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历史优秀课例
45091700000013

第13章 短暂的隋朝(1)

【教学建议】

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认识

其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当然也有他到江南繁华地区巡游的意愿。其二,沉重的徭役造成社会矛盾激化。其三,从客观上看,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自西晋后期始,民族间的纷扰和冲突,无有已时。

隋唐时期由纷扰而逐渐融合,成为势所必然。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也相应地兴旺起来。社会富庶。由于国力的强大,文化也昌盛起来。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也不吝于向外传播中华文化,中华声教被于四方,显示出强盛王期的气派。

政治方面,隋唐两代推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总管全国政务。省内设六部,各有专责,这样的制度一直为后来各王朝所承袭。科举制度,尤其是其中由进士科取得的人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后来各代皆沿用这一制度,直至1905年才终止。

经济方面,唐初以租庸调法作为赋税制度,中叶以后,改行两税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但盛极必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的腐败。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代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就在唐朝走向衰弱的过程中,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南移到长江下游地区。这对以后的历史演变影响很大。

复习课方案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统一,隋朝的建设,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三部分内容。

在讲述隋朝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章所学内容,简要绘制从三国至隋的朝代更替图。

在分析隋朝统一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民愿望、社会矛盾、经济状况、隋文帝的勤政、陈朝的腐朽等方面分析隋统一的主客观原因。

关于隋朝的各项建设项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各项建设实施的目的、产生的影响。

在讲述“隋炀帝暴政和隋的灭亡”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隋迅速灭亡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师可以在讲完隋的灭亡后,让学生评价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典型例题】

例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方的边防答案:C

例题分析:本题主要训练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A、D选项不符合史实,A选项是目的,不是作用;B、C选项都是作用,但C选项是主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2《隋唐·高祖纪》载,598年隋文帝下诏,“吴越之人,继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敢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闻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发展官营造船业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C.限制私人造船业发展 D.搜集大船以征高丽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史料辨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的题眼是“目的”,题项提出类似“目的”,经辨析可知:D项材料没有涉及,A、C虽似,但不符合“……因相聚结,敢有侵害……”之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3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①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②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③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④隋文帝杨坚的决策正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答案:A

例题分析:本题不要求学生区分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只要是原因就可以。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教材有直接反映,属立项有据,应予肯定。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既是北周统一的原因,又是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条件之一,逻辑上也构成了隋朝统一的条件之一,也应予肯定。前三个选项构成了隋朝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北周末年,皇室政治腐败,人民痛苦,上下离心,外戚杨坚于581年果断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派兵进攻建康灭陈,成功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说明隋文帝夺权、灭陈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是隋统一全国的主观原因,也应予肯定。

最后将判断结果落实在答案上。

例4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答案:

(1)政治方面:①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创造了条件。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揭开了隋唐“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序幕。②隋朝在总结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继续沿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③隋朝借鉴前代的选官制度,首开科举制之先河。唐朝继续沿用科举制。这个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④隋炀帝的暴政,引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朝覆灭的教训,为唐初及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2)经济方面:①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对租调制进行了调整;唐朝继承了隋的均田制,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赋税制度。②隋朝经济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官仓储粮丰厚;手工业有新的发展,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洛阳的商业盛极一时,居住着数万家富商。封建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隋朝经济的发展,为唐朝全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交通方面:为加强南北的联系,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对当时和后世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4)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方面:隋朝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流求即今台湾。隋还派人去西域,西域商人也有不少来到长安和洛阳。隋朝的这些措施,为以后内地与边疆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奠定了基础。

(5)文化方面:隋朝继承了前代所积累的文化成就。在建筑、雕版印刷、教育、宗教、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为唐代文化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

例题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及继承与发展相互关系的原理,结合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对隋朝的影响;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族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史实,通过归纳、分析、综合,说明隋朝是如何继往的(即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族关系是如何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发展的),又是如何开来的(即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族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例5阅读下列材料:

(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情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取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乃急命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

……于是相聚萑蒲(注:泽名,泛指盗贼出没的地方),蝟(注:同猬)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引自《隋书·炀帝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末哪两种社会现象?

(2)举例说明“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的具体内容。

(3)简述“相聚萑蒲,蝟毛而起”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