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18

第18章 疼爱孩子不能过分

父母如果过分疼爱孩子,就不可能使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也不可能使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发展,结果往往会使孩子变成一个依赖性强、爱撒娇、协调性差、不会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人。双亲对孩子的过分疼爱,也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或过度容忍,就是通常所说的溺爱。要区分过度保护和健康、正常的爱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大多数母亲对孩子是既疼爱也训斥或约束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过度保护下定义:

(1)母亲与子女接触过多——母亲总是和孩子睡在一起,过分喜欢孩子,想把孩子置于自己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孩子一离开自己,就会感到忐忑不安,老是想让孩子待在自己的身旁。

(2)始终把子女当作小孩看待——喂乳喂得比一般的孩子时间长,怎么也不想让孩子断乳。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父母也要包办代替。例如,替孩子穿衣、脱衣,甚至替孩子洗澡。

(3)妨碍孩子的独立行动——父母守护着孩子,即使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也会耐心地为孩子做。老是注意着孩子的自发行动,并会为此加以阻拦和感到不安。

(4)放纵孩子或对孩子管教过严——尊重孩子的特权和物品,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心为孩子效劳:只要是为了孩子,什么事情都肯干,甚至把必要的家务事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搁在一边也在所不惜。与此相反,则是过分强调对孩子所拥有的特权,想教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绝对服从。

上述的过度保护,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分疼爱;二是骨子里讨厌孩子,不愿意向孩子倾注自己的爱,但表面上却装出一副过度保护的样子。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做父母的往往会溺爱自己的孩子:

(1)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好不容易生了个孩子;

(2)晚年生了个孩子;

(3)孩子体弱多病,有夭折的危险;

(4)继许多个女孩子之后,好不容易生了个男孩子;

(5)父母在儿时很少得到大人的疼爱,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同样的对待;

(6)父母庆幸自己在儿时得到了大人的疼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此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跟自己儿时一样;

(7)父母不与邻里交往,朋友也很少,可以说处于离群索居的状态;

(8)母亲不上班,也不做家务,非常空闲,每天只要逗逗孩子、跟孩子玩玩就行了;

(9)母亲没有什么爱好,也不热衷于有趣的东西;

(10)妻子与丈夫的性生活不协调,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感到很苦闷;

(11)妻子与丈夫很少交谈,而丈夫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因此多数时间家中只有孩子作伴。

遇到上述各种情况,大多数父母自然会把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一意地侍弄孩子,仔细地观察孩子的情绪,向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过度。这种溺爱或过度保护,往往使孩子形成如下的性格:情感和意志发育迟缓,在别人面前显得腼腆,讨厌走出家门去陌生的地方或跟陌生人交谈,一切都依赖母亲,自己不会积极地进行活动、思考和游玩等。因此,这样的性格,纵然不会惹人生厌,也很难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