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41

第41章 废后风波,铁腕平息——关键时刻先发制人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在李治心中再也不是那个善解人意、温柔乖巧的妻子了。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甚至开始监视起高宗的行动来。这时的武则天就像当初的长孙无忌一样,让高宗感到帝王的权威受到了限制。这种让他很不舒服的感觉,在经过长期的发酵之后,终于在一次厌胜事故中爆发了,他在上官仪的怂恿下,打算废掉皇后。那么,得知这一消息的武则天是怎样化解这次危机的呢?

由于高宗身体的原因,使武则天开始真正接触到国家的最高权力,并且乐在其中。在她的权力欲望越来越膨胀的过程中,高宗的心理也渐渐起了变化。当他发现原本善解人意、温柔乖巧的其中,已经在朝中培植了一股和自己抗衡的势力的时候,他的内心开始失去了平衡。皇帝的心理变化通常是政权走向的风向标,当李治的内心失去平衡的时候,有一个人正好撞在了枪头上,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心腹李义府。

李义府由于在拥立武则天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被委任为中书令,并且极力撺掇武则天修《姓氏录》,可以说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这个人的文采很好,但品性极差。当初他投降武则天的原因就是干了坏事,被长孙无忌抓住了把柄。如今,他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又旧病复发,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干了不少仗势欺人的事。

他以为仗着武则天庇护,就能够用享富贵,甚至连高宗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当他再次惹出乱子时,被惹怒了的高宗便将他及其家人绳之以法了。虽然他劣迹斑斑,但对武则天是忠心耿耿。因此他的死去,是李治与武则天矛盾的开始。

由于武则天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后宫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得身为皇帝的高宗过起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所以高宗皇帝整日郁郁寡欢,难开金口,日子过得非常冷清寂寞。而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由于能自由出入宫禁,不受宫廷宵禁的限制。皇帝和皇后同桌进餐时,她又常陪侍在左右,而且她虽已年过40依然楚楚动人,风韵犹存。所以,天长日久,苦闷彷徨的高宗不禁对她产生了爱恋。据后世传说,太子贤就是韩国夫人所生。

而韩国夫人的女儿小贺兰氏,也正是花季年华,生得娇小风流,惹人怜爱。苦闷中的高宗便常找她们母女聊天,总觉得可以在她们那里得到家庭的温暖。武则天的眼线遍布中国皇宫,得知此事的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于姐姐和外甥女一如既往,热情有加,对高宗更是只字不提。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国夫人却突然离去地死去了。韩国夫人一死,高宗情绪很坏,他便听信了皇后害死韩国夫人的传言,心中恼恨武则天。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就像当初的长孙无忌一样,让李治感到自己的帝王权威被限制,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而武则天自从残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以后,经常夜夜做噩梦,严重地影响了她的休息和身心健康。为了驱逐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幽魂,她便召来道士郭行真,为她作法祈祷。一连三天她都和郭行真两人在寝宫中,不许任何侍女和宦官入内。

这时,有一个名叫王伏胜的宦官,向高宗告密,说皇后私召道士郭行真出入宫禁,行厌胜术。正因韩国夫人的死而恼恨的高宗,听后大怒,身为一国的皇后,竟敢违背圣意,破坏男人不能进宫的规矩和传统。再说宫中早就明令禁止巫术,可以说武则天这次的做法是彻底刺激了李治的愤怒情绪,他越想越生气。

于是,他便把西太侍郎上官仪找来说:“近来皇后的态度越来越傲慢,也常常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这一次又沉溺于厌胜之中。她明知道这是国法所禁令的,却目无圣意,朕已无法再让她做皇后了!”

这个上官仪是个典型的文人,他平时就有些恃才傲物,招致一些同僚的厌恶。这次高宗来找他商量,他觉得皇帝这么看重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为皇帝排忧。于是他连斗争形势都没有看清楚,就极力跟李治说“皇后骄横,天下共怨。以臣之见,莫如将她废掉,以安人心,永保社稷。”

本来李治和武则天只是夫妻之间的吵架,李治虽然对武则天最近的表现不满意,但两人的矛盾也没有达到要废后的地步。其实,李治是想教训一下皇后以示天子的威严,没想到上官仪上来就说这么一番话。这让他有些始料不及,于是头脑一发热,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由于上官仪的文思快,又一直对武后不满,因此很快就拟好诏书,列举了武后十多余多罪状。

然而,他们想的太天真了,如今的武皇后不同于八年前的王皇后。她手握皇权,眼线遍布宫内各个角落。还没等高宗的废后墨迹干透,就已经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很震惊,这可以说是她当皇后之后,面临的最大危机。虽然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完全依附于李治的小昭仪了,但是李治要是真想废掉自己,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慌乱之后的她,很快恢复了镇定,她自信思考了自己与李治之间的问题,思前想后之下,她决定打感情牌。

于是,她立刻驾临高宗处。一看上官仪桌子上还摆放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废后诏书,武则天愤怒地把诏书撕成粉碎,抛在地上。然后开始跪下来向李治哭诉,说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属于用心良苦。并且有回忆去当初两人同甘共苦的甜蜜时光。经过这一番声泪俱下的表白之后,李治的心就软了,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武则天看到李治有了悔意,便面向高宗怒目而视,她那高傲的媚眼下喷射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懦弱的高宗吓得缩成一团,将责任一股脑的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她又转身怒视上官仪,上官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像犯了大错一样等待武则天的惩罚,他没有为自己去辩解,也没有埋怨高宗把责任都推卸给他。

就这样武则天又一次轻松化解了危机。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再也没有重提过废后的事。当然对于挑唆皇帝的上官仪,她决不会放过。其实,武则天要杀他,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她不愿落个枉杀大臣的罪名,她需要找个借口。

这时许敬宗提醒她,上官仪和宦官王伏胜都曾服侍过已废太子忠,太子忠为陈王时,上官仪当过王府的五品咨议参军,是废太子忠的旧属。这一提醒,让武则天茅塞顿开,废太子忠虽然被废为庶人,囚禁在黔州,但在她心中始终是个隐患,如今可以一箭双雕把他们一并除掉。

武则天当即让许敬宗起草一份奏章,称上官仪和王伏胜串通废太子忠,密谋作乱。由于许敬宗把上官仪曾担任废太子李忠咨议的历史翻了出来,所以把谋反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同年十二月,上官仪以“大逆之罪”被处死。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其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也都被斩首,上官家抄家没籍。上官庭芝唯一的后人,年仅一岁的婉儿和母亲郑氏一起充为宫婢,住在掖庭宫里。废太子忠被赐死在囚禁的黔州。朝中凡涉及到此案或与其交好的官员也一个个被贬流放。

至此,废后风波总算是平息了,武则天以她过人的权谋又一次重重地打击了她的敌人,维护了自己的威严、权力与地位。虽然废后危机被她成功地化解了,他们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但是在武则天的内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为自己的权力寻求更多的保证,皇后的位子已经不能再满足她的胃口了。

武则天又一次化险为夷。在十几年的宫廷生涯中,她有过多次风险,甚至是灭顶之灾。或许是命运之神的青睐,或许是她有超人的应变能力,每次都从风浪中走过来,这与她增长的主干做事之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则天上位术”先发制人:化险为夷法

先发制人,也就是“先下手为强”。在对方毫无防备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优势,给竞争对手以致命的打击,从而达到迅速战胜对方的效果。

先发制人重在一个“先”,贵在一个“制”。当你了解到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者做一些不利于你的事情时,你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这样就可以是事情化险为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