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44

第44章 封禅泰山,武后扬威——大造声势让人跟着走

从废后危机中走出来的武则天,没有被吓怕,也没有停止她夺取权力的脚步。她还要做真正的大事,做永垂青史的大事,并且向“男尊女卑”的观念挑战,那就是“封禅”。泰山封禅也是每个皇帝的梦想。但是皇帝只有在取得了很高成就的时候,才敢举行这种仪式,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上天交给自己的认为,达到了最高成就。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轻易不敢举行这个仪式。那么,武则天 “封禅”的想法能否顺利实施呢?

经过了这次废后事件,武则天体会到“皇后”的地位是那样地脆弱与不安全。她本以为高宗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她没想到高宗会来这么一招。虽然自己已经及时制止了这件事,但后果还是让她感到不寒而栗,这不禁让她想到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下场。为了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她毅然果断地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和高宗共同听政 。

武则天的野心在不断地滋长着,她已经不甘心只停留在皇后和垂帘听政的位置上,她要做皇帝,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前途。她又想起了袁天罡的谶语,和父亲武士彟的话,他们的话一直在激励着自己。虽然要想当上女皇比登天还难,但她也绝不会放弃。她要打破这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做女人连敢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要挑战男权,做一般男人都不敢去做的事情,也就是要挑战秦始、汉武,她要封禅,要让历史永远记住女人的脚印。

泰山封禅是最高领导人与上天进行沟通的一种渠道,是皇帝协调天、地、神、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唐代以前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过这种盛典。行此大典目的:一是帝王自以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自己又是“受命于天”,向天帝祭祀感谢、报告功绩;二是当四方平服,海晏河清之时,通过泰山封禅大典,向“四夷万方”宣示声威,使他们服服帖帖,永远迎合;三是尊“泰一”,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古代帝王凡认为统治有功于天地者,都想借封禅来表达自己的功绩,但多受大臣们阻挠而未能成行。太宗贞观年间,因文治武功的成绩,百官力劝封禅,太宗也很想做,但魏征极力反对,他认为当时的国力还不够,边疆四境还没有平静,不足以达到封禅的资格,若硬是实行,是“崇虚名而受实害”。最后,太宗还是放弃了泰山封禅的机会。

而武则天认为她有这个资格,现在的国家无论从国力、朝政、四方武功,都远远超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其实,她到泰山封禅还有她自己的特殊目的。因为如今是她武则天,一个女人在治理国家,她打倒了关陇士族的男人集团,她指挥边陲征战,取得了远比贞观年要辉煌的成绩。虽然这些事应该由男人们来做,如今她做得却比男人还要好,连唐太宗那样的男人没做到的,她也做到了。

所以,当她在朝堂上向百官提出去泰山封禅时,百官们像应声虫一样,赶快为她找封禅的根据,为她的提议而欢呼。高宗在朝堂上像个摆设,而且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开国君王,治理天下也无卓越成就,不适合封禅。但是武则天非常想,她希望自己成为本朝第一个参加封禅的皇后,她要在举国关注的大典中扩大影响。她还将借此机会感谢上天给予她恩惠,并祈祷天命早降,让她掌握天下大权。

由于封禅要在泰山举行,来回和典礼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得有好几个月,是朝廷与后宫一次大规模的移动。为了能在次年正月元旦如期于举行封禅,高宗特下诏书,圣驾预定于十月十八日从东都出发。

十月十五日, 武则天上表提出:“过去的封禅仪式,祭天的‘封’礼和祭地的‘禅’礼,完全由皇帝主持,女性根本没有参加的余地。况且‘天’属于男性,‘地’本来就属于女性。因此,在这次封禅仪式中,请打破传统的陋习,准予由妇女主持祭典,也就是由内外命妇行尊献之大典。”

要皇后以下的内外命妇,参加“禅”的大典,这种做法虽然闻所未闻,但对武则天来说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当年举行立后大典时,她就曾打破传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果然,高宗下了诏书。“在‘禅’礼中,在天子之后由皇后行礼亚献,由越国太妃燕氏行终献。”越国太妃燕氏,是太宗的嫔妃,越王贞的母亲。

在麟德二年也就是665年十月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浩浩荡荡、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

麟德三年的正月初一,天还没亮,高宗就起来了,他先沐浴斋戒,然后穿上用名香熏过的衮冕大礼服,登上泰山山麓南面的圆坛,举行祭天的仪式。

第二天,高宗乘轿子开到泰山的山顶,随从人员都留在原地。他独自走上登封坛,这是天子和上天单独会晤的地方,不准任何人靠近。他礼拜后将玉牒及祭文放在玉柜里,又把祭祖的册放在金柜里。用金色的绳子绑后,再以金泥为封,盖上玉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石棺内,祭拜之后,祈求上苍永保国泰民安。

第三天,武则天打扮得庄严华贵,穿上了立后时的盛装,她眉宇间充满了不可侵犯的高傲与神气。当她登上“禅坛”之后,侍女把祭祀的酒和供物传递给她。武则天在清晨嘹亮的歌声中完成了亚献大典,亚献时一律是女官。这场别开生面的祭“禅”大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武则天礼毕后,由太宗和高宗的公主,嫔妃等行礼,其中还有她的母亲荣国夫人和她的外甥女魏国夫人。终献由太宗的妃子燕氏担任。帷幕以锦乡做成,五彩缤纷,真是中国古代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观。

由于有很多女性要出席封禅大典,跪拜祭尊就不能跪在蒿秸、芦秆上。所以,武则天让高宗下诏,封禅坛所设的上帝、后土位,要改用茵褥等铺垫。祭祀的乐曲也要将过去那种阴森的曲子,改为“功成庆善之乐”和“神功破阵之乐”。武则天把那传统的祭神、祭鬼音乐,改成了喜庆的和勇武的乐章,这正体现了她的非凡神彩。

第四天休息,第五天高宗和武则天一同登上朝见坛,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大赦天下。同时为了封禅大典,从这一天开始改元为乾封元年。

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威和讨好百官,她上表凡三品以上官员,各晋爵一等,四品下者各晋级一级。一连几日,举行盛大的宴会,君臣同乐,歌舞升平。于正月十九日,天子圣驾又浩浩荡荡地返回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这次封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除了宣布大功告成,显示大唐国威之外,武则天还以反公卿亚献的惯例,取而代之。她又一次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先例,为女人夺得了一席之地。这不仅显示了她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势,还是她要取代皇帝的一次试探。她的行为,是妇女解放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是中国女性的骄傲。经过了这次试探,她更加大胆地向女皇的宝座迈进。

如果说武则天在夺取皇后宝座,巩固后位的斗争中,主要依靠自己的美貌和施展宫廷阴谋,得宠于年轻的皇帝。那么,当她将以一个治国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权力的获得就不能仅仅靠计谋和手腕,得到民众的拥护才是她在政治上不断得分的砝码。作为一个旷古的女政治家,她敢于打破传统,显示妇女地位,这种不断给自己积分的做法,才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重要手段。

“则天上位术”高调做人:大造声势法

踌躇满志的武则天,在环顾海内,再无对手时,认为自己的信心、抱负应该有通过一些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她选择了泰山封禅。统治者只有在天下统一、国泰民安的盛世才有资格举行。在此次大典中,喜欢高调的武则天出尽了风头。这种大造声势的做法,是每一个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现代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中,如果我们不想大众化,就必须要有个性。江苏电视台的主持人孟非当红,敢于说真话,敢于高调地在电视上,针砭时弊地大胆评说,才赢来了一片片掌声;“微尘”数次不留名捐款,感动了许多人。于是他开始高调出现,自发形成庞大的群体,涌现了一大批使用“微尘”的名字捐献善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