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走遍世界
45072900000006

第6章 非洲的水

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大河。它流经埃及境内的长度约为1530千米,以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为源头,从南到北注入地中海。起初,河水流入维多利亚湖经白尼罗河继续北上,在苏丹与青尼罗河相汇合,便逐渐成长壮大,像一匹骠壮的野马翻过深山峡谷,穿沙漠,过莽原,浩浩荡荡地奔腾向前。到了埃及,尼罗河又变得那样温柔、平静,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那营养丰富、甘甜的乳汁,数千年如一日,精心地哺育着两岸的亿万儿女,创造了埃及古代的灿烂文化。

青尼罗河发源于苏丹东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塔纳湖,而白尼罗河则发源于与苏丹南部接壤的乌干达境内的维多利亚湖。如果说青尼罗河是一头咆哮怒吼的雄狮,那么白尼罗河则更像一只温顺可爱的羔羊。这是因为青尼罗河由发源地到与白尼罗河汇合处的喀土穆长约1600千米,但其落差却为1500多米,而且一路上多飞泻瀑布、急流险滩,有多少人曾试图划船溯流而上,但都失败了。泛舟尼罗河而白尼罗河由发源地到喀土穆已流了大约3200千米,但其落差仅为600多米。它由乌干达进入苏丹后,要穿越苏丹南部的大沼泽地,然后才向北蜿蜒伸向喀土穆。平日里,当你漫步在白尼罗河岸边,总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泛舟竞渡,或坐在船上悠闲自得地垂钓,兴致所及,有人会情不自禁地哼出别具风格的阿拉伯民族小调,很有一番我国江南水乡的情趣。

从河的长度看,白尼罗河由发源地到注入地中海全长5970千米,比青尼罗河长1600千米,当推白尼罗河为母河;但是从两河的流量大小来看,又当推青尼罗河为大了。青尼罗河的年流量为尼罗河总流量的6/7,而白尼罗河只占1/7。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青尼罗河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潮水般地奔腾而下,适逢7月洪水泛滥季节,水流更猛,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这时如果你驻足喀土穆大桥,眺望两河交汇处,便会看到白尼罗河在青尼罗河水强力的冲击下,几乎停止流动或倒退的景象,直到来年1月份,青尼罗河收敛起它的威风时,白尼罗河才显现出她富有魅力的倩影。这时,青、白尼罗河又似乎是刚刚拌过嘴的一对恋人,重新言归于好,肩并肩,手携手地边走边悄声倾诉着衷肠。河面上清楚地出现青白两股水流并进的奇观其实,这时的青、白尼罗河虽各具特色,青白界限分明,但青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湛蓝,而是呈棕绿色;白也不是那样的洁白,而是呈灰白色。并且只有在黎明和傍晚的时候才能看到这青、白分明的情景。

在夜晚乘法老船游尼罗河,又别有一番情趣,极富有诗意。游船是按照古埃及法老船的形状仿制的,精雕细刻,巧夺天工。船身用各种艺术图案装饰得五彩缤纷,船分上、下两层,船内仿照古代用蜡烛照明,使船上更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船内还备有丰富的自助餐,一边品尝这具有阿拉伯风味的美味佳肴,一边欣赏尼罗河两岸的奇特风光。

从窗口向外眺望,尼罗河的粼粼水波在皎洁的月光下像一条少女身上的银色裙带,系在开罗城的当腰,把这个城市分为东西两半。法老船继续向前行驶,河水仍在静静地流着,河面上浮光闪烁,微风徐徐吹来,细浪击岸,河丽岸灯火点点,万紫千红,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思。

月光下,船缓缓向前行进,河岸上一排排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与河心岛上的希尔顿饭店遥遥相对,显得格外宏伟壮观。在河面上,几座美丽的桥梁把东西两岸联成一体,特别是高大的十月六号大桥尤其耀眼夺目。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给尼罗河朴实的天然美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

世界闻名的非洲名胜维多利亚大瀑布,赞比亚的洛兹族人一直把它叫做“莫西腾亚”,其意是“有回声的烟雾”。

“有回声的烟雾”,绘声绘色,含有诗情画意;回声从茫茫的烟雾中发出,又给瀑布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传说,在瀑布深邃的谷底,烟雾弥漫中,有一群美丽的仙女,正敲击着非洲鼓,鼓声咚咚,从烟雾缭绕中发出了回声;瀑布银色的光芒把仙女们斑斓的彩色衣衫化为天上的彩虹;仙女们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舞步溅起的水花,形成升落不息、绚烂多姿的烟雾。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号称“非洲第四长河”的赞比西河中游,横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两国国境。最宽处1700米以上,最大落差150米,水雾可腾起150米以上。瀑布周围经常有水雾像烟一样缭绕,据说从30千米开外就能看见。太阳一出来,瀑布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附近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植物,种类繁多。

距今200万年前,火山活动频繁,在这一带形成了广大的玄武岩台地。再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地出现了深深的裂缝,台地的上面出现了巨大的湖泊。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由于台地拱起,湖水流出,成为赞比西河的一部分。河水流进裂缝,便成了维多利亚瀑布。赞比西河水量最大时是2~3月份,这时瀑布的水量也最大。赞比亚一侧的瀑布每分钟流量可达50万立方米,这时就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水帘”。在雨季,滚滚洪水落下,巨大的轰口鸟声震耳欲聋,同时激起水雾,周围水珠四溅。

在维多利亚瀑布的附近,发现了很多属于人类初期阶段的原始人的骨头及他们所使用的石器等。根据这,有些人认为包括瀑布附近的非洲东南部是人类真正的发祥地。

“维多利亚大瀑布”一名始于19世纪中叶,是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于1855年用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的。被誉为“中非有史以来和史前的一切学术展览”的利文斯敦博物馆,就在维多利亚大瀑布附近。馆内藏有利文斯敦探险活动的照片和实物,以及他的《旅行日记》。

1855年11月16日,利文斯敦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他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开始是乘独木舟沿着赞比西河顺流而下,在距瀑布约半里处,改乘了一只小船,往下直到大瀑布的边缘,并登上一座小岛,“我朝下向一个大的裂缝看去,这条裂缝的两边是宽阔的赞比西河的丽岸。我看到约1000米宽的湍流从100米高度猛泻而下,突然冲进15米或20米宽的空间里去。”利文斯敦看见瀑布后,为了表示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尊敬,将瀑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

在瀑布的旁边有旅馆,旅舍廊宇宽敞,花木幽深,有点像中国的庙宇。走廊两侧的白墙上绘有许多油画;有在泥潭中嬉游,遍身稀泥的象群;有伏在丛林深处,伺机搏击斑马的雄狮;还有瀑布的各种奇景。

去看瀑布是要穿雨衣的,穿过湿漉漉的曲径,来到一处悬崖边,从远处涌来的汪洋大水,到脚下的断壁处,倾入深壑,深蓝的河水,顿成白絮翻滚。站在距瀑布不到100米处,万股飞流,恍若倾大海之水,扑面而来。往前水雾更大,风势也猛,水点恣意挥洒,还没见到景物,全身早已湿透。远处两堵陡峭的绝壁间,白雾弥漫,仔细审视,原来是雨丝织成的一幕雨帘,从蓝天展开,倏然垂下。透过雨帘,墨绿的山峰,隐约可见。据介绍,这样的奇景叫“雨林”。

再往东,即为“主瀑”。它的落差约93米,气势磅礴,白浪滔滔,堪称群瀑之首。“主瀑”之东是“马蹄瀑”,呈弯月状,又似马蹄,因此而得名。“马蹄瀑”东侧,是瀑布群中落差最大的,达108米,名“彩虹瀑”。色彩绚丽的光环,像一弯拱桥,飞架在奔腾咆哮的瀑布间,更增添了几分雄伟奇幻的感觉,这就是“日虹”。当地人说,月夜还可看见“月虹”。

在赞比亚观瀑,你要想找到一处能看得最全面、最清楚的地点,那就要上“刀刃桥”。一座2米宽、30米长的铁桥,飞架在对峙的刀刃般的悬崖脊梁上,这真是架在刀刃上的桥!桥旁是隔峡相望的瀑布,由于瀑布的飞沫水珠常年浇洒,桥面又湿又滑,长有青苔,要踏上此桥,须得有点胆量。脚下是惊涛骇浪,声如沉雷地上下翻滚,好像桥身也在震动,令人胆战心惊。然而,瀑布奇景吸引着游人,在桥上可以凭栏观瀑,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到东大瀑等瀑布的宏伟气势。

可是,就是这壮观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也可能会有消失的一天,因为水冲刷,侵蚀松软地层,上面的坚硬地层就会突出,再往后,上面坚硬的地层由于重量而塌落,瀑布就会向上游后退,最后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