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10

第10章 激发潜能才会让孩子最优秀(4)

但是,21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被动听话,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7~8岁的儿童,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其表现就是进入了儿童发展的第一个“反抗期”,什么都要自己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家务劳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而是留下一些可供孩子独自思考的空间。只要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出来的结果就应该鼓励、赞美、表扬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创造性发展的表现呢。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多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树立自信心,让他多动手操作,多思考,探索周围环境。孩子精神上的自立必将带来自信心和独立性。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引导他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督促他坚持做。自由不是绝对的放手,而是在父母引导下的自由。目的是着眼于孩子幸福的未来,使孩子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漫画大师蔡志忠认为,狼在大自然极度恶劣的生态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顽强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所以,他决定对独生女儿的事情也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在女儿还不识字时,蔡志忠每次带她上餐馆点菜,从不为她擅作主张,而是拿起菜单,念给女儿听,让她自己决定吃什么。一次,蔡志忠带女儿去动物园玩,他在关着狼的笼子前驻足。他问女儿:“你知不知道‘狼’字为什么从‘良’,而不是从‘劣’?”女儿摇了摇头,他便娓娓解释道:“因为是狼淘汰了生物圈中所有不胜任的角色,狼是兽中之良者哦!”后来女儿念书了,一次数学考试竟然考了个零分!妈妈在旁又气又急,好脾气的蔡志忠却并没有怎么骂她。他一边安抚妻子不要太焦虑,一边郑重其事地和女儿讲:“要不要做功课,要怎么做才好,你自己判断。”

蔡志忠一家后来移民加拿大,加拿大的学校选修课特别多,如何让女儿选择一个方向去发展?她从小爱画画,于是,从此蔡志忠画室里多了一张画桌,女儿跟父亲一起作画。女儿开始有了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她画各种画,妙趣横生,并且人小志气大,不服输的她向编辑讨价:“为什么我爸爸四幅可赚2000块,我的却只有200块?”蔡志忠一年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工作、旅行,妻子也因为拍广告经常不在家。他怕女儿寂寞,就为她请了保姆,谁知她并不领情:“我才不要有人陪呢!一个人在家更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年“父亲节”,女儿用几张画纸订在一起,给爸爸做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画纸上,每一张许一个愿;“今年开始自己独立清扫房间”,“给爸爸泡一次咖啡”,“送爸爸一件不算过分的礼品”……看着女儿的礼物,蔡志忠开心地笑了,女儿多像儿时的自己,活得那么有条理,那么自由和完整。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

1.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2.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

4.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5.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让孩子成为社交高手

使他们懂得人际交往的意义,明白只有在交往中才能晓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评价,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也才能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逐步接触和认识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

父母们常常抱怨:教育孩子特别累,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见到一位熟人,总要父母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父母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不懂礼貌,毫无社交能力。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学后,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别的同学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可他们却孤零零地一个人,不知怎样才能进入这个群体。或者,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不是与其他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21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际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本身就有渴求交往的需要。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往往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父母不正确的引导,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体会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还有一些小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十分胆怯,一是由生性气质造成: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二是受环境影响:如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有的长期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三是教育上的问题: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父母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投入群体中,与家里的差距太大,不能适应,产生胆怯。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你会发现孩子将在以下4个方面受益:他将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豁达大度的人;他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并成为具有领袖气质的人;他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将成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杰出人才。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礼貌是人际交往中表示友好和尊重的桥梁,礼貌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父母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良好的交往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我觉得……”、“我认为……”、“我来试试”、“你真棒!”等。每天到校,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问好。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融洽,这就大大增强了孩子交往的信心。给孩子讲清朝宰相张英写信让其母不为造房而争地,反而让出三尺的“六尺巷”故事。父母可以教孩子读张英写的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他们懂得让步是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诚恳善意的让步可以感动对方,化解纠纷,增进友谊。

那么,怎样帮助那些怯于交往的孩子融入广阔的人生舞台呢?

1.让孩子逐渐接受别人

对因生性造成的,父母不要急于纠正,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尊重孩子意愿,不受威吓的情况下,使孩子逐渐投入外界去接纳新的人和事物。

2.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

因环境影响的,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接触的机会和环境。如邻里之间的走访,带孩子外出做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到公园、街上看看往来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龄相仿的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应正确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既不溺爱,也不苛求。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可事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提出一些适度的要求,指导孩子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活动结束后也应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4.不应该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父母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父母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美德。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5.适当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在同别人交往时常常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成人可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识地提醒孩子,设想交往的过程及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当教给他一些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对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较顺利地克服困难。

6.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关心公益事业,尊重同学。父母要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小伙伴交往,感受其中的乐趣。

7.父母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

鼓励、指导孩子和其他陌生的小朋友、叔叔阿姨主动问好交谈,不要怕生羞怯。孩子请同学到家里玩,父母一定要表示欢迎,不要怕孩子们闹翻天。

8.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教育孩子慎重择交,知道交到不好朋友会受其消极影响。如果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搞不好会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