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新生儿时期的宝宝只有吃、喝、拉、撒、睡,护理起来是最省心和省事的了,这其实是个认识的误区。由于新生宝宝各个器官的发育还不太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又不能自如调节自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所以新生宝宝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在护理中,如何做好吃、喝、拉、撒、睡的每一环节又非常关键。所谓宝宝护理无小事,这是宝宝健康所系,也是你的必学之技。
早产儿的特别护理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大多数宝宝都是遵守时间约定,合着爸爸妈妈的节拍,顺利降生,但还有一小部分宝宝好像是急性子,还没足月就提前“跑”来,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心有余悸,在护理娇儿的时候不免手忙脚乱。是啊,对于调皮的早产宝宝,新爸爸总是又爱又怕。爱的是在心中无数次勾画的小天使终于来到了人间,怕的是宝宝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娇弱身体,怎么经受得住外面世界的考验?
说起早产儿,不单单是孕期是否足月,还有几项指标作为量度,凡是符合其中一项指标的均属于早产儿。
体重:2.5千克以下。
身长:45厘米以下。
皮肤:鲜红薄嫩,褶皱处较多,多胎毛。
生殖器官:女婴小阴唇未被大阴唇覆盖;男婴阴囊较小,睾丸未降至阴囊。
事实证明,早产宝宝的确比正常宝宝身体的各方面素质更弱些。宝宝在母体中的生长发育时间过短,各个器官和组织发育相对不成熟,功能也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因此,对于早产宝宝更要细心照顾,不然很有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危及其脆弱的生命,这对年轻的爸爸们无疑是个考验,不过只要做好了以下工作,绝大多数早产儿都会很快消除先天不足带来的影响,成为健康聪明的宝宝。
1.科学监护
早产宝宝存在着某些器官的缺陷和障碍,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早产宝宝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自身不能有效地调节。早产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于足月宝宝,对生活环境的消毒隔离要求更高。身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性较差,如没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早产宝宝的口腔、皮肤及脐部等身体部位容易发生病变。
现在,许多医院专设了早产儿监护室,可以为早产宝宝提供更科学、更安全的特殊护理。早产儿监护室在足月儿室条件的基础上,配备了宝宝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能够对宝宝进行特殊监护。同时,还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为其进行护理工作,并及时地实施诊断和治疗。相对于普通的足月儿室,这里还制定了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宝宝不会发生细菌感染。这种特殊的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手段,能为初为父母的你们省去不少后顾之忧,也是对宝宝身心有利的一种选择。当宝宝度过危险期出院回家后,你们就要成为宝宝的护理专家,给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监护室。
2.合理哺喂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也高于正常宝宝,但这种需求同时和宝宝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容易发生呛奶。另外,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潴留引起溢奶,严重的还会造成消化不良和腹泻。针对宝宝的生理特点,你还应制订合理的喂养计划。
(1)少量多次。哺乳量需根据宝宝的耐受能力而定。早产宝宝对能量的需求高于足月儿,但其胃容量小,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法,减轻胃肠道负担。一般早产宝宝每日需要哺喂8~10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个小时。细心观察,如果宝宝每天的小便有规律,体重稳步增加,说明宝宝的哺喂量是充足的。
(2)慢慢喂。由于早产宝宝吃奶的力气不足,因而在出院初期,一次喂奶一般需要30~40分钟,此时,妈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宝宝进行哺喂。此外,喂奶期间宝宝常常会睡着,妈妈可以通过抚摩耳部弄醒宝宝,顺利完成哺喂。
(3)轻轻拍。由于早产宝宝的胃部入口处肌肉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吐奶现象,所以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得太急,喂奶时和吃饱后注意拍嗝,即竖起宝宝,轻轻拍打后背3~5分钟。如果宝宝发生吐奶,妈妈应将宝宝侧卧,防止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注意不要竖着抱宝宝,因为这样会使存留13腔内的呕吐物呛入气道,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对一些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要为其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喂奶的时间应尽可能地提前,因为宝宝体内储存的糖分较少,早喂奶可以预防低血糖。此外,你还应根据宝宝的耐受力来制定喂乳量,使宝宝尽量不发生呕吐的情况。奶量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为了解决喂奶量不足而引发的营养缺乏,则应勤给早产宝宝喂奶,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做好基础喂养工作后,还可按医生的安排额外地给早产宝宝补充适度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其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发生身体病变。对于宝宝的身体情况,每天都应做详细记录,以便准确分析并及时调整营养结构。
3.亲密抚触
早产宝宝不仅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宝宝,心理和智力上的发育也会在起跑线上落后。研究证明,有些早产宝宝长大后会有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等表现。这一类宝宝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较差,缺乏自信,容易受挫折。当然,作为新爸爸,你要相信,只要进行良好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宝宝的先天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
为了弥补宝宝的先天不足,你应给其更多的身体刺激,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发育。抚触是宝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宝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相对于妈妈的抚触,爸爸对宝宝的抚触则更有利于宝宝身心的发育。有资料表明,爸爸和宝宝接触,不仅有利于建立深厚的父子感情,还能培养宝宝坚毅、勇敢的性格。
掌握他的食量
宝宝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说不尽的喜悦和乐趣,但同时也给年轻的父母出了不少难题,很多年轻的父母就为喂奶发了愁。有的说:“我家小宝宝出生一周了,每次喂奶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吃饱!”有的说:“我家宝宝有时候睡很久,是不是不醒来就是不饿?”
1.掌握宝宝恰当的食量
吃和睡是宝宝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宝宝只有吸收了充足的营养,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过饱或过饥的状况都将严重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掌握恰当的食量,对宝宝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好控制食量,可按奶粉罐上提供的参考用量进行配制。在配兑牛奶时,最好严格控制宝宝的食奶量,不能因为其食欲好就不加以控制。超量食用会造成宝宝体重超标,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现象,它会危害肝肾功能,同时也不利于宝宝日后站和走的发育。只要宝宝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在正常的范围,即使一顿没有吃饱,也不会给宝宝的身体发育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相对人工喂养有标准的用量限制,母乳喂养会显得灵活得多。母乳有利于宝宝的吸收和消化,体内不易积存脂肪,也不容易出现体重超标的情况。但母乳喂养不容易判断宝宝是否吃饱,这更需要你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从下面的3点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1)宝宝体重。新生宝宝体重是衡量宝宝营养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宝宝的体重是按月增加的,相应的月龄会有相应的体重范围。如果宝宝的体重低于正常标准,外表消瘦,在排除了疾病等其他因素外,很有可能是营养不足造成的。
(2)宝宝情绪。新生宝宝也会有情绪,并且会随着生理需求而变化。若喂奶时听见宝宝有规律的吞咽声,并且吃奶后,宝宝能安静入睡或情绪良好,是母乳量充足的表现。有的宝宝吸完奶后,还咬住乳头不放,哭闹不休,或吃奶不久则啼哭不安、双脚紧蹬、用嘴吮手,就表示宝宝没有吃饱。这时,应适当增加喂奶次数及喂奶量,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观,则有可能是母乳不足,需为宝宝添加其他的代乳食品。
(3)宝宝排便。观察宝宝的排泄情况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其粪便为金黄色,质均匀,似软膏状,偶尔稀薄微带绿色,质稍硬,有腐败臭味,每日至少更换6次或6次以上的尿布,通常每次喂奶时有大便,这些表现说明母乳乳汁充沛。如果宝宝的粪便颜色较深,呈绿色,量极少并含有大量黏液,同时体重增长和情绪都不正常,则表示他的奶量不够。
只要你能根据以上几点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就能判别宝宝的食量是否合理了。
2.掌控宝宝食量两关键
一是按需哺乳。也就是说,宝宝有吃奶要求时就喂奶,满足其生理需求。
刚刚出生的宝宝吸吮力很强,是学习和锻炼吸吮能力的最佳时刻,不必拘泥于定时喂奶。有的宝宝吸奶很不守“规矩”,按正常时间喂奶,宝宝却吃几口就呼呼入睡,可未到喂奶时间又偏偏想吃,哭闹不止。宝宝哺喂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干篇一律地对待。如果硬性规定喂奶时间或次数,往往不能满足新生宝宝的生理需要,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按需哺乳能促使母乳分泌旺盛,使宝宝吃饱喝足,加快体重增长。实验证明,每天喂6次奶,乳汁分泌平均为520毫升,如喂12次奶,每天平均分泌乳汁会增加25毫升,还可延长母乳哺乳期,不致发生中途“断炊”的现象。且乳汁及时排空对妈妈也有利,减少了哺乳妈妈患乳腺炎的概率。对新生宝宝尤其是对体弱和未成熟儿,少量多餐可使宝宝吃到更多的乳汁。
奶水充足的乳房喂奶前外观饱满,表面青筋显露,用手轻挤乳头,奶水就源源流出,这说明乳汁非常充沛,能满足新生宝宝的食量。
我国民间哺喂宝宝,历来有醒来就喂、饿了就喂的习惯,当新生宝宝有吃奶要求时,就给予喂奶,这是一个既切合实际又符合科学的好办法。
喂奶中,宝宝经常看到妈妈微笑的面容,闻到奶香的气息,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得到深情的爱抚,不但能增进食欲,而且有利于宝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可谓一举多得。
二是哺乳时间。新生宝宝哺乳无须规定时间,应按需哺乳。要允许宝宝不受任何限制,在乳房上自由吸吮。一般在最初3~5分钟,就能吸到所需的一半以上的乳汁,因此每次最多喂母乳15~20分钟,一侧乳房喂奶10分钟左右。每次喂奶时应先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外一侧。
有些新生宝宝不熟练或无力,往往吸吮不到所需的乳汁而睡着,这时可以轻拉宝宝耳垂或用手指弹其脚心把他唤醒,继续哺喂。一般新生宝宝吃饱后能睡2~3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新生宝宝睡得很好,不必唤醒,可等到醒后再喂母乳。
小心误入哺乳歧途
新生的宝宝身体各个器官都很脆弱,消化吸收功能还不是太健全,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爸妈都还是新手,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
妻子产后身体较虚弱加之哺乳疲劳,可能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注意这些误区,你应当为妻子担当正确的指路灯,引导妻子走出喂奶误区。
宝宝的喂奶误区及相应的正确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延后开奶
传统观念认为,延后开奶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证明,延后开奶不仅不利于母乳的分泌,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还有负面的阻碍作用。
正确做法:
在宝宝出生半个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哺乳,每次持续半小时,大概每天6次左右。分娩后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就能使乳房产生乳汁。一旦新生宝宝吸吮乳头,刺激了乳头的神经末梢,传到丘脑和垂体就会产生泌乳反射和喷乳反射。此时,要通过宝宝的吸吮刺激才会实现母乳的分泌。尽早让宝宝接触乳头有助于开奶,哪怕没有什么奶水也要让宝宝多吸。因此,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在宝宝吸吮之前妈妈应先给乳房做按摩并把乳头擦洗干净。
2.哺前喂养
为了减轻宝宝的饥饿感,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在第一次喂奶前,会用糖水或牛奶进行哺前喂养,这是不可取的做法。当宝宝饥饿感消除后,会减少吸吮乳头的欲望,直接影响对乳头的刺激。同时还会延后母乳的分泌,影响正常的母乳喂养。再者,新生宝宝自身携带有一定的营养,所以不必担心饿着宝宝,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正确做法:
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如果过长时间没有分泌乳汁,可调剂一下同产房里其他妈妈的奶水,让宝宝吃点“百家奶”过渡一下。
在乳腺管还没有完全通的时候,千万不能急于喝鸡汤、鱼汤等大补的汤类,以免造成乳腺炎。可以先喝点米汤、小米粥或者面条,奶水自然而然地就会越来越多了。
同时,妈妈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要有胜任哺喂宝宝的信心和热情,切忌忧思恼怒,因为情绪不良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带来更多的麻烦。
3.不喂初乳
新妈妈生产后1~7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做初乳。初乳是新生宝宝的最佳食物,含有比正常母乳还要多的营养素和免疫物质。宝宝获得初乳中的抗体、免疫细胞、溶茵酶、乳铁蛋白,可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不仅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防止出生后生理性体重下降过多,预防黄疸过重或核黄疸。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新妈妈常会将初乳挤掉,不给宝宝食用,太可惜了。刚刚做了爸爸的你如果懂得这些道理,一定要和爱妻一起将“初乳”这最美的礼物哺喂到小宝宝口中。
正确做法:
新妈妈分娩前受孕酮和雌激素影响,催乳作用受到抑制,分娩后上述激素影响明显减少,所以需尽早刺激乳腺开始分泌乳汁。生产后半小时内,应让新生宝宝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并吸吮两侧乳头,刺激感觉神经,促进产生催乳素并建立泌乳反射。
最初分泌的可能只有很少的一点点,而这一点点看起来发黄、黏稠的液体,恰恰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是宝宝最需要的粮食。什么也别说了,喂奶!
4.按时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