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植物
45073100000015

第15章 蔬菜

马铃薯和甘薯

在我国既可做蔬菜又可用做粮食的植物,首先当推马铃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马铃薯是什么?如果我换上另一种名称,我想大家就知道了。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农业上,是当做一年生植物栽培的。

真要说起马铃薯,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因为它实在太普通,且模样丑陋,也有人会这样说:那还不是一种极普通的蔬菜,只有在缺少青菜的情况下才会去食用它。其实,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认识,它的营养价值不比一般的青菜差,它的营养价值是胡萝卜的两倍,白菜的三倍。

国外的营养学家甚至这样说:“每天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便可以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食物元素。”当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极高。马铃薯属茄科,和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是一家子。可见,茄科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智利和秘鲁地区,17世纪(明末)传入我国。东北黑龙江一带是马铃薯生长最好的地方。

最早引进甘薯的时间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它有很多其他名称如番薯、山芋、红薯、红苕、白薯、地瓜等,在我国的古文献中已有记载,但这并非指现今的甘薯,而指的是甜薯,两者并非同属一科,而山药倒与甜薯是孪生兄弟。

甘薯在热带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容易开花结实,在我国北方种植后,由于所生长的环境发生变化,不再有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一般没有开花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地区看到甘薯开花,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甘薯的产量很高,有过亩产超过5000千克的记录,在1980年秋季,我国河北临城县东柏村在贫瘠的丘陵土壤上,利用坑田种植方法收获的甘薯,其中有一个竟然达到了13千克,成为我国最重的一个甘薯。

甘薯味道甜美,但吃多了会引起胃酸和腹胀,这是因为甘薯中氧化酶在胃肠中分解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腹胀。所以,在吃甘薯时搭配着吃一些咸菜,就会减少这种现象。

救命的甘薯

我国最初引进甘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大约是在1513年,福建长乐县有一位名叫陈振龙的人,他去菲律宾(古称吕宋)做生意时,发现当地种植着一种块状的薯类,甘甜可口,可以代粮。于是便重金购买回来,种植在福州城外,当时这一带遇到一次台风袭击,连年饥荒,陈振龙之子于是向当局推荐这种食物,并言称其好处。当时的县令姓金,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由于红薯繁殖能力强,高产味美。收获很大,帮助人们渡过了难关,为了感谢这位县令,把甘薯又叫“金薯”。后人为了纪念这种食物,在福建省马石山海滨设立“先薯祠”,代代传诵,流传至今。

海中庄稼——海带

在我国的某些高山地区或偏远的地方常会有这样的人,颈子特别粗,前面还有一块肿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而造成的。我们国家提倡吃含碘食品,这也是预防手段之一。

吃些含碘药剂或含碘多的食品,这种病就会治好,脖子不再肿大。常常吃些海带,就不生这种病。可见,海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种良好的药剂。另外,海带的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海洋植物。它富含了多种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糖等多种物质,同时多吃海带可以明目。

海带是如何传入我国的?

海带本身是一种喜欢寒冷的海洋植物,大多出生在日本和前苏联的寒流海域。我国的海域多数处于温带,并不适宜海带的生长,要说起它是如何进入我国的,颇让人感慨。大概是在50多年前,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的时期,为了加大侵华的战果和侵略步伐,从北海道运木材到大连修筑海港。海带的孢子是随着海水流动的,附在了木材上也偷偷地进入了大连湾,并在大连海底的岩石上长成了海带,以后逐步南移到烟台、青岛,一直乔迁到福建、广东各地。

海带多在海底,固定在海底礁石上,很像一片森林。海带的逐步广泛食用也向人们发出了一个信号,人类依土生存的模式将逐渐被打破,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占有大部分的地球面积。因此,许多人越来越把目光伸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各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的主要粮食来源不再主要依靠土地上生长的植物,而是从海洋中来。

天然食用菜——蘑菇

蘑菇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珍贵食品,气候温润的西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蘑菇之乡。秋天是蘑菇的采摘季节,走入雨后的森林和草地,经常可以采到新鲜的蘑菇。在集市上,往往有专设的蘑菇市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

蘑菇的外形像把小伞,它们经常在腐烂的堆积物中或森林的朽木上生长,它拥有很丰富的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尤以维生素B与维生素C居多。据说,500克的蘑菇营养相当于250克牛肉的营养,可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难怪人们称誉蘑菇为“厨房珍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出人工栽培蘑菇的,比起欧洲最先人工栽培蘑菇的法国还要早400年左右。

香菇是蘑菇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又叫香蕈或冬菇。

我们平日里常说的山珍海味是指一类高级食品,而香菇就是山珍之一,这种植物有野生也有人工栽培的。据传,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迁都南京时,丞相刘伯温向皇帝进贡香菇,明太祖食后大喜。自那以后,香菇奉旨在江南盛行开来。由于香菇味美、色香,因此被誉为“蘑菇皇后”。

像草帽那样大的蘑菇

山地上,草林里,大雨过后,往往会长出成片成片的蘑菇,有红的、白的,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一只小喇叭,各种各样。据有关人士的统计,地球上的蘑菇种类大约有10000多种哩!

蘑菇没有绿叶,所以它不需要阳光,也用不着施肥,甚至把它放在床底下也能养的又白又嫩。在我国青海省阿拉尔草原,曾有人采到重达5千克的大蘑菇,据吃过这种蘑菇的人说,味道十分鲜美。如果把它的蕈柄拧去,就可以像草帽一样戴在头上,真不愧是当代的“蘑菇王”了。

香蕈“大力士”

有一次,在奥地利维也纳公园里才铺筑不久的柏油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圆形的小疙瘩,开始时人们并不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小疙瘩竟然被顶的破裂了,从这些裂缝中竟长出一些香蕈来,看到的人们无不惊奇,这么柔嫩的香蕈为什么能冲破那么硬的柏油路呢?

原来,它的菌丝体才是真正隐藏的“大力士”,一旦天气暖和后,雨水充足,菌丝体上就会长出像把伞的子实体来,这时香蕈所产生的膨胀力有几百个大气压,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即使很坚固的水泥地也吃不消,更别说柏油路了。

最大的蘑菇

全世界大约可食用蘑菇有600余种,我国大约就有360种,著名的品种有鸡菌、竹荪、香菇、平菇、松菇、松蕈、红菇、乳菇、北风菌、毛头鬼伞、口蘑、牛肝菌等等。

鸡枞菌曾被诗人誉为“玉芝”、“琼英”,盛产于我国的西南各省及台湾、福建、江苏、海南一带,常常在雨季生长在白蚁窝上,质量最好的首推云南蒙自县出产的“蒙枞”,曾经被列为朝廷的“贡品”,它还有一种姐妹菇称做“草鸡枞”。

1984年,在河北省涞水县采摘到一枝特大的蘑菇,重达20.5千克,这棵平菇叫做紫包菇,外形就像一座塔,共14层,全高22厘米,最底层的周长为204厘米,颜色紫灰,有一股异香味,这大概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个蘑菇。

维生素C最高的蔬菜

辣椒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蔬菜,它的维生素C含量居各类蔬菜之冠,同时它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猪肝。胡萝卜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它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增强视力,防治夜盲的功效。辣椒为什么那么辣呢?因为它含有辣椒素。

辣椒原产地并不在我国,而是在南美洲热带地方,大约在17世纪传入我国。尽管我国栽种辣椒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十分普遍。到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辣椒产量最多的国家,然后是印度、印尼和泰国。辣椒的药用价值很高,把它和别的事物进行搭配往往成了药到病除的“土方”。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以辣椒为界划分一条“辣带”。即在整个地球上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喜欢吃辣椒。东从朝鲜经我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中近东、北非至大西洋东岸,这就是所谓的“辣带”。

花椒

在我国战国时代,楚国一带的民间就有在农历新年饮用椒酒的风俗,据《楚辞》中记述,椒酒与桂酒一样,是古代隆重的祭祀用品。

花椒属椒类植物,这种植物的分类甚广,分类繁多,古人历来释名不一,有的称为“蜀椒”、“秦椒”,也有的称为“崖椒”、“蔓椒”、“地椒”。

花椒与胡椒用途上相近,实际上它们的分类完全不同。很多人看到花椒带个“椒”字,就以为它也是椒类植物,实际上,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实非椒也。胡椒并不是椒类植物。这个说法李时珍早在400多年前就已做出了科学的结论。它是一种只能依附在其他植物身上才能生长的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山地也有野生胡椒。50年代初期,我国兴建的第一个人工胡椒园便设在海南岛。

花椒产于我国陕西、四川、安徽等地,它的种子黑亮照人,如眼之瞳目,中药上称之为“椒目”。特别在古代的时候,花椒尤为受人青睐。古时候后妃居住的皇宫,喜用椒花、椒实和泥涂墙,并称之为“椒房”,这不光因为它可以使居室芳香温暖,同时还寄托着多子多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