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中占据重要作用。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并给他们以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专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便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尽管学生在自身的个性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的因素,但是他们在教师眼中地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
“公生明,廉生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建立的,更不是靠说教和体罚强迫学生建立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人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
一个理想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品格之一就是公平客观。在学生的眼里,他们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凭借着自己的好恶,对某些学生很偏袒,却冷落或者歧视另外某些学生。
当一个教师用真诚、善良、言行一致的原则与学生相处,对学生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仰慕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教师,甚至追随教师。
但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却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教育现象。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之下所产生的共同交互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在处理师生关系的矛盾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公平现象是多方面的。
那么教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1)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家庭出身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表示充分的信赖和尊重。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要对那些身心存在缺陷的学生或者是后进生心存歧视;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雹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尤其是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要经常同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地交换意见,要对学生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进行认真采纳。
在学校,教师是公平、公正的象征。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在工作中,不论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如何,教师都一律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对他们是公平、公正的,是完全平等的。有个别学生家长为了能让教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就会通过托关系、送礼的方式,和老师拉近距离。其实,每一个学生进了班级,都是一样的,老师也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所以那些拉关系、送礼的行为是完全没必要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平时的生活很简朴,在班里好像有些自卑,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个别学生对他们也显示出一些不尊重或轻视。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苗头,严厉指出:人不能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以后的生活道路,要靠奋斗改变命运,靠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平等地对待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尤其是在对待下岗职工家庭孩子的时候,要格外地用心,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还表现在要对学生人格和人身不受侵害的权利进行保护,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教师都不能用刻雹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自己的学生,更不能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的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厚此薄彼。教师通常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到那些尖子生,对其他的学生多少有些忽视,而对于那些后进生甚至会在语言上进行讽刺和挖苦,令他们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给这些后进生造成了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极大伤害。而造成学生成绩高低不一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学小学时候基础就不够扎实;有的家庭条件较好,在周末或者是寒暑假期间能够找老师对自己进行补习,所以才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也有的同学精力并没有完全放在学习上,等等。虽然表面上看班上所有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实际参与学习的时间或积极参与学习的时间(学习机会)却是不均等的。这种状况必然人为地导致扩大学生成绩等级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反过来又会被师生对分数公布结果的这种错误的看法强化,并且使之“固定化”。其结果必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破坏了许多学生的自我观念。而教师的挖苦和讽刺,更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尊心,年幼的孩子们的自尊心更是脆弱和稚嫩。当教师只注意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或教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时,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将是恶劣且深刻的,甚至会使学生在自卑、忧郁、孤僻的性格陪伴下度过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不歧视“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等多方面给予恰当评价,已是一个不争的话题。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
教师恰当地将外表公正和实质公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是实施教育公正最为重要的环节。一个语文学习不够好的学生,也许他的数学思维特别活跃;一个文化学习不敏感的学生,也许他的歌唱得特别好,舞跳得特别美。因此,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擅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3)教师要公平、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
“爱”是公正的原则,正如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爱。”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关爱和严格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潜心对教育的自身规律进行研究,以一种公正合理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
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能遇到学生发生冲突的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对班上优等生和后进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另眼相看。优等生犯了错误决不能护短,同样要进行教育,使他们健康发展;当后进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多进行调查,实事求是地对犯错的原因进行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对学生公正的理念必将得到真正的落实。我们的教育是神圣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是很重要的。
教育更是神奇的,许多不争的事实说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机会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身为辛勤的园丁,教师又如何能够错过这次来之不易的难得的教育机会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写道:爱心无价!我们应细心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保持爱的天平的平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们在公平、公正的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美国俄亥俄州某学校的校规规定:学生在学校里应当获得最好的教育;身为一个公民,一个人,学生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公平对待。如果教师没有公平地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代表组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教师受到相应的处罚。
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凭借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对某一个学生好或者是厌恶另外一个学生,教师的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有损于教师人格。
作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励和期望,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