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02

第2章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平时花在教育孩子上的精力和时间不少,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一点都不听话。”一些父母为如何教导好孩子而大伤脑筋。他们在抱怨孩子调皮的时候,却从没有审视过自己。作为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寄予极大的期望,总是要求孩子这样或那样。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要求孩子抓紧时间学习,那么你自己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什么呢?你要求孩子在班里考试保持前几名,那么你在工作单位是不是成绩也是前几名?你想以孩子为荣,那么你的孩子是不是以你为骄傲呢?

是的,父母就是一面时刻立在孩子眼前的镜子,你对孩子笑,孩子才对你笑;你对孩子好,孩子才对你好。孩子常常是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修改自己的言行。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17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同理,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居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孩子自呱呱落地起,就生活在父母身边,与父母接触最多、最广泛,父母如何工作、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父母的言行举止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品德好,就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父母的品德不好,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在他们身上,都会找到父母的影子。“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孩子做好表率,这样,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学习他们的优点,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曾子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精神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诚实,承诺别人的事总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吵着要和妈妈一块儿去。于是妈妈哄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象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她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一头猪,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曾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他却教育出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可见,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是多么重要。

那么,为什么以身作则会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有位育儿专家在给家长们做讲座。

他让大家举起右手,然后听他的口令做动作。专家举起右手示范:“请大家都把右手放到下巴处。”说着,他把自己的右手放在了额头上,结果大部分家长都跟着他把右手放在额头上,也有少数人先把手放到下巴上,看到育儿专家把手放在额头上,然后也把手放在了额头了。只听育儿专家大声说:“我明明喊的是把右手放在下巴上,为什么你们都放在额头上?”大家回答说是看他放了才放的。

育儿专家的这个游戏正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如此。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请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