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2年,魏国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起兵大举进攻韩国,直向韩都进发。
韩国闻讯,派人向齐国告急,请求齐威王出兵相救。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议。相国邹忌认为,韩、魏相拼,对齐国有利,主张不救;大司马田忌认为,魏若胜韩,必祸及齐国,主张早救。大家争论不休,军师孙膑却一言不发。
齐威王问孙膑的意见,孙膑说:“若不救,是弃韩以肥魏;若马上去救,是我代韩受兵,韩得利,我受害,所以早救也不利。”于是孙膑提出了一个用力少而见功多的必救与缓救的主张,并被齐王采纳了。
韩国得悉齐国将出兵相救,便全力抗魏。前后与魏军交战五六次,都不能取胜,于是又派出使者向齐求救。
第二年,当韩、魏战斗疲顿的时候,齐威王才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齐军出兵救韩。这次出师救韩,按照孙膑的计策,像上次救赵一样,采取“围魏救韩”的作战方针,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
魏国元帅庞涓得知齐军袭击大梁,立即率军离韩回国,日夜兼程,迎击齐军。这时,齐军已越过边界西入魏境了。
深知庞涓心理的孙膑对田忌说:“魏军自以为兵强马壮而轻视齐军,认为齐军怯战,我们将计就计,装着胆怯逃亡的样子,诱使魏军入彀。”孙膑与田忌仔细研究,提出了一个退兵减灶、诱敌深入、设伏奸敌的计策。
于是,齐军佯作后撤。后撤的第一天,令士兵在营地挖了10万个煮饭用的灶。后撤的第二天,令士兵又挖了五万个灶。后撤的第三天则令士兵在营地只挖了3万个灶,以诱魏军追击。
庞涓回师进入国境。得知齐军早已后撤,便命令部队按照齐军后撤的路线,急起直追。一路上,庞涓仔细观察齐军宿营地的遗迹,以了解敌情。追了三天后,发现齐军营地的煮饭灶,一天比一天大减,大为高兴地说:“我早知道齐军怯战,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逃亡的士兵就超过一半。”于是庞涓命令留下步兵,挑选2万精兵锐卒,轻装快骑,由他和太子申率领,加快速度,穷追齐军。就这样,魏军被孙膑诱到了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
庞涓及魏军被孙膑诱到了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是山,树多林密,地势险要,是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
孙膑估计着庞涓追兵的行程,认定早晚必然到达马陵。
便命令士卒除留下一株大树外,其余的树木统统砍倒,然后分撒在狭窄的路上。又令士卒在留下的那棵大树的东面,剥去树皮,在白白的树身上面用黑煤写了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孙膑又在军中抽掉一万名善射能手,分成两队,埋伏在道路两旁的山林里,并吩咐说:“只要看到树下火光一亮,就一齐朝下放箭。”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率领轻骑进入马陵道。山道狭窄,断木纵横,而且天色昏暗,行进十分困难。庞涓以为是齐军为阻止魏军疾追故意设置的障碍,便下令清道开路。
清道时,庞涓猛然看见道旁一棵大树上,有一段白木显露,似乎隐约有字,就叫士卒取火来。在火光的照耀下,庞涓看到八个大字,大吃一惊,叫道:“我中了孙膑的诡计!”
庞涓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乱作一团,溃散逃窜。
庞涓身中数箭,负了重伤,知道失败已成定局,拔剑自刎而死。
庞涓一死,齐军乘胜追击,将魏军后续部队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太子申,而后撤兵回国。马陵之战,使孙膑名扬天下,他撰写的《孙膑兵法》也传扬于后世。
庞涓(?—前342年)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同拜鬼谷子学兵法。公元前354年,他率魏军围困赵都邯郸。次年齐救赵,采用孙膑的策略,诱使魏军兼程赶回应战,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中伏,庞涓大败。后公元前342年,魏军攻韩,次年齐又救韩,还是采用孙膑的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魏军兼程追击,在马陵中伏兵大败,庞涓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