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马克思的故事
45208100000005

第5章 出色的毕业论文

1835年秋天,17岁的卡尔就要中学毕业了。按照学校规定,每一个毕业生都要完成一篇毕业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业上有了很大长进,年龄也进入青年时期。在即将撰(zhuan)写的毕业作文里,他们各抒己见,还相互交流心中的想法。

班里的一个叫鲍曼的同学,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这天他也找卡尔交谈。

“卡尔,就要毕业了,我想向你说几句心里话。”

“好呀,你平时可是话不多,今天想说什么你就说吧。”卡尔热情地拉住鲍曼的手说。

“在这5年中学生涯里,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鲍曼看着卡尔说。

“他们是谁?”卡尔也看着鲍曼说。

“一个是校长维登巴赫先生,另一个就是你。”

卡尔感到意外:“噢?这我可没有想到。我年龄小,在班里可是小弟弟。”

鲍曼又说:“你虽然年龄小,但敢和霸道的同学抗争,还敢和那个当局派来监视进步教师和学生的副校长勒尔斯斗争,我对这种勇气和正直很佩服。”

卡尔说:“我最讨厌仗势欺人的人了。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平等的,你为什么要欺负别人,你欺负人,受欺负的人就要抗争,正直的人也要出来打抱不平”“我还佩服你的头脑,你年龄最小,学习成绩却总在前面。而且你很有独立的创新思想。”鲍曼又说。

“你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嘛,我也要向你学习。”卡尔诚恳地说。

“毕业后我们就离开学校了,不能再在一起读书,希望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鲍曼很动感情地说“好。我们以后也要常交往。鲍曼,你今后的志向是什么呢?”卡尔又问。

“我嘛,我想去当一名牧师。”鲍曼用柔弱的嗓音说。

“当牧师?”卡尔感到意外,他叉问,“为什么要当牧师呢?”

“我们家里穷,在财大气粗的同学面前,我总觉得有些自卑。可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是很难改变了,父亲挣钱不多,母亲有病,孩子又多。我想了很久,我觉得只有拜俯在神的脚下,用虔诚心灵和清苦生活,换取来世的幸福。”

鲍曼的话使卡尔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池联想到很多……由于灾荒,附近农村的不少农民被迫离开了土地,涌进城里。每天晚上,城里广场上挤满了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灾民:他又想起了城市郊区的贫民区。那里住着不少城市贫民,他们的孩子没有钱上学,吃不饱,穿不暖;他又想起了和冯·威斯特华伦的一次关于贫穷的谈话。

那是初春的一天,卡尔放学后去威斯特华伦家借书。向威斯特讨教:“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有这样大的差别?富人们钱多得花不完,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穷人们却要挨饿受冻。为什么政府不为这些穷人多想想,去救济他们,反而制定了不少有利于富人剥削穷人的法律?”

望着卡尔还显稚气的脸,威斯特华伦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卡尔,你看到的还只是特利尔城的一些现象。在德国,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不平等的现象还很多。比如……”威斯特华伦讲了几个例子。

卡尔睁大眼睛问:“那,就没有办法克服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吗?”

威斯特华伦说:“一些有识之士也想到如何克服世界上的不平等现象。比如法国有个思想家叫圣西门,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学说,主张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的新社会。”

“啊,这样的社会是多么美好啊!”卡尔无限憧(chong)憬(jing)地说。

“是啊,圣西门的这种设想是很诱人的。不过,它现在还只是一种设想。”威斯特华伦说。

“先生,您家里有圣西门的书籍吗?”卡尔问。

“卡尔,我很欣赏你的求知欲。我这儿正好有一本新买的圣西门的书,你拿去看看吧。”威斯特华伦微笑着说。

“谢谢先生。”卡尔高兴地说。

在了解了很多情况,读了很多书,又进行了深刻思考之后,卡尔开始写毕业作文,谈他对未来理想的看法。

卡尔奋笔疾书——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出色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的天性本应如此。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压不倒我们,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存在下去,永恒地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以后,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审查这篇作文的教师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他简直不敢相信这篇文章出自一个17岁青年之手。他深深地被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和抱负所打动。1835年9月,马克思中学毕业了。王室考试委员会在他的毕业证书中还特别注明:“本委员会衷心祝愿该生因天资过人而获得美好的前程。”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为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非同凡响。这是他人生现形成时期所受到的时代陶冶、文化熏陶、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锻造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作为具有高尚情操的时代之子的必然选择。

这条人生之路,充满着艰辛,但他终生义无反顾,始终不渝(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