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马克思的故事
45208100000030

第30章 患难中见真情

同沙佩尔一伙分裂主义分子的斗争激烈进行着的时候,马克思一家再次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马克思经受着里外两层的煎熬。

这时马克思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是个沉重负担。马克思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动和革命理论研究中,没有谋生的职业,也就没有经济收入。这样,马克思一家有时吃饭都没有保障。

“卡尔,今天中午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端到饭桌上了。怎么办?”燕妮双眉紧锁地对马克思说。

“能不能再去当铺当点儿东西?”正在写稿子的马克思从书桌上抬起头来。

“家里的东西能当的都送进了当铺。再也没有什么可当的了。要不,我也不来打扰你,我知道你忙着写书。”燕妮无奈地说。

马克思思索着办法,但却想不出个头绪。

“要不然,你再到朋友那去借点钱吧。”燕妮望着丈夫说。

“我在伦敦的朋友大都是流亡者,自己生活都很困难……”马克思犹豫地说。

燕妮叹了口气说:“恩格斯又到外地去了。他要是在,一定会帮助我们。”

“是啊……”马克思也叹了口气。

“实在没办法,就把那几把银勺子当了吧。”马克思又犹豫地看着妻子。

“那是我们家送给我的嫁妆,一套银餐具,其余的都当了,就剩这几把勺子了,我想留作纪念的。”燕妮难过地说。

马克思不知说什么好。

燕妮又叹口气说:“也罢,就先当了吧,我们可以忍着,可孩子不能饿坏了,他们还小……”

马克思难过地点点头。

数日后,恩格斯回到伦敦,马克思不得不同这位最知心的朋友商量。

“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经常挨饿。也许,我不得不去找一个职业,以维持家庭的生活。”马克思皱着眉头对恩格斯说。

“你的头脑对革命和理论研究太重要了,不能让烦琐的普通工作耽误你极宝贵的时间。这样对革命、对科学,都是极大的浪费和损失。”恩格斯说。

“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大家人总要吃饭,孩子也得上学。我又不会像魔术师那样变出金钱来。”马克思摊开双手,做了个无奈的姿势。恩格斯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这样吧,我还回到我父亲的公司去经商,这样就可以有较多收入。我每月都给你寄钱来,可以基本上接济你一家的生活。你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中去了。”

“可是,你是非常不愿意从事经商的,而且你的头脑对革命和理论研究也很重要。”马克思不同意恩格斯的想法。

“问题明摆着,咱们两人总有一个要做一些牺牲。搞理论你比我强,搞革命你也比我有经验、有策略,而挣钱我比你有条件,所以还是让我去经商吧。”

“可是,让你去经商,我这心里……”马克思难过地说不下去了。

恩格斯搂住老朋友的肩膀:“我的老战友,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马克思也接住恩格斯肩膀:“同你在一起,我总是受到鼓舞,总是吸取着力量。”

几天后,马克思到车站去为恩格斯送行。

“老朋友,我真舍不得让你走。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马克思用黑亮的眼睛望着恩格斯说。

“卡尔,别难过,我们可以经常通信,见信如见面,这样就好像我们仍然在一起。”恩格斯安慰着马克思。

“可我们不能再在一起整夜地长谈了。这种长谈真是让我留恋。”

“等情况好转了,我就马上辞去经商的职业,回到你的身边。”

“我急切地盼望着这一天。没有比老友重逢更让人快乐的了。”

两位老友恋恋不舍地分别了。

从这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通信,一般几天一封信,有时甚至一天一封信。世界上没有比他们通信更勤的朋友了。他们在信中谈生活、谈思想、谈革命、谈理论,无话不谈,就像他们在一起时那样。这些信件后来被编辑成集,成了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

从这以后,恩格斯每月给马克思寄钱,接济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中去。但是恩格斯想同马克思尽快相聚的愿望却一直没能实现,他在父亲的公司一千就干了20年,直到接近晚年,他才回到马克思身边,与老友天天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