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分是为了训练孩子对个人内心感受的觉察和交流。所以,当我们和孩子共同欣赏一部影片,或一起经历事件的过程时,不妨问问孩子:“你的感觉是……”
3.主动建议
这个部分是训练孩子对“事”的客观看法和个人主张。一般而言,如果我们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不可能答应,你们只会……”时,我们要有所警觉,因为孩子正因为担心遭到拒绝而采取“迂回沟通”的方式。像这样绕路而行,徒增彼此沟通的障碍,我们最好训练孩子“直接沟通”的能力,问他:“你的建议是……”“你的看法是……”
4.主动道歉
这个部分是训练孩子表达“勇于负责”的能力。孩子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有静心反省的时刻,最好能制造机会,让孩子来到身边。如果孩子默不作声,不知如何开口,这时,我们可以给他台阶下:“你想说的是……”“你感到抱歉的是……”
以上,所有的“……”都是孩子“沟通力”得到启发的良机。作为父母的你,开始耐心引导吧!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最早可以学习、可以被启发的场所,自然是在家庭里。一对有说有笑、喜欢听孩子说笑话的父母,自然就会带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幽默感。
曾经有父母问:“为什么孩子在家极少开口,但是在学校老师却说孩子是班上的开心果,常常在同学间制造笑料?”是孩子不喜欢在家里表现风趣幽默吗?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呢?
“幽默感”是生命中自然显现的一种趣味言词或态度,而且是不带伤害性地来开些有关别人或自己的玩笑。“幽默感”也来自于对生活的一些细腻的体察,同时给予别人“意想不到”的趣味。“幽默感”最早可以学习、可以被启发的场所,自然是在家庭里。一对有说有笑、喜欢听孩子说笑话的父母,自然就会带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幽默感。她为什么笑不出来?在一次演讲会上,她神情落寞地问:“为什么我怎么做都没办法讨爸爸妈妈的欢心?”
她,已经40余岁了,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对她的失望和批评的言词中,甚至当她已经结婚生子了,父母还经常对她冷言冷语,比如说:“你就是这样,连孩子也带不好!”“你这样的穿着打扮,怎么去见我的朋友?”如果她想暂时脱离父母的苛责,他们又会打电话来制造她的内疚感,例如说:“你看,把你养这么大了,就连爸妈的死活也不管,也不知道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这时候的她,夹在“亲情”和“独立”的夹缝中,感到非常痛苦。望着她笑不出来的面庞,全场其他的为人父母者,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警觉。
是什么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天真可爱的脸庞弄拧了?为什么孩子已为人父母了,我们还紧抓住他们不放呢?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究竟需要一份依赖的攀附,还是需要独立的自由?
有一位女孩得了重病,全家人为了照顾她,耗尽家产,疲于奔命。后来,她到当地一位名医那里求助。这位名医是一位以每天看好几个小时喜剧片,让自己不断捧腹大笑而恢复健康的人。当医生知道女孩的状况后,他提议:要女孩的家人轮流到图书馆找一些真正令人发笑的书。在家人分享之余,再由女孩选择最有趣的一则,打电话告诉医生。果真,在家人通力合作下,家中笑声不断,女孩笑口常开,变得开朗有力,同时病情也真的有了好转。
在家中,我们如何来激发孩子“幽默感”的潜能呢?
1.每日一则笑话分享
不论在客厅、餐桌上或临睡前,我们总有可以和孩子分享的趣味笑话,并鼓励他们也发掘笑话和家人分享。
2.记录下孩子的幽默名言
记录孩子的妙言妙语,让孩子见识到自己“幽默感”的成长轨迹。
3.鼓励孩子进行幽默的游戏
有时候让孩子拿被单、枕头垫等当道具,鼓励他们用戏剧演出,或者有时候学学当小丑。孩子的演出尽管不够成熟,做大人的我们绝不要给他们泼冷水,而是要给他们真心而适当的鼓励。
当我们引导孩子说话声音抑扬顿挫、想象的故事千奇百怪,还有幽默感层出不穷时,我们已经让孩子找到有趣的、新鲜的生活润滑剂了。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通过自行设计一些游戏,可以有意识地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也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是人的一种意志品质,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表现出应有的忍耐力和坚持力。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和完善,因而自制力差。这是这个年龄段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处于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过渡的时期,因而需要我们成人给予帮助和协助。孩子之所以玩起游戏来没有节制,是因为受生理年龄的限制,控制力较差,抵不住诱惑。
佟佟爸爸就有妙招:有一次,爸爸看佟佟打游戏有一个小时了,玩得特别起劲,没有一点儿想下网的意思。于是对佟佟说,你打算打到几点?明明说,不知道。爸爸看了看表,说,现在是11点05分,你再打10分钟就一定关机,好不好?佟佟也知道到了停止打游戏的时间了,本以为爸爸要立即叫他停下,听说还能打10分钟,就点头答应了。于是,爸爸倒计时提醒他一次:还有5分钟了,过了10分钟后,爸爸在旁边提醒他,时间到了!佟佟就迅速从座位上离开。
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以便有个心理上的过渡。因为孩子正全神贯注地玩游戏的时候,只顾眼前玩得开心、兴奋,一般不太在意你提出的要求。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接受,也不会与父母产生冲突。此外,也能让孩子养成定点停止游戏的习惯,以培养自觉性和自制力。
8岁的西西有一个坏毛病,一从学校回来,就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拿水果吃,而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多少了,干扰了正常就餐,影响了食欲。妈妈告诉他不要在饭前吃,可以饭后吃,他就是克制不住。妈妈说了几次不管用,于是这天,趁西西放学回来又要打开冰箱的时候,对西西说,我们来个约定,如果你能在饭前不吃东西,我给你记分,一次做到了记20分。如果能坚持5次,就得100分,我就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肯德基;如果你能再能得第二个100分,再给你买你最喜欢看的漫画书。不然,今后不买这些你最喜欢的东西。西西一听,妈妈今后不买他最喜欢的东西了,开始很不乐意,就赌气地说,不买就不买。妈妈绝不妥协,告诉他这决定是不能更改的。
以后,有一次西西真的闹着要吃肯德基的时候,妈妈就提醒他说过的这个条件。西西终于知道妈妈是来真的了,没办法,回家后,真的克制了自己,不再在饭前吃东西了。妈妈也如约履行诺言。在得了4个100分后,西西的坏习惯也改掉了。
孩子的自制力通过更强大的物质诱惑而得以培养。
首先这个能诱惑他的物品必须是他平时特别渴望得到的。父母可以把孩子最渴望得到的物品全都列出个清单来,作为今后的奖励以换取不良习惯的改正。在改正过程中,孩子的自制力也得到了培养。
心理学上有4种气质类型说。多血质、胆汁质者多表现为粗心浮躁,情绪易激动,情感冲动外显,行为过激。抑郁质、黏液质者由于情感、情绪、行为比较稳健、持久。因而偏向前两类气质的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通过自行设计一些游戏,可以有意识地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1.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
孩子自制力方面,父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多想一些有趣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让孩子在游戏般的方法中逐渐培养自制力。
2.适当监督和鼓励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除了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外,还要监督与鼓励。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对孩子要信守承诺
父母如果在方式方法中对孩子有承诺,不可食言,一定要兑现。
4.不可朝三暮四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5.知错应道歉
如果父母出现错怪孩子的言行,或是有家教的失误,父母应勇于反思,主动向孩子认错道歉,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并诚恳听取孩子的意见,立即改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不良形象。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生活上的自主和精神上的自立,尽量做到多表扬,多赞美,多激励,多批评,不抱怨,不指责,鼓励孩子在生活上自立,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我照顾,学会生活自理。
独立性是孩子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动力。从人的一生来说,它建立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的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