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风知识问答
45114000000017

第17章 为什么血压忽高忽低要当心中风?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约占60%~70%。

中风是高血压病的最主要并发症,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机会为血压正常者的7倍,即或是早期波动的高血压及中度高血压,不论任何年龄、性别都潜藏着中风的危险性。特别是出血性中风,常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等,引起在发病前出现血压的急剧或持续性升高,甚至常常是先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或小中风发作等,然后突然发生中风。这说明血压的急剧变化,是激发中风的关键。

血压的变化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变化,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

(1)高血压患者经常有明显而急剧的血压波动,忽高忽低,或始终处于高血压状态,使脑的小动脉内压增高,张力增大,于是通过血管自身的调节机能使之经常处于痉挛状态,以增加脑血管的阻力,使脑血流量不致因为血压升高而过度灌注。如果血压长期升高或忽高忽低地剧烈波动,可致脑小动脉中层肥大,血管平滑肌纤维增生,血管壁整体性及弹性破坏,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逐渐丧失,再遇血压剧增时,便会扩张形成微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急骤升高便可使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中风。如果脑血管持续性处于痉挛状态,则可促进脑动脉壁及脑组织缺血性改变,即脑供血不足,造成脑血流和氧供应不足,而产生一系列中风先兆症状。

(2)如果血压过低,血管内压过低不能扩张,甚至发生痉挛,不能驱使血液流过痉挛狭窄的病变血管时,便造成脑供血不足或梗死;或由于血压过低,循环中的血流变缓慢,则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及血黏度增高,形成血栓。所以,血压不稳,忽高忽低,对于已硬化了的脑动脉来说,既可造成出血,又可造成缺血,两种危险性都存在。

因此,一旦出现血压急剧波动、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变化,要当心发生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