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鬼谷子商学院
45154100000019

第19章 将漏洞消灭在萌芽之中

〈原典〉

罅者,也,成大隙也。始有,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之理也。

〈释义〉

所谓“” 就是“瑕罅”,而罅就是裂痕,小裂痕会变成大瑕罅。当裂痕刚出现时,常有预兆,就应该设法加以对付堵塞,使其变小,使其不再扩展,使其消失,并从而有所获,这就是抵的原理。

古为今用

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避免出错的主要方法。“船到江心补漏迟”。如果不注意检查那些“暗道”、“小洞”、征兆、苗头、隐患,防患于未然,那么损失是很难避免的。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会暴露出蛛丝马迹,只有在其处于萌芽中就将其消灭,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要求决策者们要重视信息的收集,多听取各方的意见,及时做出决策,及时采取行动,将问题扼杀在襁褓中。

商学案例

1996年春节前夕,滇成国际技术贸易公司收到一份来自美国永世公司的特快专递,邀请该公司派人前往关岛考察并洽谈合作项目。合同标的是20套公寓,投资回收率高达200%以上。

滇成公司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赚钱机会,他们立即派出海外事业部的三名专员持旅游签证飞往关岛。

关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座风景美丽的小岛。派出的专员很快就回复公司,称美国永世公司是一家由美籍华人创办的公司,在关岛的建房用地为自有。外方的条件是要求我公司负责全部投资。从投资风险角度看,这种合作方式并不理想。但从项目的前景分析,回报率的确很高,因此,三名专员一致的结论是项目可行。

身为滇成副总经理的方为天性谨慎,他看完回复专员的意见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董事会上谁也没有表示坚决反对,合作一事原则上就定了。在可行性报告中说明,滇成与永世合资经营关岛景天公寓。外方投资建房用地,中方投资全部现金和劳务人员、双方各占一半股份。总投入大约300万美元,如果按当时的市价计算,24套公寓全部售出总价值可达600万美元。

等到关岛工程开工,作为中方代表的方为才知道永世的吴老板并非专门的地产商,而是建材商。按约永世公司将提供工程的全部建材,而吴老板的报价虽说不上高,但已经含有利润了。也就是说房子刚开始建,吴老板已经开始赚钱了。

接下来是劳务输出问题,申请名额十分困难,吴老板利用关系一下子搞到20个名额。滇成公司内部沸腾了。出国对很多人来说是充满诱惑的,为了达到出国的目的,滇成公司上演了一出闹剧。做政工工作的人一转身成了有证书的管道技工,办公室内勤则成了泥瓦匠……总之,大家都动用各种关系,使用各种手段挤进20个人的出国队伍。结果一支“残兵败将”组成的劳务队开到了关岛,其施工效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结果是使工程一拖再拖,错过了一轮很好的房地产行情。 身为副总的方为对手下这帮“废人”十分气愤,每天都不停地苛责他们。这帮人坐惯了办公室,自然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便多次联合向公司汇报方为办事不力,最终方为被调换回国,胡主任被任命为接替方为的负责人。

吴老板见剩下的这些人都不是干事的,感到风向不好,他想就算工程很快完工了,现在要想把房子卖个好价钱也不容易,于是吴老板动起了别的心思。他先是与胡主任勾结起来,把工程预算提高到400多万美元,理由是填补方为造成的损失。方为一走,滇成的工人在胡主任的“管理”下过着十分悠闲的日子。后来胡主任干脆安排他们去别的公司上班,多挣一份外快,胡主任和吴老板从中抽成。

此外,胡主任还不断要求公司追加投资。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一位翻译回国治病,滇成的高层才知道内幕,滇成当即通知永世要抽回股份,永世严词拒绝,滇成只好着手聘请美国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胡主任知道自己难辞其咎,于是躲到美国本土去了。吴老板也感到心虚,想用300万美元了结此事。没想到胡主任却打来电话向他面授机宜……

当滇成派方为抵达关岛起诉吴老板后,吴太太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反诉,将滇成送上了被告席。反诉的内容是:吴老板和滇成在未征得土地所有人吴太太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土地拿出作为投资,这种行为损害了她的合法权益。

合作中的任何一点疏漏都将成为对手攻击的致命弱点。如果不及时堵上,等到漏洞由小变大,变得无可收拾时,一切就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