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列宁的故事
45208300000008

第8章 神秘的彼得堡人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萨马拉对于列宁来说,已显得日益狭窄了。他渴望到首都彼得堡去。那里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俄国工人的聚集地,是了解世界革命运动的窗口。

但大妹沃丽珈不幸患伤寒病去世,给了母亲又一次巨大的打击。因为她已经接连失去了丈夫、大儿子和二女儿,列宁不忍心在母亲最悲痛的时候离去。他决定暂时留在萨马拉,陪伴母亲一段时间。

但萨马拉地区的闭塞,又使列宁焦躁不安。这时首都彼得堡的革命已蓬勃展开,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那里。1893年夏季,列宁的弟弟德米特里考取了莫斯科大学。为照应德米特里,母亲决定把家从萨马拉迁到莫斯科。列宁在随母亲前往莫斯科的途中,在下新城停留了几天,从这里他得到了与彼得堡革命组织联络的方法。8月底,列宁在莫斯科的新家没住几天,就匆匆赶到彼得堡。他先在政府司法部门注册为助理律师,以便用律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彼得堡的无产阶级力量比较集中,大小工厂的罢工和工人骚动经常发生,列宁在这里揭开了他生活的新的一章,他要在这里着手组织全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阻力,不仅来自沙皇政权的疯狂镇压,而且也来自日渐走向反动的民粹派。1893年12月,圣诞节假期,列宁到莫斯科探亲,住了几个星期。

一天晚上,他去参加一个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是由当地民粹派组织以晚会名义秘密召开的。会场中间摆放着一张大长方桌,周围几十把椅子全坐满了人。列宁和十几个迟来的青年没有座位,只好在大门口外站着。会议主持者请大家鼓掌欢迎贵宾席上的中年人沃龙佐夫演讲。

沃龙佐夫是民粹派理论的权成和奠基者,他抬手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宽边眼镜,颇有学者风度地演讲了一个半小时。主持人干咳了两声,问道:“听了沃龙佐夫先生的精彩讲演,在座各位如有问题请教,请站起来讲。”

几位莫斯科青年相继上台,慷慨陈词,批驳沃龙佐夫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行径。可惜,他们虽有忠诚与激情,发言却缺乏逻辑和力量,引来台下的议论和沃龙佐夫的奚落。这时,会议主持人也很傲慢地环望会场,问道:“沃龙佐夫先生把一切都讲得十分透辟了,还有谁想再领教?”

列宁此时再也按捺不住,在大厅门外高喊一声:“我想领教领教。”他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双手往前裤袋一插,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并以广博精深的知识,批驳了民粹派的错误言论,他的发言充满了特有的非凡勇气,有极大的说服力,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刚才遭到奚落的几个青年对这一意外的支援极为高兴,站起身来鼓掌。

年长老练的沃龙佐夫起初并没把列宁放在眼里。这时,开始把列宁当做一位真正的对手来看待,并企图以居高临下的倨傲态度和长篇大论来制服这位坚定的青年人。但是,只见那位前额凸出的青年仍然不慌不忙,又一次用科学的论据和统计数字来阐述自己的见解,用更加尖锐的词句和更大的气势,批驳了沃龙佐夫的荒谬。列宁一口气讲了近一个小时,最后,神情激动地打着手势说:“先生们,让我们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会懂得许多东西,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常常在理论和实践上犯错误。”

沃龙佐夫立即伸手示意制止,然后缓缓站起身来,但他的话说得有气无力,含糊不清,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对手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他慌乱地说:“在我对他的责问答复之前,我需要些时间多想想。今天的讨论就到此结束。”

这是一场真正的唇枪舌战,列宁把民粹派首领批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一群青年拥上台去,他们却遗憾地发现这位陌生人在讲完话后,趁人们不注意时已悄悄从后门退场走了。事后,列宁责备自己,因为他被沃龙佐夫发表陈腐观点时的权威口吻所激怒,竟在公开的场合暴露了自己。不过,后来谁也没有打听出列宁姓甚名谁,大家都叫他“彼得堡人”。

第二天,神秘的“彼得堡人”舌战民粹派大师的新闻,就在莫斯科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工人中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