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45168500000051

第51章 明朝探险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在明代,知识分子要做官,就要按照政府的规定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参加“科举”。徐霞客也曾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官场这条路,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

公元1607年,徐霞客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考察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碧波万顷的湖面,银光粼粼,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真可谓山清水秀,初出茅庐的徐霞客大饱眼福。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徐霞客一连游览了斜插在太湖中的西山和东山。

公元1636年,在第四次出游中,徐霞客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

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无数的艰难险阻未能阻止徐霞客的脚步,他不断地战胜困难,不断地挑战自我,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有一次,徐霞客在湖南茶陵欲考察麻叶洞,这一消息把附近的乡亲们都震惊了,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举动。许多乡亲们都纷纷赶来,密密麻麻地把洞口包围起来。当徐霞客准备下洞时,围观的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有人说:“洞中有神龙。”有人说:“洞中有精怪,不会法术的人是不能降服这些东西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议论着,希望阻止徐霞客进洞。

徐霞客可是一点都不害怕,这在他的考察经历中并不算什么,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脱下衣服,拿着火把下洞进行探察。在洞中,他不仅没有遇到人们传说的各种神龙精怪,反而亲身感受了“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的另一番大千世界。当徐霞客考察完毕回到洞口时,充满着疑虑、焦急地守候在洞口的近百人一下子将他围了起来,奉徐霞客为勇敢的大英雄。

徐霞客为后世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他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宿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范围广阔的考察纪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在经历了大量的考察后,徐霞客以充分的事实材料证明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徐霞客最突出的地理成就就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乃至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公元1630~1640年,徐霞客在这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游历考察了3年时间,并做了详细的日记,对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各地区间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各种石灰岩地貌的类型及其成因,都有详细科学的记述,因而他的游记成了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文献。从他的游记中可以看到,他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形成石灰岩奇异地貌的重要原因。由于发育的时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区差异,如桂林、阳朔一带,因为缺乏风化物质,无土壤覆盖,形成的是石峰峻峭,各自矗立,争奇斗胜的地貌;而柳州西北一带则不同,它是土石间出,土山迤逦,忽石峰数十,似锥处囊中一般。用现代地质学的术语说,桂林、阳朔一带体现的是石灰岩地貌发育最盛时期的特征,柳州西北一带体现的则是处于石灰岩地貌发育晚期的情况。可见,徐霞客的观察是很准确精细的,他的分类与现代地质学的分类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