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在真诚的赏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具备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一如既往地拥抱你的孩子,欣赏你的孩子,赞美你的孩子。因为通过夸奖与赞赏,孩子能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一旦如此其就会成为好孩子。如果家长再给孩子积极地暗示,他会努力成为优秀的人!
巧用“一分钟赞美法”
赞美小孩只需一分钟,可是赞美所产生的愉快感受,却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当小孩做错了事时,才“挑剔”他们。在一位优秀家长的家里,家人却是互相“挑出”做对的事情。当这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出使自己特别高兴的事时,他会走到孩子身前,把手放在孩子肩上,然后看着孩子的脸说两件事:第一,他具体告诉自己做了什么事;第二,他明确告诉孩子,自己对这事的感受。然后他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心情多么愉快。这位家长把这种做法叫做“一分钟赞美法”。
绐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要时父母还可以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要从内心里相信孩子不是在故意犯错,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孩子做对某些事情时,父母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事情,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努力,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加以强化。当然,父母给孩子的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越具体越好。如果家长只虚情假意地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孩子听了以后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变得更好。而且,对于大一些、已经有了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父母的话很虚伪,因而父母的话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也有的父母会说:“什么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呢?我觉得我的孩子太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了,哪里还有什么做对的事情呢?”其实,所谓“做对的事情”,是相对于孩子的既定目标而言的。当孩子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和自己相比有了进步,这些都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哪怕您的孩子上次考了50分。这次考了51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个进步。您不能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就训斥孩子,而要看到孩子已经取得了难得的1分。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就很难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是高于别人的。因为“别人”是一个多数,您的孩子很难永远是所有人中的第一名,总会有人比自己的孩子强。这时,父母就会很失落,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优点可以夸奖。
在一个美国家庭,儿子吉米从学校拿回了成绩单。他有些神色不安地把成绩单递给母亲苏珊。因为成绩单上是这样写的:两个“甲”,三个“乙”,一个“丙”,他的历史得了“丙”。母亲看了成绩单后,对孩子说:“吉米,你太棒了!”吉米听了母亲的话,眼中有些闪闪发光。“你看看你的成绩单,你得了两个‘甲’和三个‘乙’!”母亲把手放在吉米的肩膀上,安抚了一下说:“我真高兴,你的成绩很好,我真高兴。”吉米很快抱住母亲,然后似乎有点尴尬的样子,“那,我能出去玩一会吗?”“当然,任何人的成绩单上如果有‘甲’和‘乙’,都可以出去玩一个下午。”母亲笑着对吉米说。“谢谢你,妈妈!”孩子高高兴兴地玩去了。
这时,一位来访的女客人神情显得很诧异,十分不解地询问苏珊这样做的用意。苏珊回答说:“你已经看到,我儿子对他的‘甲’和‘乙’很高兴,他体验到了得到好成绩的结果。我会在星期六早上全家的目标设定会上问吉米,你希望你的历史得多少分?我想,吉米已经发现他得到好成绩时,内心是多么愉快。因此,我想他也会希望历史得到好成绩,这完全是因为他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内心的反应大部分都是:‘如果你认为那件事我做得好,那么我会再做一次更好的给你看。’当我儿子做对的事情被挑出来赞美的时候,他会希望自己再做对某件事。孩子不是为我而守规矩,而是为了自己把事情做对。当吉米为了使历史得到好分数而设定目标时,我和我先生都会协助他。但我们真正的秘诀只不过是协助孩子希望做好。”
事先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父母会赞美他,每天都挑出孩子一天里做对的事情,具体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告诉孩子父母对他做对的事情有多么高兴。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愉快心情。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或者告诉孩子你爱他,或者拥抱孩子,也可以两种都做。
请孩子也这样做,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做对的事情时,也要赞扬父母。父母也可以使用一些无声的夸奖,如用笑容、眼神、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反应,这也是赞扬的一种好方法。
用赞赏的眼光教孩子
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而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据一个调查发现,引发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社会不良影响大而心理排解少。现在不少家长对于怎样教育孩子显得很头疼,生怕一不注意就会让孩子走偏了路。其实呢,教育孩子是需要一把钥匙的,只有钥匙准确了,教育孩子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90%表示满意。而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测验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我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正在读六年级的张强在日记里写道:“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着来回报我们?你看看邻居的孩子,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又来了,又来了……还有,我现在是独来独往了,我和许多人都绝交了,也没和学习差的人来往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之所以进步的原因吧……”
张强的妈妈一说起儿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她说:“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老姐们儿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除了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外,生活上张强的父母真可算是无微不至了,再困难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然而,张强和父母却怎么也亲近不起来。张强的爸爸说:“有时候我也知道孩子压力太大,可是没办法,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他现在不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等我们老了他怎么办?”
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长老给孩子树立榜样,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走好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1.教育孩子把“努力改变自己”作为正确的指导思想
让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孩子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进而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别人。
2.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
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各方面表现如何?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让孩子跟自己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
没有笨孩子只有笨家长
给固执的孩子一点警醒有时可能会奏效,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打骂或嘲笑挖苦孩子。
有一个学生的成绩不算好,但老师认为他是个比较聪明的学生,他的考试成绩跟他的能力不太相符,于是决定到学生家里看看。了解一下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到了孩子的家里之后,老师就咨询他的妈妈孩子平时学习怎么样。妈妈满脸怒气地说:“这孩子太笨了,不是个学习的料!”孩子在一边撅着嘴,一副不屑听的样子。老师连忙给解围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千万别这样说。你先做几道题让妈妈看看。”只一会儿的工夫,孩子就做完了这些题,而且做得还都对。老师拿着孩子刚做好的题让妈妈看了一下,然后大声呵斥妈妈说:“你这个妈怎么当的?连个孩子都教不好?怎么这么笨呢?”妈妈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了。老师又缓了一下语气说:“我这样说你,你也不喜欢听吧,何况是孩子呢?”
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较早,非常留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孩子感觉到周围的人包括父母爱他并尊重他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信心十足。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老师往往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无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上进的动力,不用心学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
因为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父母就感到失望,因为孩子显得笨拙或没有别的孩子漂亮,父母就感到颜面无光。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的评价。如果一个孩子坚信爸爸妈妈无条件喜欢他,那么就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知道家长喜爱自己。但很少认为自己与家长平等。他也许明白家长会保护他、忍让他,但却不肯定你是否真的重视他的感受。所以当孩子在场时,家长必须小心掂量要说的话。一位心理医生非常痛心地讲述他碰到的现象:“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问题来找我,当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孩子就站在旁边听着!”
这就是很多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所在,家长也许可以尝试一下,别时刻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嘲笑或教训孩子,不要小看这些,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动摇的。
打骂只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给固执的孩子一点警醒有时可能会奏效,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打骂或嘲笑挖苦孩子。家长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和秩序的化身,如果以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一来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二来会打击孩子脆弱的心灵,更糟糕的是,孩子还会怀疑家长是否真的爱他。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孩子犯错或不争气,一时气愤打骂了他,过后又心疼后悔,想方设法补偿。说实话,这一系列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会因为粗鲁的打骂便从此改正,即使家长事后道歉或补偿,他也只会感到委屈或伤心。家长是成人,比孩子具备更多的经验和耐心,所以也一定能够在孩子犯错时压下怒火。用讲道理的方法感化及纠正他。
好家长应该永远做孩子的坚强后盾,积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遭受失败时,就去开导他鼓励他,教会他怎么应付困难。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知道自己的短处而不懂发挥长处是极其不利的。
有些孩子有音乐天赋,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够独立喂养兔子等小动物……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喜欢,不妨鼓励他发展。谁说爱好不能成为技能呢?
因为专注或擅长一件事情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如果小朋友中只有他能与宠物小狗和睦相处、只有他能弹奏悦耳音符,那么孩子内心得到的喜悦和激励自然是正面积极的。
1.要热爱孩子
孩子只有感受到家长的爱,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卑,使他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2.理解、宽容、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施教者应顺从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家长不要逼孩子圆自己难以实现的梦。对待孩子的错误,施教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开导。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家长要在精神上给予引导和支持,并引导孩子战胜困难。
3.列举成功的经历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显得信心不足,家长不要责备他,也不要空洞地鼓励,如“你肯定行”,“别人行,你也行”。而是应该给孩子列举他(她)过去解决各类问题的成功经历,如“你上次考试不是得了满分吗?”“我们家谁唱的歌最好听?”等。
4.永远对孩子充满信心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成功给予极大的关注,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更需要家长的安慰和鼓励。一方面,此时孩子容易自我怀疑,家长对他的信任会加强他的自信。另一方面,孩子的失败在所难免,此刻千万不要对他进行否定性的评价或惩罚。只有接受孩子的失败。并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孩子才有机会不断获得信心。
5.注意保护孩子认定的长处
每个孩子都会有被别人评价较高的方面,他自己也往往将之视作比别人好的地方。孩子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自己的“长处”的基础上。如果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己认定的这些长处,甚至轻易地加以否定,那么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自己认定的长处,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优秀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