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76

第76章 培养孩子的处世能力

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曾播出过一则《北极熊的故事》,详细地记述了两个刚刚出生的小熊的生存经过。北极圈内的光照时间很短,熊妈妈要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来,必须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内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让小熊适应冰天雪地的生活。比如获得食物、避免伤害等。个头稍大的小熊学会了妈妈的本领,而个头稍小的小熊却因体质瘦弱在风雪中丢了性命。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像北极熊一样要经历风霜雪雨。缺乏处世能力,缺乏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随时都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重要,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这一点。孩子的处世能力已成为他将来能否成功、能否适当社会的一大砝码。青少年时期的处世能力不仅是他成人后情感力量的巨大源泉,也是今后处世的基础。

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经验、技能和知识。孩子多一些处世能力,就会从社会交往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的一群12岁女孩,到卡斯德山脉郊游时迷了路。大家都非常惊慌,好几个女孩吓得哭了一夜。有一个女孩说:“我们会死在这里的,没有人会到这里来。”天亮之后,经常跟哥哥去郊游的黛丝听到了流水的哗哗声,她说附近有条河,就顺着流水的声音找了去,终于在不远处找到那条小河。她说:“跟哥哥一块玩的时候,曾听人说,沿着小河走,就会找到大河,沿着大河走,就可以找到村镇了,咱们就沿着小河走吧。”她们沿着河边灌木丛艰难地向前走,走出灌木丛,她们看到了大河。又走了一天,他们看到了村镇的影子,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

孩子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处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俄国作家果戈理说:任何人身上的神经都不比别人灵敏,而只有友谊的交往和相互的帮助才会使人更鲜明地、多方面地看清所认识的对象。

一位妈妈非常苦恼,原因是她费尽了心血,也没有把孩子教育好。儿子小的时候,她丈夫在外地工作,她觉得孩子很孤苦,缺少父爱,就加倍地把母爱释放到孩子身上,事事依他,事事大包大揽。现在孩子10岁了,身体倒没什么问题,就是胆小,经常受学生的欺负,连马路也不敢过,她真担心,这样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出去,没准哪一天就把自己丢了。

怎样让孩子学会处世、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这是家庭很重要的一堂课。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高尔文,为了把他唯一的儿子鲍伯培养成公司的继承人,从儿子小时候开始,他就非常重视儿子处世能力的培养。

他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儿子参加一些企业活动,来增长儿子的见识。他外出经商时,也尽量把鲍伯带在身边,让儿子耳濡目染经商的过程。在一些业务洽谈会上,高尔文让儿子坐在一个角落里,聆听老板们舌剑唇枪地讨价还价,鲍伯记录下一些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在会后请教父亲。

在鲍伯17岁时,高尔文允许儿子到公司上班。鲍伯像普通员工一样,坐在大办公室的长椅上工作,不搞任何特殊待遇。有一次,高尔文告诉儿子,有一个销售商,正在用低于成本价20元的价格,抛售摩托罗拉的产品,问儿子用什么策略应对。鲍伯听后非常气愤地说:“绝不能再降了,这个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

鲍伯带着人员,经过了一个月的考察,对十几个城市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论证研究,最后他对高尔文说:“爸,我错了,为了竞争,必须降价。”

后来,在高尔文的精心培养下,鲍伯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总经理。

每个人在处世交际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处世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孩子处世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它关系到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对孩子处世能力的培养,父母应从几个方面努力:

(1)多接触同龄人

通过和同龄人的接触,可以学到团结、竞争、自我保护等一些处世知识和人生的价值观。通过同龄人的摩擦、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达到相互了解,学会了进攻的勇气和宽容的态度。

(2)适度放权

父母要适度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交友、发型、衣着等。

(3)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

父母要跟邻居、亲戚、朋友搞好关系,避免把家庭变成一座孤岛。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可以轻松地同他们的家庭成员交往,除了学会尊重、宽容的优秀品格外,于不知不觉中开发了智能,增强了判断力、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