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26

第26章 懂得感恩的孩子最优秀(3)

杭州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对该市500多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竟有80%的孩子为“父母不喜欢我”而经常烦恼,有70%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不温暖而苦恼。有这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这是父母始料不及的。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会到爱,他们把父母的爱当做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一位母亲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为此,我常告诫女儿,你从一个小婴儿成长到现在,有父母的爱护和哺育,长辈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情,你每时每刻都得到别人无私的付出。记得我曾经跟女儿举过一个小例子:‘妈妈每天早上帮你梳头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年365天,十年就是3650次,多么庞大的数字。女儿听了,半天合不上嘴巴,一个劲儿地追问我这是真的吗?我告诉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往往很难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通过这样一个小例子,我女儿明白了别人给予了她多大的帮助,从而学会了感谢别人。现在每当孩子得到我们的帮助时,都会主动地感谢我们,也更加乐意帮助别人。”爱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激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2.父母的爱心行动会影响孩子

要让孩子体会到爱,我们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明白爱心的价值,才会真正培养自己的爱心。

父母要做到严于律己,孝敬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对孩子坚持正面的教育。另外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一家人要相互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贴,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给孩子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儿,多吃点儿!”其实,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也应给家庭其他成员夹一下,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心。长期下去,就会有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孩子也会关心自己的父母,一个爱父母的孩子才有可能爱整个世界。

3.让孩子时时感觉到他人的恩典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那么就不可能感恩。

北京四中的张驰,22岁已经是英国剑桥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了。他的父母认为张驰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他对父母、朋友,对北京、对祖国有一种感恩报孝的爱心。张驰的妈妈杜娟英是北京实验二小的老师,她特别注意对孩子情感的培养,提醒孩子注意感受周围人对他付出的爱。张家的邻居是一对生活清贫的老两口。为了省电费,他们晚上不怎么开灯,很早就睡觉了。一天晚上,张驰的父母去夜大上课,把年幼的张驰一个人留在家里。回来时,他们发现老奶奶家的灯开着。听见院门响,问明是他俩回来,老奶奶就把灯关了。妈妈问儿子:“张驰,你想想,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奶奶的灯为什么亮着?”张驰说:“噢,那是奶奶为我壮胆呢!”妈妈又提醒他:“奶奶没有说‘我可给你壮胆呢,我可是开着灯呢,我可为了你多花钱了’,对别人的爱应该是默默地奉献。”从那以后,张驰学会了体味别人对他的关爱,并尽可能地给予回报。他在初一的劳动课上学会了擦自行车,从此,每次自己过生日,他都会把父母的自行车擦一遍。张驰的妈妈用老奶奶家的一盏灯点燃了孩子心中感恩的灯。张驰的故事告诉我们,爱的感觉也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孩子必定也会有一颗爱人的心。

4.教导孩子用爱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

有两个孩子去了草原,回来后,父母问他们,草原好不好?一个说,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有人捉小鸟,那里太阳的脸上没有黑烟。而另一个则说,简直糟透了,那里蚊子、小虫太多了!瞧,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活得幸福,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种小动物。只有怀着爱的情感,用爱的眼光看世界,才会发现美,感受美。有了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周围有许多人都在爱你、关心你!你不仅能从老师的赞美中发现爱,也能从他们的批评中感受到爱在课堂上,你会从老师的目光中发现爱,从每一天的作业中感受爱。你去商店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去上学,你会从售货员的微笑中发现爱,从售票员清脆的报站声中感受到爱有了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妈妈每天为你起早做饭,虽然很平常,但那是爱;爸爸监督你学习很严厉,但那是爱;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也是爱。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爱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你能不能发现。

5.让孩子明白,爱无处不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享受着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给予的爱,所以,也请教会孩子用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他人的帮助,如果你认为你这一生不靠任何人,那么你必定不会拥有爱,必定会生活得不幸福。

培养孩子说谢谢的习惯

身为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要求他们无论任何人为他做了事情以后,都要说声谢谢,家里人也不例外。

感恩是我们对待周遭事物应该保持的一种心态。但很多人大都习惯于索取,所以无法体会付出、给予的分量,心中还总是盘算没有得到的东西,却从没想过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少,因而也就不懂得感恩,这样的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

总之,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去感谢别人的习惯,即使别人对孩子的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要让孩子明白,去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都是基于人善良的本性,和人心中爱的情感,这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和谐,是一种幸福,也是感恩之心的自然流露。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说谢谢的习惯呢?

1.家长要示范给孩子看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经常真诚地对亲人、对朋友、对邻居说“谢谢”,同时,也不要忘了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也说上一声“谢谢”。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辛勤抚养能得到孩子的认可,每次付出努力后总是企望孩子的一声谢谢。而孩子的心理在这方面与成人是一致的,同样也有类似的要求及满足。你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对他的尊重,更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就省去了应有的感谢和必要的礼貌。因为孩子就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的。试想,如果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感谢,看不到父母对别人的感谢,那他又怎么知道感谢别人,感谢父母呢?让孩子学会感恩,又从何谈起呢?

2.从小就培养孩子说谢谢的意识

人的意识是需要灌输的。无论父母为孩子端来一杯牛奶,还是出门前为孩子穿上外套,孩子在接受你的帮助后,都要说声谢谢,这不仅是礼貌,而且是真诚地表达谢意。此外,父母还要常提醒他们,在学期结束时给任课老师送一张卡片,以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可以给开校车的司机叔叔、给送午餐的阿姨送上一张。当孩子们在过节、过生日收到大人们送的礼物时,在开心之余,也别忘了给送礼的叔叔阿姨送张谢卡,对他们为你精心挑选礼品的情意表示感谢,这也会带给送礼的人一份欢喜。随时给关怀过你帮助过你的人送一张谢卡,相信会带给别人愉悦开心的一天,这样做可以教导孩子把谢意挂在心中。

3.让孩子感谢三个人、三件事

有一个小女孩,妈妈叫她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回忆自己一天来所经历的人和事,并要在心中感谢三个人、三件事。一天晚上,小女孩练完琴很久也没有上床睡觉,呆呆地在那里不知道想些什么。妈妈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女儿为难地告诉妈妈,今天,她谢过了为自己剪指甲的奶奶,为她上课的老师,为她家做卫生的钟点工和老天没有下雨……可是,还少一件事需要感谢,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感谢什么了。妈妈笑着对女儿说:“傻孩子,只要让你快乐的事,都应该去感激它呀!”女儿看着妈妈,想了一会儿,脸上出现了开心的笑容。她对妈妈说:“我找到了,妈妈阳台上种的茉莉花开了,这事令我最开心,我要感激茉莉花,更感激妈妈。”这位母亲用让女儿在临睡前感激三件事、三个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常常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可见用心良苦。

4.让孩子想象别人的感觉

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试想一下,如果连一句“谢谢”都舍不得说,那怎么能想得到报答呢?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觉,就是要求他想象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例如孩子为给自己寄来生日礼品的姑妈寄出一张感谢卡,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姑妈收到卡片时的感觉。“现在假设你是姑妈,你打开信箱看见这张卡片,你读到上面写的话会有什么感觉呢?”

总之,生命需要“谢谢”,生命离不开感恩,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向他人说声“谢谢!”

不要抑制孩子付出的心

作为父母,请不要抑制孩子那颗“付出”的心,当孩子他明晓了别人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孩子也懂得了付出,他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无意中走进了感恩教育的误区。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常会说“只要你能把学习搞好,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你将来能有个好前程就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图你什么”,正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学习鞠躬尽瘁,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简直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但孩子们呢,却把索取当做是理所当然,更谈不上主动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付出些什么。

其实,付出会让人感觉更快乐,当一个人不问索取只问付出时,其结果可能是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大的收获者,付出是获取快乐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利用付出来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利用付出来感恩于整个社会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和谐温暖的。

付出是一种比被爱更美好的感觉。在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里,能够多付出一点爱和宽容的人,总会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总之,让孩子学会付出,对学习、对朋友、对老师、对集体、对家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充满希冀的眼神或是一声问候,都是一种感恩,都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安慰与希望!

1.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帮助别人的喜悦,体贴别人的喜悦,绝对不是课本里面教出来的,而是亲身去做之后才体会到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付出也是一种收获,让孩子在付出中感悟到助人为乐的道理。

父母一定要多找一些机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群体性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劳动,这对孩子把握未来的幸福生活来说非常必要。比如,带孩子参加单位的植树活动,孩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人们快乐的氛围;还可以带孩子去街道扫雪,虽然这是一种很平凡的劳动,但这跟父母让孩子干活不一样,因为孩子能够体会到周围劳动着的人们的喜悦气氛。当然,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观看一些劳动的场景,比如参观艺术作品中关于工人、农民的劳动态度等。在看的过程中,注意与孩子一起讨论、分析、体会劳动者的内心状态。这些都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劳动态度的教育方式。

2.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习惯从对自己得益的角度出发,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比较愿意去做,而要让他们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往往就比较困难。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将影响到他与同龄伙伴的正常交往,因为这些孩子不能善解人意,不爱关心别人,不愿帮助别人,不懂得分享,不会与他人合作,很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很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意识,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比如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下雨下雪天主动将没带雨具的同学送回家,有同学生病住院主动去医院看望,自己有好吃的东西主动拿去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有好看的图书主动借给其他同学翻阅等。孩子这些事情做多了,不仅自私自利的毛病可以改掉,而且也会给他的伙伴们留下很好的印象,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3.让孩子明白,帮助别人亦是快乐自己

当孩子付出的时候,他会感受到别人的快乐,因而觉得有满足感。即使是对孩子自己不认识的人付出,他也会获得一样的快乐,只要对方因为你的真诚付出而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