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列宁的故事
45208300000015

第15章 《进一步,退两步》

孟什维克派对于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遭到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他们于1903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特别会议,讨论重返中央委员会的问题。马尔托夫在会上说:“只要把普列汉诺夫拉过来,就能达到削弱和瓦解布尔什维克的目的。”会后,他们委派阿克雪里罗德去游说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同阿克雪里罗德、列宁、马尔托夫的私交都不错。他特别欣赏列宁和马尔托夫的领导才能。他对这两人间的矛盾,深感惋惜,总想找机会调解。普列汉诺夫由于长期住在国外,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很难弄清列宁和马尔托夫之间分歧的根本原因,所以,当阿克雪里罗德来访时,他也觉得这是调解列宁和马尔托夫分歧的好机会。

普列汉诺夫一见阿克雪里罗德,就忧心忡(chong)忡地说:“我常在想,既然大家都是为了革命,为什么不能消除分歧,共同对敌呢?”“是啊!问题在于列宁和马尔托夫。他们俩人要是和解,事情就好办了。”阿克雪里罗德显出很公正的样子说。“马尔托夫革命热情高,处事稳重,缺点是比较软弱。当然,列宁也有很多优点,但是脾气暴躁,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他总认为自己一贯正确。你想想,他能和谁共事始终?查苏里奇、马尔托夫、波特列索夫、唐恩等人曾经都是他的好朋友,可是列宁和他们的关系都闹僵了。这难道是善于团结同志吗?瞧着吧,他也会同您分手的。”

“不会吧!”普列汉诺夫摇摇头说,“党内的矛盾闹到今天的地步,责任也不全在列宁。我曾说过,真理在列宁一边,至今我仍然不打算收回这句话。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得对!您是我们党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领导人。”阿克雪里罗德恭维道,“要是由您出面,来解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的矛盾,那就最好不过了!因此,我们想请您转告列宁,孟什维克派希望和解。为了把《火星报》办好,那些老编委都愿意重返编辑部工作。”

“这很好!”普列汉诺夫高兴地点点头,“我会把你们的意思转告列宁的。”

阿克雪里罗德离开后,普列汉诺夫就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会议。他在会上转达了孟什维克要求和解的愿望。他动情地说:“同志们,我对目前党的分裂,非常痛心。为了革命的大局,我们应该学会忍让!因此我想,要是把在第二次大会上受到委屈的《火星报》的老编委们请回来,也许是消除党的分裂的最好办法。”

普列汉诺夫的主张,使在座的人感到十分震惊。列宁说:“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普列汉诺夫同志的立场变得这么快。我不同意这种让步,因为这违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邀请马尔托夫等同志重返编辑部,是为了党的生存,我们再也不能自相残杀了!”普列汉诺夫威胁说,“如果你们再固执己见,那我就辞去党内的职务!”

在普列汉诺夫的压力下,担任中央委员的几名布尔什维克,除了少数几个人反对外,多数人都同意补选孟什维克成员马尔托夫、查苏里奇、阿克雪里罗德、波特列索夫为《火星报》编委。列宁为抗议中央委员会的妥协行为,毅然宣布退出《火星报》编辑部。结果,《火星报》就轻而易举地被孟什维克派控制了。

为了捍卫第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在列宁的要求下,中央委员会于1904年2月在日内瓦举行了全体会议。会上,列宁强烈要求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来解决党内的问题。但是多数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不仅拒绝了列宁的建议,还赞成补选孟什维克人为中央委员。

1904年7月,列宁去疗养地休假,几个布尔什维克又盗用中央名义,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个宣言,名叫《七月宣言》。其中声称“增选马尔托夫等人为《火星报》成员,补选孟什维克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是不容争辩的正确决定”。“宣言”要求“布尔什维克必须同孟什维克和解”。“宣言”警告列宁“不得做破坏党的团结的事”,“不得为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四处游说”。“宣言”决定“撤销列宁的中央委员会驻外国代表的职务”,禁止列宁“擅自发表和出版著作”。这次会议还改组了中央的组织机构——军事组、财政组、地下工作组、宣传组。这样,自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不到一年,孟什维克便夺回了中央委员会、《火星报》编辑部和党的总委员会的领导权。

孟什维克首领马尔托夫对他们所获得的“胜利”扬扬得意。他发表文章说:“列宁像一只爱斗的‘公鸡’,可是这一次却被我们完全击垮了!”

那些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人也幸灾乐祸。有个名叫瓦连廷诺夫的人当着列宁的面嘲笑说:“您所重建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经分裂成水火不容的两派。孟什维克反对您,支持您的布尔什维克也纷纷离您而去。在这种情况下,您真的以为,您所领导的俄国革命能发生吗?要知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定理,我敢断言:俄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发生这种革命。不管是您还是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见到这种革命!”

“是吗?”列宁鄙夷地回答说,“我可以告诉您,孟什维克们高兴得太早了。而那些‘布尔什维克’的离去,只是几个调和分子。这对我们布尔什维克来说并不是坏事。至于您说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发生,我相信,我一定能活着看见革命发生的那一天!”

其实,列宁对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早就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为争取和团结一切力量,在各种场合,他按照党章规定,对蓄意制造事端、分裂党的活动的人做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为防止分裂党的人把不明真相的党员拉拢过去,他在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就把那些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骨干派回国内,组建了布尔什维克的北方局、南方局、东方局,全面掌握了这些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权。

所以,列宁在被排挤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以后,便立即宣布,布尔什维克派不承认由孟什维克操纵的中央委员会。同时,还写了几十封信件,出版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深刻地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经验教训。他指出:“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制定了一部好的党章,把分散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变成了统一的政党,这是‘进一步’的意思;由于党内妥协分子和动摇分子的破坏,使刚刚统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再次遭到分裂,使原先由布尔什维克派掌握的中央领导机关,变成了被孟什维克派用来攻击布尔什维克的工具,这是‘退两步’的意思。我们布尔什维克派目前的紧迫任务,是要把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诉全党。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尽快召开新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以便彻底解决党的分裂问题。”

列宁写的信件和《进一步,退两步》一书传到国内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北方局、南方局、东方局的负责人纷纷谴责马尔托夫等人在党内挑起事端,制造分裂的行为,表示要坚决地拥护列宁的建党路线,支持列宁关于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倡议。

紧接着,列宁又于1904年7月底在日内瓦郊区召开了“22个布尔什维克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告全党书》,揭露了孟什维克使用欺骗手段,排挤和打击列宁,夺取党的中央领导权的行为;号召广大党员明辨是非,不要受盂什维克的挑拔;要团结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周围,继续革命。

会议一结束,代表们就带着《告全党书》赶回俄国,向各地的党组织传达会议精神,深入党的基层向普通党员作解释工作。通过工作,很快扭转了布尔什维克在党内的孤立处境。有个名叫捷姆利亚奇卡是曾参加过日内瓦会议的代表,从莫斯科给列宁写信说:“我们的《告全党书》在这些地区的党员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甚至连一些动摇分子在看了《告全党书》以后,也转到了我们布尔什维克一边。”

1904年年底,列宁又在国内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常务局”,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前进报》,以取代被马尔托夫等人夺走的《火星报》。通过这些工作,使孟什维克派日益陷入孤立的状态。

孟什维克派为摆脱孤立状态,开始组织反击。他们联合党内所有的反对派,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同盟”,召开了党的国外组织代表大会。可是还没等这次会议开完,就被从国内赶来的布尔什维克派中央委员解散了。连吃败仗的孟什维克派并不甘心,又抬出了当时统管各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二国际”,企图借它来压服布尔什维克派。第二国际的首领是德国人考茨(ci)基。他听了阿克雪里罗德对列宁的诬告以后,写信给孟什维克派领导人:“假如要我在马尔托夫和列宁之间做出选择的话,那么,根据我们在德国活动的经验,我将坚决地、公正地支持马尔托夫!”接到考茨基回信的孟什维克领导人如获至宝。波特列索夫欣喜若狂地转告阿克雪里罗德:“我急于想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刚刚收到考茨基的信,他支持我们,反对列宁。感谢上帝帮忙!我认为,让考茨基这样的权威们去反对列宁,比我们同他磨嘴皮好得多!看来,轰炸列宁的炮弹已经造好了。要轰炸,就得把他炸飞!”

列宁在看了考茨基的这封信以后,既愤怒又觉得可

笑。他在《前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讽刺说:“考茨基一向偏袒孟什维克。持偏袒态度的人,最好闭嘴,免得被人指责为伪君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事自己是能够解决的,不用劳考茨基先生的大驾!那些可敬的孟什维克派首领,把击败布尔什维克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外国人身上,实在是太可怜了!”

1905年4月12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按照列宁的愿望在伦敦顺利召开了。大会通过了由列宁修改的新党章,选出了由列宁、波格丹诺夫、克拉辛、波斯托洛夫斯基、李可夫等布尔什维克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同时还决定由列宁担任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的总编辑,兼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中央委员会主席。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扭转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所处的被动局面,标志着列宁的建党思想获得胜利。列宁在庆祝这一胜利时高兴地写道:“我们终于结束了肮脏的争吵,又可以同积极工作和不愿意取闹的人亲密相处了。看来,我们可以庆祝精神上的完全胜利。我们的党成熟了,我们的事业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