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探险故事
45168500000048

第48章 传奇人物达·伽马

达·伽马,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同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1460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竟未如愿以偿却去世了。因此,达·伽马在青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航海训练与熏陶。

14~15世纪时的西欧, 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交流也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波罗游记》对中国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财宝。然而原有的东西方贸易商路却被阿拉伯人控制着。为了满足自己对黄金的贪欲,欧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远航大西洋去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而当时的地中海,是联络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航路。

葡王若奥二世看着巨额的财富被抓进其他国王的口袋里早已按捺不住。于是,1495年,若奥二世决定派老伽马担任探索印度远征队的总指挥,一切准备就绪了,不料老伽马猝然去世。而当时,小伽马已是个30多岁的壮年汉,他精通数学、航海术,对地图、罗盘、桅帆等很有研究,曾参加过葡西(班牙)战役,当时又正在宫廷供职,雄心勃勃,颇有大将风度。于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遗职,被任命为远征队司令官。

1497年夏天,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着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远征队,170名船员登上四艘船,达·伽马乘坐旗舰“圣卡布列尔号”,重200吨;由达·伽马的弟弟保罗任船长的是同样大小的“圣拉斐尔号”。第三艘“巴利欧号”约100吨重,还有一艘是运粮船。“圣卡布列尔号”和“圣拉斐尔号”是由发现好望角的迪亚斯监造的。船队从里斯本南部的海港出发,开始了前往印度的探险旅程。

达·伽马率领船队在平风浪静的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直到8月份,才遭到了昼夜不息的逆风,而到了刚果河以南,又有一股向北的海流,使他们的行船速度大大减慢。于是达·伽马毅然决定:摒弃靠近海岸行驶的惯常航法,放弃与大陆的一切联系,在南纬10°处朝西南驶入南大西洋。

按照这个决定,船队开始乘东北顺风,向西南方向航行。他们绕了半个大圈,在巴西外海的赤道附近往南转,借斜穿南大西洋定期而来的信风,到达了非洲海岸。

船队就这样连续航行了96天,由于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大部分船员都得了坏血病。10月27日清晨,当班的水手突然兴奋地大喊起来:“海豚!我看到海豚了!”听到喊声,船员们纷纷急步登上甲板,极目远眺,清澈的海水中,浮游的海豚时隐时现,有人甚至还看见了一群鲸鱼。达·伽马非常清楚,他们离陆地不远了。

果然,11月1日,船队终于到达了距好望角100多公里的海湾——圣赫勒拿湾,用星盘做了测定之后,弄清了这里在好望角北方190公里处。他们在此修理船只船具,采集食食品、淡水、木材。航行在赤道附近,太阳像只火炉高悬在头顶,把人晒得头昏脑胀。舱里的淡水腐败发臭,不能饮用。干硬的咸牛肉投入口内,苦涩难咽。但是,意志、勇气和一定要达到既定目标的信念,使这批英勇的航海家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提出走回头路。

这是一次航海史上的壮举,达·伽马率领船队开辟了一条由欧洲到非洲大陆南端最方便的航路。同时,这条航线始终一路顺风,而且这里的洋流也特别有利于船只往南行驶。这条航线一直沿用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然而此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船队驶出圣赫勒拿湾,即将到达好望角的时候,船队经历了生死一线:持续的暴风一阵比一阵猛,乌云在樯桅上奔驰,白天几乎像夜间一样黑暗,下着潆潆细雨,令人直打寒战。更加糟糕的是,船舱漏水,要两人一组不断用手摇唧筒向外抽水。

11月22日,船队驶过了好望角。绕过非洲西南端的福尔斯湾,这也代表着欧洲人首次驶入了印度洋。之后船队由旗舰圣卡布列尔号领头,由司令官的弟弟保罗任舰长的圣拉菲尔号和圣密圭尔号紧紧尾随,沿印度洋岸呈蛇形向北行进。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和新鲜食物而营养极度不良,患坏血病的船员日益增多,病人手脚浮肿,牙床肿胀得盖没了牙齿,不能进食。甲板上成排地躺着衰弱疲惫的人们,船队濒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但仍然顽强地行驶着。

就这样,船队凭借着坚忍的毅力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了科泽科德港——印度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这宣告着首航印度终于成功了!

从这时起,葡萄牙船经常取道好望角驶向东方,以鲜艳的劣等布匹,蹩脚的玻璃项珠和镜子,换回非洲海岸珍贵的象牙、黄金、黑檀木和稀罕的东方香料、丝绸、珠宝。同时,基督教传教士也随船而去,在商人做生意的地方传教,以赢得信徒。

达·伽马的航行使西欧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新航路的开辟使葡萄牙成了印度洋上的霸主,葡萄牙同时也成了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促进欧、亚两洲商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同时也开始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血腥殖民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