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48

第48章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吴元君,无大夫①,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②。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③,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④!”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⑤。僚者,长庶也⑥,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⑦:“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⑧,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⑨,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释】①吴元君,无大夫:照《春秋》记史的原则,吴国属蛮夷之邦,涉及吴国史事,只称其国,不载其国君与大夫。②季子: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③迮(zhé):仓猝。④悔:灾祸。⑤亡:指离开吴国。⑥僚:吴王寿梦的妾所生之子。比正妻所生的谒、余祭、夷昧、季子四人年长。⑦阖庐:谒的儿子,夫差的父亲。⑧专诸:人名,春秋时有名的刺客。为阖庐(即公子光)所使,刺吴王僚,自己也当场被杀。⑨延陵:地名,在今江苏武进县。

【泽文】《春秋》不记载吴国的君主和大夫,这里为什么有国君(吴子),有大夫(札)?是为了赞美季子。为何要赞美季子?他辞让国君之位。他辞让国君之位是怎么回事?是这样的:谒、余祭、夷昧和季子是同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最小,却颇有才能,几个哥哥都喜爱他,都想立他做国君。

谒说:“现在像这样仓猝间把君位交给季子,季子还不会接受。请你们做国君后君位不要传子而传弟,我们兄弟轮流做国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余祭、夷昧说:“好。”所以,他们做国君后,把不怕死视为勇敢,吃饭时都必定要祷告说:“上天如果保佑吴国,就赶快把灾祸降到我身上吧!”所以,谒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夷昧死后,国家应该交给季子了,可是季子出使他国没有回来。僚在兄弟中最年长,但不是正妻生的,他即位了。季子出使归来,到达吴国也把僚当国君对待。阖闾说:“先君所以不把国家传子而传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遵从先君的命令,那么国家应该给季子;若不遵从先君的命令,那么我就应该立为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死僚,把国家送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君主,我接受你交给我的国家,这便是我与你一同篡位了;你杀了我兄,我又因此而杀你,这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一辈子都没完没了啦!”于是季子离开吴国都城到了延陵,终生不进吴国都城。所以君子认为他不受君位是“义”,认为他不杀阖闾是“仁”。赞美季子,为什么记载吴国的事就有君主?有大夫?既然以季子为臣,那就应该有君了。“札”是什么?是吴国季子的名。按《春秋》的原则,贤人是不直书其名的,这里为什么直书其名?赞许夷狄之国。不能因为一件好事就看得完美无缺。季子是《春秋》所赞美的,对季子还感到有什么不是的呢?赞许人臣,就一定要使他和人臣的身份相适应;赞许人子,就一定要使他和人子的身份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