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马克思的故事
45208100000012

第12章 与《莱茵报》检查官捉迷藏

马克思敏锐的思想,精彩的文笔得到了《莱茵报》股东们的赏识,1842年10月,他们聘任马克思担任该报主编。尽管担子不轻,可这正好为马克思提供了一个政治斗争的舞台。所以,马克思欣然答应,并迁居到了该报所在地科隆。马克思工作十分认真、积极,发表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文章,报纸的影响迅速扩大。可是书报检查官却对《莱茵报》非常不满,不断找马克思的麻烦。

“你们的报纸为什么同政府唱反调?”书报检查官多里沙尔尖着嗓子质问马克思。

“我不认为我们做了什么不正确的事。”马克思冷冷地回答。

“政府制定了《林木盗窃法》,你们报纸为什么反对?”

“因为这个法不让农民到森林中去采蘑菇、捡树枝,这是不合理的。树枝落到地上,就不再是树林的一部分,捡树枝怎么能说是砍伐、盗窃树木?树林中的蘑菇是大自然的产物,农民为什么不能采?农民现在已经吃不上饭了,政府还这样限制他们,对吗?”马克思义正辞严地反驳。

检查官被批驳得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他转了转眼珠,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报纸为什么攻击政府的税收政策?”

“你是指我写的那篇关于摩泽尔地区的文章吗?”马克思反问。

“正是。”

“摩泽尔地区本来有丰富资源,可由于地主的严重剥削,那里的农民饥寒交迫。政府不但不管,还变本加厉地向农民收税,这应该吗?报纸为贫苦农民呼吁,要求给他们一条活路,有什么不对?”马克思再次反驳。

“你,你们报纸反对政府就是不行!”检查官气急败坏地说。

“我们报纸没有做错你还要反对,政府做错了为什么不可以反对?”

“你,你是编辑,我说不过你,但你们的报纸我每天要严格检查,不经批准的文章,不准刊登。”多里沙尔理屈词穷,只好蛮不讲理。

为了躲过多里沙尔的无理检查,马克思和报纸的编辑们就和检查官玩起了捉迷藏。

这一天,检查官多里沙尔的桌上送来了《莱茵报》的送审稿件,上面一沓(da)全是长文章。多里沙尔看得头晕眼花,直到下午也没看完三篇。他累得实在不行了,后面的便不审了,交给了来取稿子的《莱茵报》编辑。这样,那些尖锐的战斗性强的文章便躲过了审查,在报上刊登出来。

还有一天,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一个编辑问马克思还用什么方法同检查官捉迷藏。

马克思想了想说:“只用一种老方法会被识破的,今天换一种方法。”

编辑问:“今天用什么办法?”

马克思说:“今天你晚些把稿件送到报刊检查处,就说路上不小心把脚崴了。时间不够,他就审查不完,重要文章便能躲过审查。”

编辑笑着说:“好,我们就变个招法耍弄那个蠢货。”

当年轻的编辑一瘸一拐地走进检查官办公室时,多里沙尔瞪起了眼睛,厉声说:“你怎么才送稿子来!都快到中午了。”

年轻编辑指指自己的脚说:“路上把脚崴了,疼得厉害。我好不容易才走到这的。若不是为了送给你审查,我就直接去医院了。”

当然,这一天多里沙尔又没审查完稿件,那些锋芒毕露的文章又逃脱了被审掉的命运。

又蠢又笨的多里沙尔让马克思的计谋搞得头昏脑涨,总是审查不完稿件,而那些令官方头疼的稿件却仍旧源源不断地发表出来。省督沙培尔对多里沙尔的工作越来越不满,终于按捺不住,用另一个他认为能力强的人把多里沙尔换了下来。新来的检查官虽然费尽心机,但在马克思的面前同样束手无策,不长时间就败下阵来,被另一个新的检查官替换下来。

第三个检查官对黑格尔哲学很熟悉,也很有头脑,但他使尽浑身解数也限制不住马克思的“七十二变”,最后也只好无奈地败下阵来。

“卡尔,你真有办法,把一个个书报检查官都治得直喊头疼。”《莱茵报》编辑们谈起检查官们狼狈不堪的丑态,都乐得前仰后合,齐声夸奖马克思有办法。

专制政府眼看阻止不了《莱茵报》的影响,又改变不了它的方向,便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1843年1月19日内阁召开会议,决定查封《莱茵报》,为了照顾一下股东们的利益,允许报纸出版至3月31日。

但在这段时间里,报纸要受到双重审查,一是受报刊检查官的审查;二是受行政长官的审查。消息一传出,全国为之震动。《莱茵报》的股东们害怕了,他们要求马克思退让。青年马克思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但是坚强的他绝不退让,绝不拿原则做交易,他决定退出《莱茵报》。

1843年3月17日,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

声明

因现行书报检查制度的关系,本人自即日起,退出《莱茵报》编辑部。特此声明。

马克思博士

1843年3月17日于科隆

离开《莱茵报》,标志着年轻的马克思在其政治活动和世界观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宣告结束了。短暂的编辑部工作使马克思有机会在新闻工作和政治斗争方面初露锋芒。刚刚出道的马克思以惊人的自信心和准确而敏锐的反应,同办报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办报中取得的实际经验使他懂得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系的重要性,使他产生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浓厚兴趣,在思想上也更接近了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