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26

第26章 多种文体(4)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例文评析

这是一篇记叙、描写、抒情都很成功的佳作,面对话题,考生写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全文构思奇巧,行文别致,是得分的亮点。

热点训练

按要求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而尘埃,却只能污染空气。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却全然不同。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你思考过它们的原因吗?请以“土壤和尘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记叙文;(3)不少于800字c写作提示:

“土壤”在脚步)车轮之下,在草木果蔬)稻麦之下。没有了土壤,也就没有了脚步车轮,没有了草木果蔬稻麦。那么,我们再向深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土”成为令人尊敬的土壤,又是什么原因让“土”成为令人鄙夷的“尘埃”?是对人的贡献!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启发:人的价值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身居高位,脱离群众,自以为高人一等,到头来变成一文不值的“尘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实实在在的事,献身于事业,献身于大众,最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也可换一种思路:“位置”移人。许多人在处于一介平民的时候,尚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一旦得势,权高位重,就会轻飘飘起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最后走上人生歧途。

(第二节散文及其写作技巧)

一、散文概述

1.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写法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较之其他文体,它能够更灵活)更迅速)更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向有“文艺轻骑兵”之称。

散文的含义与范围,随着文学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散文创作连绵不断,历久不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优秀散文作家灿若繁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汉代的司马迁)贾谊)晁错,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唐宋派)共安派,清代的桐城派,到“五四”时期的鲁迅)梁实秋)朱自清)茅盾)冰心)巴金……直到当代的杨朔、刘白羽、孙犁、余秋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2.散文的发展历程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阶段为:

①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②两汉散文: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③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曰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

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着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④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⑤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

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等。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

1.散文根据时代分

(1)古代散文:论辩,序跋,奏议。

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

(2)现代散文: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

(3)当代散文:散文小品,含记叙、抒情、议论散文等。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分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等。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余秋雨的《道士堪》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1.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联起来的。

2.事物线索

如曹靖华在曰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3.人物线索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4.思绪线索

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5.景物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6.行动线索

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文章既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四、散文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在题材及表现方法方面的某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剌、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嬉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2.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反映社会生活。散文要散得开,它围绕主题和中心线索,可以时而写现在,时而写过去,海阔天空,挥洒自如。所以,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鲁迅全集》第10卷)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文情并茂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哭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涵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弛缓的抒情,则把内涵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散文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

直抒胸臆,这是一种重要的抒情手段,运用得适当,确实能有动人心弦的作用。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间接抒情的手段很多,如选用最饱含情感的典型材料与细节,恰当地安排语言,从语言的节奏里传达感情,等等。其中寄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是最常用的间接抒情方法。

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与景如在眼刖,与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独特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辞藻,就像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彩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

五、散文的写作技巧

1.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