成婚,后代不健,太晚成婚,后代又体弱,所以要规定男子和女子成婚的年龄,如果到了年龄还没成婚,就要治父母的罪过……

这五条措施一经实施,起效甚大,不到半年鲁国的人口就急剧增加。四方的百姓纷纷迁居而来,互相转告,都说鲁国新任的司职吏才能卓越,治国有方。

孔子用自己的智慧和为国为民的真心,入仕以来,不管在任什么职位都尽心职守,将自己的任务完成得头头是道,政绩卓著,几乎完美。也越来越得到鲁王的赏识。

这天,孔子正在府中和手下们谈论公务。一个叫曾点的农夫门也没敲就走了进来,见到孔子就说道:“孔大人啊,我有一个朋友受了委屈,要求你替他伸冤呢!”

孔子手下一个叫景和的人马上露出了一丝不安的神色,马上对孔子说道:“小事而已,让我去替大人看一下吧!”说着就要起身走出去,却被曾点拦住,鄙厌地看了他一眼,道:“我的那个朋友要见孔大人,不是你!”

景和气愤,正要说什么,却见孔子摆摆手,说:“算了,我亲自去一趟吧。”说着走出了大门。景和有种不好的预感,只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孔子出到堂前,只见一个男子在跪在门外,一见孔子,就上前哭诉道:“孔大人啊丨我听说你廉正清明,我的妻子现在被人骗没了,你可要替我做主啊!”

孔子把他扶了起来,道:“别急,慢慢说是怎么回事。”男子哭啼着又说:“我叫左伯,与秦氏从小订亲,两个月前秦家说我身患恶病,派人前来提出解约,不等我答应,就将秦氏许配给别人了。”

孔子于是叫身边的景和去取户口册来,查阅一下左伯的记录。景和支支吾吾的,神情有点怪异。孔子看在眼里,不由起了疑心,于是叫另外一个人把户册取来。翻开一看,只见户册上登记的左伯的资料,确实有身患恶疾、腿脚不便的记录。

左伯马上从地上站起,又蹦又跳的,努力显示出自己并没有生病,然后对孔子说道:“小民真的没有生病,只是不久前我听景和大人说要打仗了,心里害怕,于是送了两只羊给他,求他帮忙,在户口册上改写我身有恶疾,这样就可以免去兵役了。没想到仗还没打,就被秦家的人以此为借口把婚事给退了!真是冤枉啊。。。。。。”说着又唉声叹气起来。

一旁的景和早已脸色苍白,未等孔子发问,就跪了下来,瑟瑟道:“下官知罪,求大人宽恕啊……”

孔子看着左伯,又看了看地上的景和,再看了看一旁怒目而视的曾点,慢慢理清了思绪,于是缓缓道:“景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是让你自己说出来吧。一字一句,不要有任何隐瞒!”

景和连忙道:“回大人,其实是秦家早先嫌弃左伯的家境贫穷,于是找到我帮忙,让我想办法替他解除掉与左伯的婚事,还送给我十匹马。于是我主动找了左伯,故意透露出要打仗的事,让他害怕,再趁机改写他的户籍资料……”

一旁的左伯听得怒目圆睁,脸上一阵白又一阵红,没等景和说完,就冲了上去,和他扭打起来,怒呼道:“你这卑鄙的小人!我和你无冤无仇,竟然为了一己贪欲害我!”

一旁的曾点也听得火冒三丈,他本来就是个性直率的人,抡起衣袖就要上前楱人。

孔子连忙让人把他们分开,叹息着:“贪心作怂,私心作欲……每个人都有罪过,都有罪过啊!”说着望向左伯,又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出力,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男子都有他的家人、妻儿,你又怎么可以妄图在战争爆发时,他人在前线保护自己的妻儿,而自己又不出力呢?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私心,做事情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心,其他人又怎能陷害到你呢?”一席话,说得左伯慚愧地低下了头,也没有了先前的火气。

孔子又对着一脸惧色的景和道:“你身为吏官,本该忠贞职守,好好为百姓出力,又怎么可以牵涉进他人的婚嫁之事中?而且为了一点利益,竟然牺牲别人一生的幸福,损人益己的事做多了,上天就会惩罚你的!你知道吗?”

景和连连点头,和左伯面面相觑,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心里同样又愧又悔。

孔子把两人都扶了起来,说道:“如今事情都弄清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现在就让景和亲自到秦家一趟,让他们按照先前订下的婚契,左伯择日,迎娶秦氏过门吧。”

景和恭敬地连连头点,左伯却道:“孔大人,既然秦家他看不上我左伯,我左伯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不会勉强什么,从前的婚约就算了……只希望景和大人把骗我的那两只羊归还,我就满足了,就此回家。”

孔子听了点点头,让景和陪同着马上去完成,不单要归还先前的两只羊,还要把秦家送的十匹马也尽数归还。

两人拜谢,匆匆退了出去。

曾点见事情已经解决,没有自己什么事了,于是往门外走去。孔子招手将他叫住,道:“曾点啊,你啊你,遇事太冲动易怒了,这是不好的习惯啊。”

曾点连连点头:“孔大人说得是!以后我生了娃娃,一定要让您好好管教才行……”说着憨笑着离开了。后来,他的孩子曾参果然成了孔子徒弟中的佼佼者,并成为孔子的孙子孔汲的师父,未来儒家另一圣人孟子的师公。

过了不久,从郑国那里传来了一代贤臣子产逝世的消息。孔子从别人的口中知道消息后,十分伤心。觉得当今世上,贤能的人已经彳艮少了,现在又失去了一个,真的是世间的悲哀。

这天夜里,孔子在床上,辗转难眠。他的心里一直不停思考着,觉得生命无常,自己真的需要好好珍惜时日,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要虚耗生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