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马克思的故事
45208100000024

第24章 创办《新莱茵报》

春天又来到了这座古老的、有很多尖塔和狭长胡同的莱茵城。城外的花园和果园里,修饰整齐的灌木,在樱桃花丛中间闪耀着淡黄色的光辉。

当踏上祖国熟悉的土地时,马克思无比激动,“祖国啊!我回来了,你的儿子回来了。”

马克思对恩格斯说:“目前欧洲各国的革命风起云涌,为了同各地革命组织发生联系,指导各国的革命斗争,我们应该办一份报纸。”

恩格斯点点头说:“对,我们应该办一份报纸。”他想了想又说:“你过去办过进步的《莱茵报》,有很大影响,我们这份报纸就叫《新莱茵报》吧,表示要继承当年《莱茵报》的革命战斗精神,叫这个名字,也容易扩大报纸的影响。”

“好,你这个想法好。我们的报纸就叫《新莱茵报》。”

主办报纸首先需要资金,而马克思、恩格斯此时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当时,共产主义同盟中央委员会派到德国各地建立的同盟支部,和创办工人协会的特使都在努力为报纸筹集资金,但工人们和无产阶级化的手工业帮工手里没有钱,至于那些拥有资财的自由资产阶级,当然谁也不会把资金交给这位撰写过很多无产阶级战斗性著作的前《莱茵报》主编,供他创办一份指导革命的报纸。

在乌培河谷有很多朋友和熟人的恩格斯,招股也没有大的起色。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很遗憾,招股的事,在这里希望很少……问题的实质是,在这里甚至连激进的资产者都把我们看成是他们未来的主要敌人,不愿意把武器交到我们手里,因为我们很快地把它掉转头来反对他们自己。从我的父亲那里根本什么也弄不到……他宁愿叫我们吃千颗子弹,也不会送给我们一个塔勒。”

办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估计要3万塔勒,这些资本原来打算按50塔勒一股招认,但到5月底,认股总数只有1300塔勒。

马克思又从父亲的遗产中拿出3000塔勒,并尽可能地提前收取订费;恩格斯也从父亲给的生活费用中挤出了几百塔勒,千方百计找人认了14股,总共筹集到了13000塔勒,暂时勉强解决了出版报纸的资金问题。

1848年6月1日,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把《新莱茵报》办起来了,报社的社址设在科隆,马克思担任报纸的总编辑,恩格斯是报纸的副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了一篇篇战斗的檄文,对专制政权的腐败专横给予了坚决揭露、抨击,对群众的革命斗争进行了热情的鼓励,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法国、德国、俄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的人民革命都得到了《新莱茵报》的指导和支持。报纸的订数不断增加,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专制政权的恐慌,他们又像当年对待《莱茵报》一样,对《新莱茵报》进行限制和阻挠。

7月6日,法院借口说《新莱茵报》在一篇文章中侮辱宪兵和检察长茨魏费尔,传讯了马克思。随后警察又到报纸编辑部搜查了一番。

7月8日,马克思又一次被传讯。随后,警察便不断地传讯报纸的编辑、发行人和排字工。当局急切地想找到《新莱茵报》的罪证,以便对它进行镇压。

在这些威胁面前,马克思运用丰富的法学知识,批驳了对他和报纸的指控,证明了这些指控都是无理的挑衅,是非法的政治迫害。他坚定有力的辩词,批驳得法官们张口结舌、狼狈不堪。

“我们是奉命维持秩序,你们报纸为什么说我们是镇压群众?”矮个子士兵又向马克思叫喊。

“那么,你们就是去沃林根的那个部队了?”马克思问。

“正是。你们对我们造谣污蔑,我们能不管吗?”

“你们还恶毒攻击政府,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高个子又叫喊。

“我们没有造谣污蔑,我们说的都是有根据的事实。相反,是你们破坏群众集会,对人民群众无理取闹。”马克思反驳说。

那是去年9月的一天,莱茵河上行驶着五六只大平底船。每只船上有七八百人,船头上红旗招展。船只从科隆顺流而下,来到沃林根。还有不少群众纷纷步行向沃林根赶来。这是恩格斯参与组织的一次盛大的群众集会,大会号召人民同反动专制政权进行坚决斗争,争取自由民主的人身权利,取得民族的解放、进步。恩格斯担任了大会的书记,他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的演说,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阵阵热烈掌声。当局对革命群众的集会又恨又怕,派出军队拦阻群众,又在集会上捣乱,遭到群众和大会组织者的斥责。

恩格斯开完大会刚回到科隆,马克思便告诉他一个坏消息。

“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反动当局害怕革命,准备对群众下毒手了,他们已经把大批军队调到科隆。”

“这帮残忍、卑鄙的家伙,群众刚刚要站起来,他们就伸出了黑手。今天他们还派出军队到沃林根群众集会上捣乱,险些造成暴力冲突。”

“我们一定要在报纸上揭露他们的罪行。”马克思气愤地说。

“是,我们要坚决同他们斗争!”

“还有,科隆全城就要戒严,在警备司令部要逮捕人员的黑名单中有你的名字,因为你是几次大型群众集会的直接组织者。”马克思接着说。

“能让残暴者恐惧,我感到很荣耀。”恩格斯果敢地说。

“你还是马上隐藏起来,我们不能吃眼前亏,今后的革命斗争离不开你。”

“好,我听你的。不过,我走后,艰巨、危险的工作就压到你一个人身上了,你也要小心保重啊。”

恩格斯握住马克思的手。

反动当局没有抓到恩格斯,就下了一道通缉令,要求各地警察局对恩格斯“严加查访,一经拿获,即予逮捕。”但恩格斯机警多智,当局的阴谋没有得逞。

恩格斯走后,沉重的压力都压在马克思一人身上。他要应付当局对报纸的捣乱,还要应付胆小的报纸股东退股的经济压力。由于经济困难,马克思把家中有限的余钱顶了上去,用以维持报纸的开支。

10月6日,维也纳发生了十月起义,10万群众走上街头,向反动当局展开进攻。马克思和《新莱茵报》坚决站在斗争的前列,给斗争以指导和支持。他还多次参加集会,对反动派镇压人民的暴行进行了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