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是一名学习基础薄弱,不注意听讲的小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在一次家长会时,班主任通过与刘洋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刘洋在家里的情况,他非常孝敬自己的妈妈,尤其在其父突遇车祸去世后,替妈妈分担繁重的家务,是家里的“小男子汉”。一次,刘洋的妈妈特意给儿子做了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但是量不多。刘洋吃了几口以后,就对妈妈说,自己已经吃饱了,并一再告诉妈妈多吃一点。这叫妈妈感到很意外,孩子已经长大了,懂得疼妈妈了。妈妈禁不住为自己的儿子感动得流出泪来。听了这段故事,班主任觉得这是转变刘洋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就特意在课余时间推荐学生阅读《荔枝》这篇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的文章,并乘机在班上表扬了刘洋,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刘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班主任接着说:“刘洋,你是一个多有爱心的孩子啊!老师相信你在学习上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能把作业完成好,而且经过努力后,成绩也会得到提高。同学们都相信他吗?”同学更加起劲地用掌声鼓励他。刘洋激动得脸都红了,此时的他上进心和自信心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此,刘洋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写得也越来越认真。
从刘洋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也有的父母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怎么夸奖他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他还差远了。我怎么表扬他呀,一表扬不就骄傲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定不对,关键问题是你“挑剔”的是什么。如果你“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你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你自然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李芳刚上小学不久,妈妈有时向邻居夸她一回来就先写作业。其实,李芳并不清楚先做和后做有什么区别。但听到夸奖后就十分开心,每次放学都先做作业,即使想出去玩,也能按捺住,为的就是听妈妈的夸奖。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开家长会回来后说老师夸奖她泼辣。她不懂什么是泼辣。妈妈就解释说:“老师表扬你上课大胆发言,能在班里承担工作。”李芳特别高兴,连老师都夸我呢!从此,她在课堂上发言就更积极了,还和另一个同学承担起班级里每周一期黑板报的任务。班里的文体活动李芳都积极地参加,几乎每年接力赛她都是第一棒。排演毕业典礼合唱,没人敢承担指挥的任务,同学们推举李芳,她就干干脆脆地去干。直到如今,已是某大公司部门经理的李芳仍然保持着那股敢拼敢闯的劲儿,她说:这可能就源于老师当初的一个“泼辣的词儿。”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却是那些难得的表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孩子们也不例外。从李芳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夸奖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常常要比批评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赏识教育是回归,是家长对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不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它能唤醒千千万万的家长,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让更多孩子走上快乐成长的道路。家长一定要善于鼓励孩子。即便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也不表示他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成人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因此,要多鼓励孩子。
1.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如“通过努力你会成功的”,“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
2.多用积极性评价
如“你真棒”、“你非常能干”、“你做得很好”等,表扬时,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空泛地说“好”,要讲清楚好在什么地方。
3.重视肢体言语的运用
如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事实上,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同的态度。孩子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要尊重个性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在身心发展上孩子既有年龄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又有个性间的差异,对一些能力差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从他的自身条件和兴趣出发,注重给他们快乐和自信。
学会正确地赏识孩子
没有原则的表扬不但不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您很虚伪,破坏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恶化亲子关系。
老师和家长的赏识一定要得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千万不要去表扬。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是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赏识。
有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一次数学小测验时,一共有十道难度差不多的题,由于种种原因,他只做对了一道。但是妈妈并没有严厉批评他,反而去鼓励:“我的儿子真棒,还做对了一道题。”孩子马上就急了:“我要是连一道题都做不对还上什么学啊!”
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喜欢成功,孩子喜欢称赞,如三岁的孩子喜欢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是希望得到夸赞,到了四五岁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浓厚。家长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只要他去干就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赏识。”赏识主要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作为社会的人,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夫妻之间等等,彼此都渴望着赏识。尤其是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小孩子,他们更加渴望被赏识。可以说,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就是赏识。换句话说,赏识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催生物,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但“赏识教育”也有其另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习惯了赏识的孩子面对批评时往往无法接受,从而出现众多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被家长赏识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骄傲、人际关系不好、难以注意到别人的感受、不能受一点委屈等问题。一味地赏识还会让孩子习惯于被别人关注,强化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进而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发展。
“批评教育”会导致孩子自卑,“赏识教育”也会使孩子走向另一极端,那就是自负、傲慢、清高。人们是习惯于平视的,没有人愿意仰着头和别人交往。清高的人会把自己排挤到一个孤立的位置。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因为孩子正是在经历错误与失败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
1.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失。千万不要总盯着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长若对孩子否定多、指责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2.赏识要适度,不可无节制,不要让孩子成长在赏识的蜜罐里。“赏识教育”应该是在青春期之前开始,且越早越好。
3.亲子要加强沟通,亲子间的互相了解、信任是正确赏识的必要前提条件。
教育淘气孩子最好的技巧
关注孩子,就是要加强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帮助,力求能够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孩子能够找到更多的成就感,促使其解决更多的相关问题。
笑笑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打球、跳绳、跑步样样在行。可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课,经常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下课铃一响,他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家庭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一塌糊涂,考起试来总比别家的小孩差。说起玩来,他倒头头是道。老师多次与他谈心,结果还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父母说也说多了,骂也骂过了,就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做?
所谓“动觉型”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自己的肢体活动来加强教材的学习,在做中学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动觉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征:好动、不喜欢做笔记、上课时容易烦躁、对说教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看起来有些冲动及容易失去控制。
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毛病,应该一方面从学习动力入手,改变其认识观念,同时在注意力集中训练、动觉型学习方法、技能方面加强练习,帮助他将课本改编成动觉化的教材,让他在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吸取信息。通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孩子在学习心态、学习成绩,包括与父母的关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问题专家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之所以学不好,主要是因为: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二、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征、偏好和天生优势。孩子必须以自己偏爱的智能组合来摸索学习方法,孩子才能有“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尽量利用孩子各种不同的智能,让孩子更完整地领会所学的东西。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阳阳是一位很聪明的孩子,在班级却是出了名的小淘气,上课思想总是开小差,东张西望,或者趁老师不注意用彩笔在小朋友的衣服上画小人;好几次还故意把女同学的头发拴在椅背上,看着她们疼得大哭。放学回家写作业,可还没写到三分之一,屁股就坐不住了,一会儿去喝水、上厕所,一会儿又咬着苹果边吃边写,不久又问奶奶大概几点可以去楼上找小朋友玩……现在阳阳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爸爸每周都会被老师请去“训话”。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早已无药可救,可想而知,阳阳让爸爸的心情糟到了极点。
在心理咨询专家面前,喜欢搞恶作剧的小虎吐露了心声:有一次幼儿园里上课时,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趁老师不注意将粉笔扔到老师的身上,老师却将他赶到教室外站了一节课,还让他把爸爸请到了学校“训话”,回来后爸爸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心里很恨爸爸,从此就经常惹祸,每次看到爸爸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自己都感到特别开心和解气。在说到学习问题时,小虎显得有些困惑,他说,每次上课时他都感到特别无聊,无法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课,即使自己努力强迫自己去听,也会不自觉地跑神。
由此可见,家长采取的简单的处理问题方法是导致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完全失了上进心;同时也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淡,将孩子推向了对立、偏激、孤僻的一面。而学校的老师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孩子在学习、生活的需求。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致使失去孩子的信任,也让孩子在学习中孤立无援,自暴自弃。
每一位孩子都能够最优秀,关键是家长是否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只要能够找到孩子改变的支点,他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增强自信,改变他的人生世界。家长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不要因为孩子常常不做作业,经常闯祸就过分指责。责罚他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1.培养信心
作为小学生的父母,在表扬或批评孩子时,切记要时时审视自己的言行,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呵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淘气的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家长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孩子,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孩子,多给孩子掌声和喝彩。
2.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家长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3.寓教于乐
在玩的过程中,找机会跟他讲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学习,学好知识本领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在玩得高兴时,孩子比较容易听进道理。这样寓教于乐,使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的意义。家长再想办法加强督促检查,让孩子课堂上专心听讲。有能力的家长课后可以陪同孩子复习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指导他认真完成作业。
掌握“激励”孩子的诀窍
过分的保护和缺乏保护都是有害的。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需要时才给予帮助。
读小学三年级的小陈鹏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如果他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说:“我儿子好样的,真有出息!”这种表白毫无余味,对孩子并无多大激励作用。如果在后面再补上一句:“当了班长,你就应该用一个班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和遵守纪律等各方面,都应起到好的作用。”这句话既蕴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同时又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嚼头也有余味,能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孩子努力进取。
激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激励孩子有诸多的讲究,假如方法不当,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激励孩子呢?
1.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
父母给孩子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孩子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过低或过高,对孩子都起不到激励作用。由于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
2.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
激励孩子,应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育,领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并继而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奋斗。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最好的奖赏是能在当晚告诉家人,分享他的成就。作为家长,虽然我们可以不断重复地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感到骄傲,但最终他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行为
3.实事求是,正确表扬
为了避免出现家长的鼓励一停,孩子的良好行为就停的情况,家长在表扬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扬要值得,让孩子明白,自己真正该得到表扬;二是表扬行动,而不是孩子,因为表扬的真正目的是帮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找到改进自己行为的办法;三是表扬要尽可能具体,让孩子知道究竟什么事做对了。
4.学习积累,积极引导
教孩子学会自我表扬和激励,家长的任务除了肯定和表扬孩子之外,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各种自我激励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比如,教孩子自我对话是一种效果不错的做法:“我很棒,我能做好这件事。”
5.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