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42

第42章 平定朝鲜,干练果决——趁热打铁,扩大影响

武则天掌权听政以后,在显庆六年二月底,改元龙朔元年,我们不难看出她的野心。在这期间,新罗的北部受到高句丽的侵扰,向大唐求援。早在贞观二十一年,骁勇善战的唐太宗李世民,就亲征高句丽结果大败而归,遗憾地死去。高宗虽然懦弱,但也想继承父皇的遗志,亲征高句丽,一展华夏的雄风。武则天劝阻了他,并果断地派遣苏定方,薛仁贵,带领二十万大军分为水、陆二军进攻高句丽,结果大获全胜,完成了李世民的遗愿。那么,武则天又是怎样显露出她出色的军事才能的呢?

在大唐东部的朝鲜半岛上,北有高句丽,西南有百济,东南有新罗。其中,高句丽面积最大,与我们东北领土接壤。他们的首都虽然在平壤,但是他们的很多土地和人们是在我国的故土上,这个王朝的建立者也是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其中,新罗与唐朝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他却受到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新罗的形式很危急,便上表向高宗求救。

一开始,高宗并不想大动干戈,只是采用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法,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率军一万往击辽东贵端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只是小规模的牵制性战役,打击力度不大,所以高句丽并没有被吓到。

显庆五年也就是660年,百济又攻陷了新罗的独山、同岑二城,新罗王金春秋向唐告急。高宗和武则天当时正在并州,半岛形势的迅速恶化一,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早在贞观二十一年,骁勇善战的唐太宗李世民,就亲征高句丽结果大败而归,遗憾地死去。他们认为,仅从辽东方面牵制高句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扩大战役,就会重蹈太宗当年的覆辙。

要想拯救新罗,就不能考虑从陆路进攻,只有渡海作战才能避开高句丽的地利优势。而且,渡海支援新罗,可以先打击百济,因为新罗在半岛的东南边,而朝向黄海的这边,恰恰是百济的领土。这时,大将刘仁轨也建议:“欲吞灭高句丽,必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

高宗和武则天对这个建议极为赞赏,立即接纳,调整了针对半岛的战略方针:先派兵渡海,与新罗联手打击百济,渡海远征军在半岛取得立足点后,再与辽东方面的唐军南北夹击高句丽。于是,任命老将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统帅精锐水陆军十三万渡海,进行登路作战。又委任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军夹击百济。

同年八月,苏定方根据武则天的作战意图,率唐朝大军从山东城山渡海至朝鲜半岛,与百济军队战于熊津江口,百济军抵挡不住,迅即被击溃,死伤数千。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但是,从陆军助攻的新罗军,进展却不大顺利,最后勉强惨胜。

老将苏定方乘胜追击,直抵其都城固麻。两军又在城下展开了激战,百济全军溃败。百济王义慈与太子隆仓皇逃到固麻以北的一个小城。苏定方追到城下,迫其五部、三十七郡部众全部投降。不久,百济王义慈与太子隆等也一起来降,百济宣告灭亡。唐朝在百济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从唐军出征,到此刻,还没出一个月。

同年十一月戊戌,苏定方押着义慈父子献俘于朝廷。高宗一看打了胜仗,顿时精神抖擞,不顾病体和武后一起登上则天门接受俘虏,并当场释放,体现了我中华大国的风度。唐太宗征服朝鲜半岛的愿望也得到初步实现。

第二年二月,武则天改元龙朔元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她的野心。三月,高宗看到武则天每天无比干练地处理国家大事,听宰相们赞叹武后的政治手腕,小心眼又蠢蠢欲动了。他告诉武后自己想效法父皇,亲征高丽。其实,高宗也只是想摆一下男子汉的威风。武后说他的身体太差,劝他不要钦征。而且,连当时的战事,也由武后自己亲自布置指挥了。

此时,高丽军队包围了郎将刘仁愿留守的原百济都城。武则天果断派遣检校刘仁轨率部入朝,往救刘仁愿。刘仁轨是唐初宿儒名将,博学多才。他入朝迅速解了刘仁愿之围,于熊津口结阵,等候高句丽主战场上的消息。

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派任雅相和苏定方率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苏定方率军入朝,连战皆捷,遂围平壤。任雅相率军与高句丽统帅盖苏文在鸭绿江交战,曾败高丽军。但因任雅相病殁军中,苏定方久围平壤不下,武后只得命他们回师。只留下刘仁轨、刘仁愿驻守熊津口。

尤朔二年七月,百济残军再叛,并向日本请表援军进攻刘仁轨和刘仁愿。两军交战于白江,四次战役唐军全部获胜,烧毁日本战船四百多艘,刘仁愿奉命回国。刘仁轨率士兵在百济统计户口、恢复生产,积粮备战,百济人大悦,全境各安其业。

乾封元年也就是666年五月,高句丽统帅盖苏文死,内部发生变乱。武则天认为这是平定朝鲜的大好机会,立刻派兵东征。委任契苾何力、庞同善、高侃、薛仁贵等几位大将军,各带人马,分路进发,决心一举平定朝鲜。

已是76岁高龄的老将李勣,率领部队直抵,高句丽西部的重要举事据点新城。他命军队登上城厢高山,俯瞰发箭,城守军官惧怕,开城投降。随后,李勣催军急进,接连攻下高句丽十六座城。

总章元年也就是668年二月,薛仁贵仅率三千人马进攻扶余城,与该城守军万余人大战,并大获全胜。周围四十多座城一听到薛仁贵的大名,纷纷开城投降。李勣又指挥大军包围平壤,几个月后,敌军已无力再战,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总章元年十月,唐军胜利回长安。十二月,高宗和武则天,在龙首山的含元殿举行了受降仪式,赦免了高丽王高藏等君臣,并封授了唐官。高丽五部、六十九万户,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以安东都护府统辖。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作为大唐天子的高宗李治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父皇李世民的遗愿。

从平定朝鲜的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卓越的军事谋略。她出兵果决,知人善任,不管是对将领的调度,还是对战事的分析都特别得当。这正是大唐当时取得军事胜利的关键因素。

“则天上位术”趁热打铁:扩大影响法

俗话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对于一些放于眼前的机遇同样适合。条件都是相对的,主要在于个人如何把握。武则天在高宗生病期间,不仅把握住了参与朝政的机会,而且还趁热打铁,亲自指挥了平定朝鲜的战役,成功地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谋略。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也是非常难得的机遇。那些眼光独到,反应敏捷的商人往往会利用意外事件,不失时机地开展宣传活动,以取得加倍的促销效果。有的人还故意制造一些轰动性的新闻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关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