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走遍世界
45072900000003

第3章 神奇的印度国

印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家,众多民族、不同宗教、众多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殊异的风俗民情。在一年当中,印度大大小小的丰富的民间节日就有500多个,难怪人们称印度是一个“节日之国”。

印度节日大都渗透着一个共同主题:善良战胜邪恶。节日蕴含着人民自古以来的希望和憧憬,几个大型节日的庆典活动可持续几天。

在10月底或11月初,炎热的气候开始转凉,水旱灾害过去了,秋收也刚好结束,这个时候印度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灯节来临了。灯节的来历传说很多,普遍流传的就有两种:第一种来自史诗《罗摩衍那》中英雄罗摩的经历,说在宫廷斗争中受害的罗摩最终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气战胜首魔王拉瓦那,夺回了爱妻悉多,结束了14年丛林流放生涯,重返故国。百姓们家家点灯,欢迎罗摩归来。从此,这一天就成了千家万户张灯点烛的节日。第二种和神话中吉祥女神拉克希米有关,掌管幸运财富的女神拉克希米在灯节这天要和大神毗湿奴结婚。她巡行人间,准备赐予百姓幸福。人们知道她喜爱灯火和圣洁,于是打扫房屋,装饰彩灯,迎接女神的光临,此后就有了灯节。

过灯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房前门首都要挂芒果树枝。到了夜晚,家宅进口处,走廊阳台上,都点燃油灯。即使贫民区最简陋的住户门前也有一盏孤凄的小灯。按照风俗,灯节这天要早起,并且要淋浴,水中放油和香料,叫做油浴。浴后人们穿上新衣向拉克希米祈祷。节日期间,家家要制作一些叫甜食的传统食品,全家聚餐,晚辈要向家长致敬,家长要把祝福和礼物送给他们。晚上,除放鞭炮外,还燃放各种各样的焰火,大人小孩一起欢乐。

保护节是印度另一大节,在8月底或9月初开始。庆祝的方式是家庭中的姊妹,将一根吉祥绳带系在兄弟的手腕上,同时赠送一些小礼物表示祝福。兄弟们则回赠鲜花礼品,表示当姊妹遇到灾祸或困难时,随时可以给予保护。在这个节日里,印度教徒表达兄弟姊妹情谊,因此也可称为兄妹情谊节。兄弟系上姊妹赠送的吉祥带,下一年可确保平安。

传说,古代因陀罗国王与魔王激战时,国王节节败退,几乎丧命。就在这危急时刻,妻子对他说:“夫君,你不必害怕,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她在丈夫的右手腕上系上一根保护丝带。果然,第二天国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转危为安。一根丝带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和保护作用,大概是印度的一个古老信念。婆罗门牧师们常把丝带给予刹帝利武士;拉吉普特族的妇女在丈夫出征时,给他系上一根丝带,以保佑他战胜后,平安归来;老师也有给自己学生系丝带的习惯。

在印度的阿帕切雪山地区,女孩子长到十四岁,她们的父母要为她举行成年礼仪——太阳升舞会。它象征着一个少女今后的幸福生活,将要从这一天开始。

父母为女儿举行这一舞会,往往要筹备整整一年的时间,为使女儿能在舞会上跳优美的舞蹈,他们要为女儿请有名望的舞蹈老师进行教授,而且让孩子认她为教母。在举行舞会前夕,姑娘要随一位“舞王”围着篝火连续数小时的跳舞,这位“舞王”被视为姑娘的“保护神”的化身。舞会持续四天,其间亲戚朋友要为姑娘祝福,撒香薄花粉。教母要用染料给姑娘施礼。最后一天,人们架起锥形木架,姑娘反复不停地绕着木架跳舞。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姑娘永远有家可归。

泰姬陵位于印度新德里南部的亚格拉,是一座美丽而壮观的陵墓。

泰姬陵建于距今约350年前,是当时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汉最为宠爱的王妃玛哈尔的墓葬。那个时候,莫卧儿王朝的历史充满了父子争位、兄弟残杀的血腥事件。

沙贾汉就曾起兵争夺父王的宝座,兵败之后,过了7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其间,他有一名叫阿姬曼·芭奴的宠妃始终伴侍左右。最后他终于夺得了王位,便赐给这位宠妃一个美丽的封号“慕姆泰姬·玛哈尔”。意思是“宫廷的王冠”。沙贾汉继位的第三年,带着泰姬出巡,旅途中,泰姬在临产时去世。临终时,沙贾汉问爱姬,怎样才能表达对她的爱情?她提出三个要求:好好抚养孩子;终身不再娶;为她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美丽的陵墓。这就是泰姬陵的由来。

陵墓建了22年才完工。当年建造陵墓的时候,每天役使两万名工匠,他们来自印度各地、波斯和西亚各国,据说还有中国的工匠参加。他们把巨大的大理石凿平磨光,把晶莹的宝石雕成花卉,把整块的玉石雕成屏风,还在高空把巨石拼成圆顶。

整个陵墓完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建筑物前有长约300米的大水池,水中泰姬陵的倒影更是美不胜收。泰姬陵的建筑左右完全对称,正面的赤砂岩门也是完全左右对称,气势雄伟,威严庄重,两侧有八角形的尖塔。寝宫顶部那巨大的圆形陵顶,那美丽的弧形线条飘然欲动,这不就是“宫廷的王冠”吗?陵体四角有4座40米的尖塔,它们屏息肃立,守卫在泰姬陵的四周。

陵墓的墙壁用黑黄色石头镶嵌的阿拉伯文字《古兰经》和鲜花图案的浮雕来加以装饰。在第一层八角形的屏风中央有假棺,假棺正下方的地下室安置着真正的灵柩,这是为了防止偷盗。

皇帝沙贾汉的晚年非常凄凉,他原准备按照泰姬陵的原样,在河对岸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完全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然后在朱木拿河上用黑白两色大理石建一座桥,使两座陵墓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是还没来得及动工,他的儿子奥朗则布杀死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并且为了早日登基,把沙贾汉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亚格拉堡中。沙贾汉每天从城堡的窗户眺望王妃长眠的泰姬陵,凄凉度日。

在印度的德干高原开凿有许多的石窟,它们曾被用做佛教寺院。石窟寺院内部如同美术馆,保存着许多美丽的壁画。

阿旃陀石窟群被称做“开凿在断崖上的佛教寺院”。阿旃陀的石窟寺院,有的是距今2100~1900年前开凿的,也有的是距今1600~1500年前开凿的。阿旃陀之所以有许多石窟寺院,一是因为在德干高原的岩壁上容易开凿石窟,二是在石窟中可以避暑。石窟由能工巧匠开凿,壁画也是由优秀的画家绘制的。阿旃陀的第一窟里画着花鸟、人物,天花板的色彩十分鲜明。壁画中的菩萨,一般称做莲花手菩萨,是古代印度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第二窟是佛殿和礼拜堂,里面安放着佛祖。位于第十七窟的壁画,讲述释迦神奇的力量,故事内容大概是有个坏人的堂兄弟发现正在化缘的释迦,就激怒大象想踩死释迦,狂怒的大象朝释迦奔来,释迦以神奇的力量驯服了狂怒的大象。在第十九窟的内部刻有佛祖的佛塔,佛塔的四周排列着带装饰的柱子,石窟的正面有采光的窗户。

石窟寺院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集中了和尚居室的僧院窟,另一部分是刻有佛祖的佛塔,里面安置着佛塔的祠堂窟。1600年~1500年前开凿的石窟,展示了当时的艺术时尚,保存有美丽的壁画,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释迦的生平事迹等佛教故事,以及当时印度豪华的宫廷生活,还有民众的生活。

在印度的市街、村庄、平原、山巅,或是河岸各地,常可看到容貌与众不同的苦行僧。他们头发长而不洗,额上绘有红、黄、白等各色条纹,身上只缠裹一块布,有时还赤身裸体。他们除了携带一根枪形铁杖和一个化缘用的钵外,随身从不携带金钱。他们衣衫褴褛,外表酷似乞丐。他们对人生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一心一意朝着自己心目中的圣地迈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