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如今的独生子女来说,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倾注于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这可以说是他们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不幸。幸运的是,自他们出生以来,就被家人如获珍宝一样地宠爱着、娇惯着,他们有着优异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学习条件。不幸的是,从少不更事的童年起,他们就被迫脱离属于他们的童真与快乐,为着父母的期望和家庭的未来牺牲童心童趣,稚嫩的肩膀开始担负起过多的家庭重负,也因此过早地卷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向妈妈提出能不能不让他上学的要求时,被妈妈拒绝并挨了两个耳光之后,便在晚上趁妈妈熟睡之际,用铁棍活活将妈妈砸死。
男孩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里并不宽裕,全靠爸爸在外面打工维持生计。于是父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特别是母亲看到他不好好学习,更是恨铁不成钢。男孩经常逃学旷课,甚至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拉帮结派。望子成龙的母亲知道后怒火中烧,动不动就对他一顿打骂。时间久了,男孩对妈妈的记恨之心越来越深。
事发当晚,爸爸外出打工不在家,男孩再次向妈妈提出能不能不上学,妈妈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当晚,男孩找来铁棍,残忍地向母亲的头上猛砸几下,一会儿母亲就没了动静。男孩从满身是血的母亲身上搜去200元钱,然后把尸体拖到了仓库里逃之夭夭。案发后,警方全力侦破,25个小时后便将他抓获。
在看守所,男孩哭着说:“妈妈打我骂我的次数太多了,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妈妈,可现在妈妈没有了,我又非常想念她,但一切都晚了。”
看到这痛心的一幕,做父母的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过逃学的经历,或者一直在逃学。逃学是处在学龄期的孩子在上学期间擅自离开学校的行为,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孩子逃学后,常常是看书睡觉,在外闲逛,或与有不良习气的伙伴一起鬼混等。孩子逃学除了直接影响学习外,还会滋长不良的品德,因为孩子逃学后,逃避了学校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因而容易受到小区街头不良影响的感染。他们在外游荡,容易进入一些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有的孩子本来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赌博、迷恋游戏机等),离开学校环境后会变得放纵自己。同时,在不良团伙的拉拢或坏人的教唆下易发生偷窃、打架等行为,甚至走向歧途。所以,孩子逃学是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危险信号,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多次逃学的孩子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心理,与集体相隔疏远,与老师和同学相抵触。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逃学行为,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逃学心理。
(1)对孩子合理期望
父母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合理地分析孩子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引导孩子怎样去努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去应对学习,不会厌学、逃学。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方面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关爱,一方面可以及时地了解其平常交友的情况和活动场所,及时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加以引导。
(2)关注孩子的交友对象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交友的对象,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与孩子来往的伙伴都是一些爱逃学、怕学习的孩子,孩子之间就会互相影响,一起商量着逃学后去干什么、如何向父母撒谎等。所以父母要仔细了解和观察来往的其他孩子的表现,如发现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逃学,就应该与别的家长一起纠正孩子的逃学行为。
(3)不要打骂逃学的孩子
父母发现孩子逃学不要恼火,不要辱骂指责孩子,更不要体罚孩子,应采取耐心、热情、关心的态度。父母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长的爱心。同时让孩子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间的帮助。这样孩子才会自觉地改正逃学旷课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