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时,他很失望,甚至对拿破仑?希尔不满。拿破仑?希尔猜得不错,他真的理论来了。拿破仑?希尔说他的成绩太差以后,他自己也承认只对这一科下的功夫不够。但是,他继续说:“我过去的成绩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一下,重新考虑呢?”
拿破仑?希尔明确表示办不到,因为这个成绩是经过多次评估才决定出来的。拿破仑?希尔又提醒他,学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经送交教务处的成绩单,除非这个错误确实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后,他显然很生气。“教授,”他说,“我可以随便举出本市50个没有修过这门课照样成功的人,你这科有什么了不起!
干嘛让我因为这一科就拿不到学位?”
他发泄完了以后,拿破仑?希尔才对他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他反问道。
拿破仑?希尔回答他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如果不由衷地培养积极的心态,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请你记住这个教训,五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几天以后,拿破仑?希尔知道他又去重修时,真的非常高兴。这一次他的成绩非常优异。过了不久,他特地向希尔致谢,让希尔知道他非常感激以前的那场争论。“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
看看《美国名人榜》就知道,那些功业彪炳千古的伟人,都受过一连串的无情打击。“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只有敢于与失败抗争,才有可能锻造非凡的毅力,才有可能打通成功的隧道。跌倒了不算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失败。
人生的征程中充满挫折与风险,无论何时何地都可能遭遇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是偃旗息鼓呢,还是无所畏惧地去迎接挑战,这往往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我们考试考差了,不应该过分的自责,而应该在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关键。像几门功课,有的考得好,有的考得差,就应该告诉自己,在保持自己的强项的同时也要多注意自己的弱项。
从失败中提高,从错误中学习
“只有学会在失败中学习和提高,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前的必经阶段,那么,学习就是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内在动力了。”“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失败的时候,让自己过渡好每一个痛苦的时期。然后要能有正面的思想,要站起来,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李开复
有句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善于学习的学生对待错误往往和学习新知识一样重视。他们要查找自己失误的原因,举一反三,对症下药地加以改正:是疏忽大意,他们下一步就会在集中注意力方面下功夫,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是公式运用不熟练,他们就会进一步打牢基础知识;是思路不够开阔,他们就会训练自己的思维,多见识各种各样的题型,并寻找解题的规律。
2001年高考状元许峥就特别善于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分析加以改正,将失误变成前进的动力。他说:“发挥不好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可能有,而且每次考试,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分数、一样的名次。我觉得考不好的时候,比考好的时候对我们更有价值,因为考不好才知道差距在哪儿,问题在哪儿,应该仔细地总结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反正我考试的时候,模拟考数学经常是考90多分,所以我觉得这时候就要找问题的所在,我那个时候把我的几个弱项都贴在墙上,每天都看一遍,每天都把这个问题仔细想一下。其实高考的范围并不是特别的大,所以这个时候,你把你经常出错的问题解决了,高考的时候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学习,决不可知难而退,否则就会前功弃尽。假如要你走过一块荆棘地,你是愿意把它当成坎坷道路上的又一障碍,还是乐观地认为它是到达成功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如果你是前者的话,学习对你来说就是不得已压在肩上的重担;假若是后者,那么你就能把这副担子轻松地挑在肩上了。
有一位优秀的学生说:“过去我对数学一直有一种恐惧感,一遇上难题就举步不前了,现在,我放大胆子,什么都想去试一试。这才发觉,数学其实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难,当我以‘快乐’的心态来对待它时,它马上变得饶有趣味,很难的题目我居然也能做对几道。再如作文,以前勉强凑个千把字,我都要费尽心机,一个字一个字数着往下写,写到规定字数,马上如蒙大赦,草草结尾了事。但后来,我想我的信为什么每次都能写得那么顺畅和文情并茂呢?其实,是我自己阻断了文思,偏要以那样严肃的、备受折磨的心态来写文章。为什么不把感情放纵开来,像和老朋友秉烛夜谈那样自由自在地写呢?写文章,就是要掏自己的心里话,要快快乐乐、实实在在地说,而不是像老牛拉犁一样慢慢悠悠的,毫无激情。”
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要经受得住一时的失败,并且在失败的重击下一依然保持昂然挺立的意志,并积极地去探索更好的方向,及时做出调整,让失败的经历成为我们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
忠告18安排好学习时间
规划管理好你的时间
“不要因为逃避而说自己没有选择或没有时间——没有人缺少时间,只不过,每个人分配时间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既然感觉到时间已不够用了,就更应该好好安排和管理有限的时间”。
——李开复
时间规划与利用的有效与否,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每个人在时间分配上千差万别,但它们在有些方面是相同的。
在学习中,时间总显得非常神秘,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它会变得很长,有时却会转瞬即逝;并且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的付出也不一定会与我们的收获成正比,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来揭开这个谜底。
1.高效利用时间关键在于顺序安排
很多学生都关心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按事情应该发生或发展的顺序进行安排,并尽量让我们的学习做到有条不紊。当然这种安排也不能程式化,有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改变一下事情的先后顺序。
例如,在一些需要等待或停顿时间较长的学习时,可以试着把原本排在前面的,稍微推后一点,将较简单的事情提到前面来,并利用那段等待的时间先把它完成。如此,无形中你就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2.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
运用时间的科学、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的安排要符合每个人的生理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若每天只知无限制地读书学习,把身体累垮就得不偿失了。
有些人总是在别人入睡以后,精神才会集中,所以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间。但是,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这种开夜车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它会使我们第二天打不起精神,头脑不清醒,若为了恢复体力,不得不再睡上几个小时,那么这种开夜车的学习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在学习中存在这样一个学习与休息的不等式:8-1>8,意思是从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1个小时进行锻炼或娱乐,然后再用其余的时间学习,其效率将会大大超过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
3.把握好时间的规律性
在不同时间内,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首先要了解自己一天当中的身心状况,何时最佳,何时最差,何时最适宜做什么。根据个人的性格和生物钟,根据各类事物的特点(学习、娱乐或做其他事情),从而找出自己每天学习的黄金时间,对学习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和安排。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内有体力、情绪、智力三种周期,每个周期控制着各自的能力:人的智力以33天为一周期,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人的体力大约以23天为一个周期;人的情绪大约以28天为一个周期。
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研究表明:一天之中,大脑功能最好的时候是刚睡醒以后3~4小时左右,也就是上午10点到11点左右。这是一天中学习的黄金时间,在这时要背要记要理解,效果非常好。下午2~3点是另一个高峰,这段时间,人的理解能力很强,因此,安排一些需要理解的课程效果最好。晚上8~9点是学习的又一个黄金时间,这时人的大脑非常清醒,是用来复习一天所学的知识,预习新课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