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85

第85章 给孩子一隅独立的空间

一位母亲有一次未敲门进入孩子的房间,孩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家长十分伤心,“白养他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们。”可是这位中学生却说:“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学着学着,感到背后有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或妈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们吵。对他们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反感。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父母也不例外。”

孩子之所以要求父母“请勿打扰”,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无视孩子的存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看”着孩子学习,引起孩子特反感。这件事情表明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也有自尊。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双休日,滨滨做作业时妈妈站在身后发现他有一道题做错了,当即给他指了出来。哪知滨滨很不高兴:“都是你站在后面,害得我做作业也不定心,你给我走开!”滨滨妈妈很委屈,心想:难道我时刻关心你不对吗?

许多家长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那就是,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所“规避”。

空间规避:有些家长认为与孩子亲密无间就是关心、呵护,其实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扩大自己的空间。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他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良好个性。

隐私空间:孩子的日记本、书信、不愿公开的自画像等就属于这一类。

性别空间:俗话说:“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不能认为孩子小就不需要注意规避。因为随着可视媒体的普及,孩子对性别的认识大大提前。

情感规避:有些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时,孩子一时想不开,或顾及面子,躲到一隅闹情绪,家长此时却自作多情去“看”泪眼模糊的孩子,而不注意让孩子有个独自悄然宣泄情感的过程。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自以为掌握了孩子的纤纤情感,在孩子面前像个心理学家似的,动辄“我知道你的心思”、“你瞒不了我”等等,这实际上是在侵犯孩子的情感世界。

个人需要规避:孩子是家长的监护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合理的个人需要的权益。孩子如果说:“请你走开一下。”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自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家中为孩子设置一个能让他尽情发泄自己情感的空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至关重要的条件。在孩子的空间里,他可以充分呼吸自由的空气,孩子不必考虑父母的好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房间,摆放一些诸如牛奶盒、糖果纸、雨花石、儿童画、玩具熊、塑料箱之类的东西。孩子也可以趴在地板上、跪在椅子上或是坐在床上听音乐,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愉悦。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信任”与“制约”两者的辩证关系;父母要给孩子的自由行动的权利,给孩子一隅空间。

当然,给孩子一隅独立的空间并非是让孩子养成自闭性格,整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他人往来,而只是为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于到了一定年龄仍没有条件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孩子,父母至少应为孩子准备一张属于孩子的书桌,书桌上摆放孩子的东西,抽屉钥匙由孩子自己保管。

给孩子一个空间其实并不难。

给父母的建议:

(1)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独立意识开始逐步形成,你就不能再像他小时候那样去监视他。

(2)过多干涉孩子等于“强暴”

不要像橡皮一样缠着孩子,这会让他感到不自在。让孩子在他的空间里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