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走遍世界
45072900000007

第7章 走进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古代埃及,人们相信国王死后会变成太阳神,永远活着。金字塔不单纯是陵墓,而是被考虑作为国王死后生活的住所。目前,在埃及境内留下的金字塔和金字塔遗址大约有80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开罗西南约10千米处的吉萨金字塔群,距今约4600年。

这里的金字塔一共有三座,它们分别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的陵墓。因这些陵墓形似汉字的“金”字,故译为“金字塔”。在三座塔中,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称为“大金字塔”。大金字塔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塔的体积在250万立方米以上,由大约230万块大小石块砌成,平均每块石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竟有16吨重。有人推算,若将这些石块排列起来,可长达6200多千米,如果把石块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石子路,可绕地球一周。

塔身石块之间合缝严密,连一张薄纸也难以塞进。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为1.27厘米,而塔的各边长误差尚不足20厘米,这样的误差率令当代许多建筑师惊叹不已。大金字塔的4条边准确地与东西南北相对应。古代的埃及人已经能根据太阳和星辰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分辨出方位。塔的表面覆盖着磨光的石灰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白色光芒。顶上堆放着贴金的顶石,十分漂亮。

那么,在4600年前,埃及人在没有机械化设备的情况下,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呢?

首先要决定金字塔的朝向,建水平墙,从其中心观测星辰以决定正北方位,然后将金字塔的一边与北方重合决定位置。平整土地,使建金字塔的地方成水平,然后再挖墓室(放国王棺椁的房间)和从入口通往墓室的通路。切割石块的时候,许多人在切石场用铜制的凿子和锯子,将石头一块一块地切割下来。然后将石头表面修整光滑。金字塔是按自下往上的顺序修建的,人们分工合作,有的用绳子捆绑石块,将石块放在木橇上用许多人牵拉、搬动。为了把石块运到上面,还修筑了斜道,人们在斜道上摆放横木,使木橇运送石块更加顺利。然后,堆放在规定的位置。金字塔的外侧使用的是漂亮的花岗岩,把石块堆到顶上后,就从顶上开始逐层将石阶削平,再将表面磨光就大功告成了。金字塔内部结构古埃及的国王又名法老,他们为何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金字塔呢?原来他们是按照古埃及宗教宣扬的“生命不朽”的说教行事的。他们认为,死亡是跨过躯体鸿沟的一次无灵魂的艰苦历程。人如同植物一样,在秋冬枯萎,在春天复萌。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让死后的尸体保存完好,才能使灵魂返回躯体,躯体又必须得放在特制的陵墓中,方能升入天国。为了保存尸体,古埃及人民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创造了一种制作木乃伊的防腐法。他们首先从鼻腔内用钩子钩出脑浆,然后灌入药水清洗,接着将尸身剖腹,取出五脏,用香料和酒清洗腹腔,并填入防腐药物,再缝合刀口。刀口缝合后,再将尸体放在天然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70天,取出后,再用涂着树胶和蜡的布裹好,最后经过复活仪式,将木乃伊放在石棺内,葬入金字塔的墓室里。据说,经过这样制成木乃伊的法老就可以复活,就可以成为阴间的主宰,而金字塔也同时变成了法老死而复生后的永久宫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古埃及的每个国王犹如中国古代时候的皇帝一样,在世时不惜耗费重金,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工程浩大的陵墓,一座座金字塔就这样相继建造起来了。

人们都说金字塔是巨大的迷宫,那么就让我们去金字塔内部探险吧!金字塔是使用230万块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但是不单单只是堆垒石块,内部还有法老(国王)的墓室和曲折的道路等,空间也很大。

金字塔完工后,为了使人们找不到入口,而将其隐蔽起来。塔的入口在金字塔北坡离地面18米的高处,经入口的一段甬道,向下可通往深邃的地下室,向上则可到达国王的墓室。墓室长10.4米,宽5.21米,高5.82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2.28米,墓室里安放着用红色花岗岩制成的王棺。这里的石块间还建有通风道。据考证,胡夫金字塔全部工程历时30年,被驱赶着从事建塔的奴隶10万人一批,每批施工3个月,许多人因劳累过度而死去。现在除了被破坏的石棺外,空荡荡地一无所有了。

位于卡夫拉金字塔之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同金字塔一样享有盛名的历史古迹。它除了向前伸展的长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石像完全是在一块裸露出地面的巨大山石上就地雕凿而成的。相传,人面是卡夫拉国王的模拟像。

古埃及人为何要雕塑这样的石像呢?这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古埃及王国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神创造的,神统治着世界。他们把日月星辰视为神灵,把各类动物也视为神灵加以朝拜。古埃及现存的神庙殿堂中,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动物的雕像,它们当中有雄狮、公牛、山羊等。古埃及人还经常塑造人和动物合为一体的雕像,以象征神权和王威。

起初,人们对这尊狮身人面像的身份大惑不解,不知道象征着什么,因此有各种解释。经多年考证,其身份终于大白。原来它既不是人们传扬的“太阳”,也不是什么金字塔的“卫士”,而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本人。相传,那是公元前2611年,在他巡视为他修建的金字塔时,发现附近采石场上有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他为使自己的形象永垂不朽,便下令为自己雕一石像,立在他的金字塔前。一位工匠根据神权与王威相结合的说教,别出心裁地建议,将石像雕成狮身,而以卡夫拉头作面。卡夫拉听后大悦,于是巨石变成了这尊狮身人面像。雕像头戴“奈姆斯”王冠,额头上刻着“库伯扎”圣蛇浮雕,鼻梁高耸,面孔英俊,色泽艳丽,下颌雕着标志帝王身份的长须,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骑骆驼、乘骏马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周围的沙原上漫游与驰骋是别有情趣的。善于营生赚钱的埃及人把骆驼和骏马管教得十分温驯,主人只要用一根小木棍轻敲一下骆驼和马的脚部,它们便会低下身来,或匍伏在地。骆驼和马被打扮得十分漂亮,彩色的辔头、缰绳,毛织的坐垫,在侧带上配上一步一叮咚作响的铜铃,使骑骆驼漫游或乘马急驰更增添了诱人的力量。

到了夜晚,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前安排了不少吸引人的节目。其中,“声与光”节目最受青睐了。“声与光”节日是为了让人们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和建筑过程,特地在狮身人面像广场上举办的特别音乐会。每当夜幕降临,“声与光”表演就开始了,开始后周围所有火光首先全得熄灭。此时的天际一片漆黑,三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尽管躯体高大,这时候也难见踪影,万物寂然,一切都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当然,天边的星星还在向游人调皮地眨眼睛。从大沙漠吹来的夜风,带着凉意,和几分干燥的气味从游人头上掠过,更给处在深邃夜色和寂静之中的人们增添一缕神秘之感。

正当迷惑之际,突然一道淡蓝色的光照亮了第一座金字塔,接着第二座、第三座也被相继照亮。深黑色的天幕上显现出三个巨大的锥形体,那严峻的形象使游人更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清冷。三座金字塔的尖顶刺向天空,似乎要划破夜色,争见光明。然后,一道紫色的光又照亮了狮身人面像,黄色的光也同时把残破的太阳神庙映现出来。此刻,忽然一阵哀怨的古乐声从远到近,从低沉转而嘹亮,由沙漠的那边传过来。那乐声仿佛经过长途跋涉,听起来有疲惫之感。稍停,古乐声戛然而止,淡蓝色的光熄灭了,金字塔重新湮没在黑暗之中,只留下狮身人面像默默地凝视着人们。过了一会儿,它开始用低沉的声音对人们述说古埃及5000年前的历史。它讲述当时的埃及是如何的繁荣富有,尼罗河水如何孕育了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它告诉人们,当地球上其他的人类还住洞穴,过着茹毛饮血的野蛮原始生活时,古埃及人已学会了计算时间,辨认星辰。它评述了古埃及各王朝帝王们的功业,以及各王朝的盛衰,对罗马凯撒大帝和法国拿破仑侵略埃及,毁它面容的罪恶,也都一一进行了现身说法,提出了控诉。狮身人面像讲述之后,便是古埃及国王法老三世和他儿子对白的声音,一会儿又是法老三世的葬礼,王后的哀歌……阿拉伯哀乐的颤抖的慢板旋律在夜色中飘荡。此刻,人们的思绪仿佛也随这股旋律飘进了几千年前的古埃及王朝社会,置身于古埃及往昔的盛世之中。“声与光”节目用阿拉伯语、英语、法语每天晚间轮流演出。在此观赏这个节目,既是一次艺术享受,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重温和学习古埃及历史的极好机会。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周围,还辟有众多的旅游场所和景点,除了近年来开辟的太阳船博物馆之外,尚有沙漠城、影剧院,以及出售各种旅游商品、金字塔明信片、彩色立体照片及各种文字导游手册的商店等。

这里是全埃及的旅游热点,也是最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的旅游胜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