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列宁的故事
45208300000010

第10章 与革命引路人的会见

1894年夏秋之交,列宁在“星期日工人学校”附近秘密成立了“彼得堡社会民主主义者小组”。加入小组的人大多数都曾经是克鲁普斯卡娅的学生。列宁经常给他们讲解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经过教育和培养,这些人都拥护列宁的思想,坚信他是保证俄国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895年2月,来自俄国各大城市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在彼得堡召开了代表大会。会议提出,今后社会民主主义者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成立工人政党上。为了加强与侨居国外的普列汉诺夫领导的“劳动解放社”的联系,会议决定,由列宁代表彼得堡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斯庞蒂代表莫斯科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去国外会见普列汉诺夫。

列宁原计划在同年2月出国,因为患了肺炎,推迟了行期。他利用养病的时间,召开了彼得堡社会民主主义者会议。他给与会者布置了任务,告诫他们要防止沙皇密探破坏革命组织。他还为组织内部制定了一套通讯联络的密码、暗号和人员代码。列宁虽然反对民粹派的密谋手段,但是却善于吸取他们做秘密工作的技能。列宁还为自己指定了一个“继承者”。由于克鲁普斯卡娅暂时还没有受到密探的监视,是一位没有被敌人抓住把柄的“最干净的人”,又是列宁的未婚妻,所以,她就成了列宁最合适的“继承者”。

4月底,列宁以出国治病为名,动身去国外。当他一踏上旅程,俄国警察当局就给国境线上的各个关卡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严密监视列宁的行踪,弄清他和国外革命者的关系。同时,俄国警察当局又请求国外的间谍机关给予协助,抓捕列宁。为避开密探的跟踪,列宁绕道抵达普列汉诺夫居住的城市——瑞士的日内瓦。一到日内瓦,列宁顾不上休息,立即去找他曾经认识的朋友舒赫(he)特,请他帮助安排同普列汉诺夫的会面。舒赫特建议列宁不要直接去普列汉诺夫家里,因为普列汉诺夫的住宅受到了俄国密探的监控,已经有不少从国内来访的人在此被警察逮捕了。

普列汉诺夫早已得知,从俄国来的这位青年社会民主主义者,不仅是被沙皇当局处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弟弟,而且是俄国革命运动中新涌现的一位领导人,因而急于想同他见面,以便共商革命大计。普列汉诺夫告诉舒赫特,为安全起见,会面地点定在兰多尔特咖啡馆。

这天上午,列宁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会面地点。普列汉诺夫坐在一张方桌旁,一见列宁,便紧紧地抓住他的手,热情地招呼道:“啊!我的朋友,请坐这边。看得出来,你很年轻,我还以为你是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呢。”

“不,我才满25岁。”列宁笑着说。

“嗯,比我小14岁。”普列汉诺夫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个头不高、有着棕红色头发和宽阔额头的年轻人,问道,“一路还顺利吧?身体好吗?”

“没有遇到多大麻烦。瞧,我这不是来了嘛。”列宁风趣地回答。

“怎么样?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你是说国内的事?”列宁略加思索说,“形势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必须加以引导,才能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说着,他递给普列汉诺夫从国内带来的两本书:一本是自己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另一本是《论述俄国经济发展的资料》。普列汉诺夫接过书,高兴地说:“这两本书我都看过了,很满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士林写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真正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俄国产生了。”

“‘士林’是我的笔名。”列宁笑着说,“我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在俄国出现的‘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这个派别总是强调,革命应该在沙皇政府的法律所能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但是,我认为,革命意味着推翻沙皇制度,沙皇的法律能容忍进行这样的革命吗?既然沙皇的法律不允许,‘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鼓吹的‘革命’,怎么能叫革命呢?”

“是啊,‘合法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持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是他们主张联合资产阶级自由派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观点,是可取的。你是背对着自由派,而我们是面对着自由派的。”

“是的,这是因为自由派提出的观点有害于革命,工人阶级不能按照他们的一套去做。我们主张,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工人阶级是基本力量,而农民则是同盟者。当然,我们的这种想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我们愿意学习,愿意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我来瑞士见您,就是抱着这个目的的。”

“好,说得好!”普列汉诺夫连连点头。

正当两人准备谈一些实质性问题时,忽然发现一个鬼鬼祟(sui)祟的人正在他们的桌旁偷听。两人只好匆匆结束谈话。普列汉诺夫建议列宁去瑞士的苏黎世,那儿的密探比日内瓦少,环境也比较幽雅。列宁答应了。

5月底,列宁来到了苏黎世。普列汉诺夫以讲学为名,同时赶到了这里。俩人经常在一起就一些重大的问题交换看法,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根据普列汉诺夫的建议,列宁于6月初去法国,访问了当时工人运动的中心巴黎。在这里,列宁拜访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向他详细了解了法国工人动的情况,请教了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得到了他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取得了不少收获。

列宁在法国住了几个星期后,回到了苏黎世,继续就俄国革命问题同普列汉诺夫交谈。他向普列汉诺夫介绍了喀山和彼得堡“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的情况,普列汉诺夫向列宁讲述了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普列汉诺夫建议列宁:回国后要立即出版工人通俗读物,为流亡在国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编辑《工作者》文集。双方一致认为,国内的革命组织必须同国外的革命组织建立密切联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在回国的途中,列宁顺道去了德国,住在柏林市郊。在这里,他读了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书,同时还出席了柏林市的工人集会,了解了德国人的生活状况,拜会了德国工人运动领袖之一李卜克内西。

1895年秋,列宁回到了彼得堡。第一次出国使列宁大开眼界,既吸取了有益的革命经验,又结识了国外大批工人运动领袖和活动家;同时还提高了他在国外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