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活性抑制素的生理研究提示年龄<1岁男孩的抑制素波动于成年男子相同范围。<1岁的女孩抑制素水平在成年女子卵泡期的低值范围,青春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抑制素浓度均有进行性升高。月经周期中卵泡期血清免疫活性抑制素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中期LH峰前2~4天抑制素水平上升,在LH高峰前后24h与血清LH和FSH呈正相关。抑制素从LH峰的前24~0h,以及从LH峰后45~60h与孕酮呈正相关,但在LH峰后的前45h内与孕酮呈负相关。
②激活素(activin):已证实其β亚单位的二聚体具有刺激FSH的活性。在卵巢中抑制素能加强LH刺激雄烯二酮的产量,这种作用可受到激活素的对抗。激活素可能在下丘脑-垂体单位起作用,颗粒细胞衍生的激活素促进FSH支持颗粒细胞LH受体诱导产生。
③卵泡抑制素(follistatin):最近发现一种单链多肽,含有315个氨基酸,最早是从猪卵泡液中提取。其化学结构与抑制素、激活素不同,可抑制垂体FSH的释放,但不抑制LH的释放。卵泡抑制素的生理作用迄今尚未搞清楚。
④促性腺激素峰的抑制因子(gonadotropinsurgeinhibitingfactor):认为属于非甾体类物质,抑制由雌二醇(E2)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发的LH与FSH峰。它的作用与抑制素不同,其可选择性抑制FSH,而不抑制LH。虽然对它的生物化学性能还不十分清楚,但该物质的存在可以解释常见的一些不孕妇女中内源促性腺激素缺乏峰值出现的原因。而需要用药物实行超促排卵的治疗。
4卵巢内调节物质近年来对卵巢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注意到卵巢内具有一些物质调节卵泡的发育与闭锁。它们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一些卵巢内的调节物,从产生调节物的细胞渗透到一些靶细胞。它们还可能通过自分泌的作用,即细胞自身产生的调节物作用到本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发挥作用。例如,雌激素从卵巢中合成后又可以直接在卵巢水平发挥作用,促进颗粒细胞分裂,具有抗卵泡闭锁作用,推进细胞间隙形成和增强窦腔形成,使卵泡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数增加。LH与FSH的形成可增强细胞内芳香化酶活性,还可增强卵泡形成其他酶的活动,有利于向优势卵泡发展。雌激素也能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产生,阻断C21孕酮转化成C19雄激素的途径。又如,卵巢产生一定量的雄激素,可推进颗粒细胞水平上各种受体发挥作用,并能使颗粒细胞中芳香化酶活性受促性脉激素刺激而增强。目前认为雄激素不仅通过循环发挥作用,还通过旁分泌而使类固醇激素酶活性增加,促进孕激素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双氢睾酮具有与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力抑制物竞争的作用。此外,目前被公认的卵巢内调节物有以下几种: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它是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物质,卵巢颗粒细胞可以产生。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上均有IGF-I特殊受体接纳IGF-I,并对卵巢自身产生放大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2)表皮样生长激素因子(growthfactor,EGF)与转移生长因子α(growthfactor-α,TGF-α):EGF是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与它的受体结合,在卵巢中EGF可调节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TGF-α很像EGF,可能来自卵泡膜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到邻近的颗粒细胞,TGF-α也有自分泌调节卵泡膜细胞的作用,因此它具有对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水平上调节卵泡的活性。
(3)转移生长因子-β1(wthfactor-β1,TGF-β1):是纯二聚体多肽,包含两个相等的112个氨基酸的链,卵巢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可能都是TGF-β1产生与作用的地方,但究竟对卵巢生理起何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4)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growthfactor,BFGF):是一个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认为它对颗粒细胞的生长与发育起主要调节作用,最近又认为卵泡膜间质细胞是接纳bfgf的部位,并能在卵泡膜间质细胞上起作用,是依赖促性腺激素的雄激素生物合成的衰减器。
(5)白细胞介素I(interleukin-I,IL-I):是由巨噬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免疫介质,在卵巢水平上比IL-I可抑制培养颗粒细胞黄素化的功能与形态。可能是卵巢的一种黄体形成抑制物。
(6)肿瘤坏死因子(factor-α,TNF-α):是卵巢内另一种巨噬细胞的产物,是由15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它在体内可使肿瘤坏死。虽然TNF-α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但是非肿瘤细胞上也有TNF-α受体。
(梁军)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妇女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以至逐渐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按年龄划分为6个时期,各个时期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但由于个体或群体受环境、营养、遗传等因素影响,各期的时间界限略有不同。
一、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为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女胎在母体内受母体性腺激素的影响,卵巢内有部分卵泡发育,子宫、子宫内膜和乳房也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3~5天,因体内性激素骤减,子宫内膜剥落,有时可能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或少量乳汁分泌,这些均属正常现象,数日内会自然消失。
二、幼年期
新生儿期后至12岁左右为幼年期(childhood)。此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发育快,而性腺和生殖器官仍处于幼稚状态。如阴道狭长,上皮薄,子宫颈狭长,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细长、弯曲;卵巢狭长,卵泡虽然大量生长,但仅低度发育即萎缩退化;10岁左右,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量逐渐增高,卵巢内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女性的特征开始出现:内、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增大,胸、肩、髋、外阴部皮下脂肪积聚,体形逐渐丰满,骨盆也变宽大,10~11岁乳房开始发育。
三、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为青春期(adolescence)。青春期的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并开始出现月经。女性进入青春期,体格发育迅速并逐渐向成熟过渡。内、外生殖器官的发育称为第一性征。由于下丘脑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逐渐增加,在其作用下,卵巢发育,性激素分泌也增加,使外生殖器由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肥厚,小阴唇变大,有色素沉着;阴道的宽度和长度均增加,阴道上皮增厚;子宫体明显增大,约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卵巢表面因有不同程度发育的卵泡而呈高低不平。除生殖器以外,女性特有的征象即第二性征发育,如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腋毛、阴毛长出,皮下脂肪增多,骨盆宽大,呈特有的女性体态。月经初潮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最初的月经是由体内雌激素的波动而导致子宫内膜出血,属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不一定规律。初潮后05~15年方有排卵性月经。女性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思想情绪波动也大,故家庭和学校均应重视其身心健康。
四、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称为性成熟期(sexualmaturity)。一般在18岁左右开始并持续约30年。此期特点为:卵巢有周期性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月经规则,生殖器各部、乳房都有程度不同的周期性改变,生育功能旺盛,故也称为生育期。
五、更年期及绝经期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的过渡时期。若月经停止1年以上,则称绝经期(menopause)。更年期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而致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常无排卵。少数妇女由于不能适应这种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变化,可能出现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绝经一般发生在45~55岁,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随着生活和营养的改善,多数妇女的绝经年龄趋向推后。绝经以后,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其他代谢方面的变化。
六、老年期
国际上一般将年龄60岁以后定为老年期(senility)。60岁后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各器官功能低落。此期整个机体发生老年性改变,生殖器官逐渐萎缩,大阴唇、阴阜皮下脂肪消失而变平。阴道黏膜失去弹性,阴道上皮萎缩,糖原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易患老年性阴道炎。宫颈及子宫萎缩,卵巢缩小变硬。随着妇女寿命的延长,由于性激素减少导致的代谢紊乱,如血脂升高、骨质疏松等问题已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梁军)
女性生殖功能的周期变化
青春期是人的生长过程中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在此期内儿童体格迅速生长,第二性征发育,生殖功能逐渐成熟,女性出现月经来潮并建立排卵周期。
一、青春期
1体格的生长小儿在童年期的生长伴有肾上腺皮质雄激素(去氢表雄酮)的分泌增高,有报道血浆的硫酸去氢表雄酮在6~12岁间的儿童可增高数倍以致20倍。此激素为较弱的雄性激素,在8~9岁的儿童中此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称肾上腺皮质初现(adrenarche)。它的出现约早两年于性腺功能轴的发育成熟。性激素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与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引起机体的迅速生长发育。其中还有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与生长激素(GH)协同作用的影响。身高与体重一般同时增长,达到高峰后仍继续生长但速度减缓。此期内性腺发育,性激素分泌量增高。性激素促进四肢长骨生长、钙化,并致长骨末端的骨骺愈合。待长骨骺愈合后骨长和身高停止增加,一般躯干和四肢增长相仿。但如性激素分泌不足,则骨骺愈合较缓而致四肢较身躯为长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