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60

第60章 各类题型作文的写作技巧(2)

让我们来看看1983年全国卷示例: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先总说,介绍漫画整体布局:整个画面分成上、中、下三层。中层深色的表示大地,下层画有一层层波纹,表示地下水。漫画的下方写着标题“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2)由背景到人物,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画面的右上方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是五个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一个个洞穴,有的几乎和地下水只有一寸之隔。

(3)细节:他左手提把铁锨,右手臂挽着一件外套,嘴上斜叼一支香烟,他嘴里喷出的烟雾好像正在向上扩散,好不悠然自得。

至此,这幅漫画寄寓的思想也便豁然开朗了。

2.深入探究,领悟寓意

由于漫画是图画式的杂文,是针眨时弊的匕首和投枪,或是讴歌新生的微诗和短章,所以我们要结合画题及其他文字,仔细剖析画面及画外的指向和寓意。对一幅画的寓意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

一是要理解画面意义,正如阅读文字材料先要读懂文字的表现意义一样,审读漫画同样要摸清画了什么内容。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看看漫画有哪一方面隐含着的意义。不管写哪一类漫画作文,把握寓意都是第一关。

如2007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设置了一个场景:一个孩子因误踩西瓜皮而滑倒在地,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漫画的基本寓意是: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过失、遇到挫折时,家庭、学校、社会所持的态度。善意讽剌对未成年人的过度关注和过分保护,引发人们对孩子成长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漫画中的人物关系很明确,作者褒贬态度也很清楚。

2007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满分示例:走出保护伞。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在老鹰的关心下,幼鹰的命运是生于鹰穴,死于鹰穴,多么令人寒心啊!不经历秋风的洗礼,没有梅花会傲放于严冬。男孩只在他人的关心下成长,何时才能走出保护伞独自生存?

伞外的世界与伞内的世界根本不同,伞外的灾苦比伞内更为艰难,又没有任何人的保护。如果不早点学会对待挫折,形成依赖心理,那就如同有一天把深海鱼类捞上海面,因无法快速适应压力而死亡。

现在有些大学劝退无自理能力的学生,难道不足为警示么?公安部统计,许多青少年犯罪是由于无法适应家庭给予过多关心而社会人心冷漠所致。

学会自己独立面对挫折,自己爬起来,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就大业的奠基石,越早越好,走出保护伞。

苏轼学会了承受挫折,并没有乌台诗案一蹶不振,而是信步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曹雪芹没有被“一把辛酸泪”吓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给世人一部惊世大作《红楼梦》。

刘翔敢于从困难中爬起来,独自真正站起来,不畏挫折,以12秒88成为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在失去右臂的苦难中站起来,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

如果一直待在保护伞下,我想世上又会少了苏轼、曹雪芹、刘翔、丁晓兵等这些人,少了那种人生的伟大精神。而快些走出保护伞,就会尽快得到受到挫折的机会,而在失败中培养坚毅的精神。

尽早走出保护伞,是我们提前适应大环境与认识自我的过程。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就是因为早早离开关心而独立,才变得成熟。洪战辉一人挑起一份家庭的负担。

因为他早已走出保护伞,早已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保护伞后,我们与世界对话,与心灵对话,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与技能。

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充满艰难.为了得到成就人生大业的基础,获得与世界、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所以,早点走出保护伞!

3.联想引申,对接现实漫画作文,说到底是要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画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或叙事,或说理。因此,要展开联想、想象,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实际,对接现实。最后根据要求,综合构思成文。

如1983年高考作文: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有这样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

这幅画使我深思:青年找不到水,是因为他不肯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气力,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

我国清代学者王国维曾总结了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话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许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确是一条必由之路。大科学家欧立希立志制出一种药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失败了几百次之后,终于制出了药剂六六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国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真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总之,学习或工作上的浅尝辄止,永力,到头来“空悲切”一场。记得有个相声曾讽剌这种人,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当画家,明天想当音乐家,后天又想当军事家,最后只能当待在家里空发议论的“坐家”。

那找水的青年,只要他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而在学习上)工作中,不管你是否犯过浅尝辄止的错误,只要你现在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科学路上无捷径,专一不懈见成功。

三、多幅、组合式漫画的审题与立意

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除了单幅之外,也有两幅、三幅甚至更多幅(如2005年福建卷的)。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有声音,也不会动。而漫画作文,则要求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一定要把握一幅幅图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想象,把一幅幅图的意思连缀起来,使画面从静态引出动态,从“瞬间”写出过程,让画面活动起来,让画中的人活动起来,让画中的物也活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不仅要有人物的外貌、神态,而且要有人物的语言行动及人物的思想感情。总之,要把静止的画面事物“立体化”。

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绝不能脱离画面,任意发挥。

如这幅题为《三代人赶集》

的漫画,请就漫画的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活动化”,要把平面的三代人赶集新华社发漫画:《三代人赶集》。

这几幅漫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几个画面形成一个整体,需要通过探究来理解整体寓意。根据每幅漫画的文字提示和漫画的标题“三代人赶集”,可以筛选出以下一些有用的信息!科技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等。如果作文,我们就可以往这些方面着笔!

(1)时代在前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改变;

(2)科技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等等。

热点训练

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以漫画内容为话题,展开想象与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技巧!漫画作文审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观察构图,二是思考寓意。观察构图要注意以下内容!(1)漫画的形象是什么(人(物),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2)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包含的所有内容;是单幅漫画还是多幅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3)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思考寓意!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寓意了。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戏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漫画中越是夸张的地方越是含有丰富寓意的地方,因此,要注意透过夸张解读其现实意义。

我们来看上面的漫画!天空中,白云朵朵,一片晴朗;地面上,有两个手拿弓箭,一心想抓住机会的人。“机会”飞来了,两人并没有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反而在那里争辩如何处置“机会”的问题。在无聊的争吵之后,结果可想而知!“机会”飞走了,他们都没有抓住机会。接着,我们要在了解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漫画的深刻含义。这幅漫画集形象性(讽刺性于一体,我们通过想象(分析,不难概括出“商品经济浪潮下,必须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而不要做无聊的争吵和空谈,机会是属于奋斗者的”这一深刻主题。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立意!(1)讽刺那些在“机会”面前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形式主义者。(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真抓实干的实干家。

(第五节话题作文及其写作技巧)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全新的“话题作文”打破了以往作文的格局,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活水,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可以说是作文命题史上的里程碑。这种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到200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全国总共16个作文命题中!它就占了13个,到2007年,19套试题,话题作文降到6个,2008年降到2个。但是,“新材料作文”的出现,是借鉴了话题作文的优点,有专家把新材料作文也称“后话题作文”。所以今天我们探究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话题作文及其特点

1.什么是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如2007年的重庆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四川,2008年的宁夏海南山东等省市的高考作文都属于话题作文。

2.话题作文的形式

话题作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供材料,二是命题者从材料中提出话题,三是规定作文要求。

比如1999年: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这是“材料”。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的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他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这就是“提出话题”。

注意:

(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这就是话题。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这就是要求。

3.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实质是鼓励创新,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形式。强调要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和想象。

话题作文的一般写作要求是:不限立意,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字数上有一定限制,文体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它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

只是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性,让作者都有话说,不限立意,不限选材,不限问题,不限表达方式。

(2)多样性

具有创新的导向性,鼓励作者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发散思维。在文体与技巧上鼓励导向性,要改变千人一面的样式,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3)自主性

指行文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②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与,都有效!

③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④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例如,1999年高考满分作文,光从考生所命的题目上看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说开去让我感受吧我,不要别人的记忆重现文明再创辉煌……

请看例文:

重现文明再创辉煌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世界上有八大奇迹,但如今只剩其中的两个,人们只能在幻想中体味它们的神奇和壮观,慨叹岁月的无情!但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今的建筑师将重新恢复它们的原貌,现代的人们也可以亲自目詹仰它们的风采,欣赏它们的“巧夺天工”。远古建设者们的记忆将成为现代建筑师的图纸。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

华佗这位一代名医,只因触怒曹操被判死刑,狱卒胆小,名医论着付之一炬。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华佗再世”就将不会是一句空话。

文明的创造艰难而又坎坷,文明本身光辉而又伟大;学者的成长辛苦至极,他们的学识又可启迪后人。然而,历史无情,岁月无情,战乱、灾荒等等将这些毁灭了,给如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灾难,也使这些曾经辉煌过的、灿烂过的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这是人类文明史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