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92

第92章 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

勇敢,就是一个人遇到痛苦、困难、危险的情况时,不但不害怕去面对,而且有信心去克服的一种心境。勇敢是面对危险和困难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品质,即在危险和困难面前表现的胆气。

贺龙一生坚强勇敢,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孩子们学游泳时开始时很胆小,贺龙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池塘边监督,并不时鼓励他们:“跳嘛,喝几口水就会了!”有时他干脆到孩子身后,硬把他们往水里推。女儿晓明被水拍得胸脯红肿,呛水呛得直恶心呕吐,贺龙仍然要她练习,直到学会为止。

贺龙的小女儿报名参加了少年宫摩托车训练班,妈妈知道后坚决反对,担心太危险。但贺龙却非常赞同女儿参加,他说:“摩托车运动是勇敢人的运动,让女儿去锻炼锻炼,做个勇敢的人,不比把她关在屋子里好得多吗?”女儿听了爸爸的话,更加坚定了参加摩托车训练的决心,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贺龙对孩子的教育,有效地清除了孩子身上的“胆怯”,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心理素质,因此,他的子女个个坚忍不拔、顽强勇敢。

心理专家认为,勇敢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勇敢,一类是内在的勇敢。外在的勇敢是表面的勇敢,是假勇敢。内在的勇敢是内心的勇敢,内在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内在的勇敢又分理智性勇敢和信念性勇敢。理智性勇敢是在内心理智的控制制约下表现的勇敢,这种勇敢一方面可以有害怕,一方面用理智去克服驾驭恐惧,就是说心理有害怕,但是还要勇敢去做。信念的勇敢是在某种强大的信念支撑下,表现出自信的勇敢。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胆小怕事,不够勇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与溺爱,任何事情都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受伤害,哪怕是孩子面对极小的困难,父母也要亲自为孩子清除障碍,开出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来。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越来越胆小怕事,以致长大后都很难矫正过来。

卡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老板不备,又溜进去卖报。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诸行动,任何行动中都难免要遇到危险和困难。战胜困难,面对危险需要的是勇敢。勇敢是战胜困难的急先锋,先行官。只有有了勇敢,才可能披荆斩棘,走到成功。只有有了勇敢,人不同于动物的思想、智慧、感情和精神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勇敢如刀剑有刃,如火之有薪,如山瀑有高度,如海浪有狂风。

面对困难,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要勇敢向上一步一步地攀登,只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再高的山,再长的路,都可以征服。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克服胆怯,变得更加勇敢呢?

(1)增加与外界的接触

父母要让孩子主动去和周围的人接触、交友,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同龄人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这样就会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2)多参加户外活动

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爬山、游泳、冒险,等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意加入一些碰撞性动作,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又能获得胜利。

(3)多向英雄学习

给孩子讲名人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名人的勇敢精神,父母要多对勇敢人物表示赞叹和钦佩,使孩子在大人的赞叹与钦佩中学习积极的东西。

(4)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不要经常把“害怕”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连大人都会害怕的事情,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从而更加胆小、恐惧。受这种影响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或求职时,都会有一种恐惧心理,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