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走遍世界
45072900000002

第2章 岛国花絮

日本是个岛国,也是樱花之国。从冲绳岛到北海道,全国到处可以看到樱花。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般在四月份,樱花开放的时间很短,只有七天左右,所以日本有“樱花七日”的谚语。樱花的品种很多,据说有247种。樱花一般是白色,或粉红色,有点和桃花相似,当樱花盛开之时,人们就会举行为期一周的樱花祭。日本樱花日本最富于民族色彩的节日是樱花节。每年四月,樱花盛开,日本人就邀来亲朋好友坐在樱花下,饮酒取乐,唱歌跳舞。人们举行花祭、花会、花舞、花宴,甚至有夜晚赏樱的习惯。日本民族这种爱樱、赏樱的习惯,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在古代,日本的武士们就都非常喜爱樱花,认为人生和樱花一样短暂,要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对民族、对国家都要有所贡献。因此,当武士们事业失败后,他们就会来到樱花树下,面对樱花,剖腹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人把人生比做樱花,希望在短暂的一生中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生命也像樱花一样璀璨美丽。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日本国民喜爱樱花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民族把樱花誉为“国花”的主要原因。

樱花初绽时,日本人就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迎来了传统的节日——“三月三女儿节”。

“三月三”以前,商店里的古装人偶备受青睐。日本人通过祭祀人偶,把对女儿的美好心愿表达出来。3月3日,他们要在家里特设的人偶祭坛前摆上桃花、菱形黏糕和白酒,祈愿女儿祛病除灾,成长顺利。

人偶祭坛呈阶梯型,上铺红毡或红布,因家庭情况人偶多少也不同,少的人家设两三层,多的人家设七八层。最上面为皇后和天皇,下层为宫女、大臣、乐队、听差等,最下面是车马、行李、家具、娱乐用品的模型。人物个个倩笑盼目,栩栩如生。模型俱为镀金上漆,华丽堂皇。

由于女儿节主要是祭祀人偶,所以也称这天为“雏祭”。这一风俗的形成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日本平安时代,当时人偶是供贵族们赏玩的玩具,称为“玩雏”。据说,那时候宫中还有以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方式举行祝愿女孩子顺利成长的仪式。正式祭祀人偶始于江户时代初期,当时人偶还都是纸制的,以后随着这一风俗的形成,出现了布制人偶。到了明治时代,人偶商品化,女儿节祭祀人偶的习俗也便在全国固定了下来。

如此看来,像是日本人非常重视和珍爱女孩子似的,其实不然,他们对男孩子同样珍爱,每年的“五月五”男孩节,那又是一番风情。

之外,还有五月十五日的“葵祭”,人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古装排着队游行,表演各朝代宫廷生活方式。“葵祭”的队伍一般有450多人,牛车两辆,牛马共30余头,队伍长约14米,再现了日本平安时代的风俗。在平安时代说到“祭祀”指的就是葵祭。平时很少外出的贵族女性们,在葵祭这一天会将游览车装饰一新,显得富丽华贵,再换上盛装,围绕着观赏场地。

行列中心的“斋王”是侍奉贺神的未婚女性。在平安时代是由天皇的女儿来担任,现在则是从普通人中选拔斋王替身。

日本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可谓多种多样,有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建筑群,世界面积最大的山毛榉林,象征武士力量的寺院和城郭以及现在象征和平的姬路城等。

姬路城是400年前建成的,那个时候日本的战国时代还没有结束,所以姬路城作为城堡的作战功能非常完备,可谓登峰造极。姬路城里密布作战机关,为战事动了许多脑筋,在通往望楼的城内也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城门和稍为突出的部分,直至墙洞,这些都是绞尽脑汁设计的。姬路城中的菱门在守城时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门的前面砌了“L”形的城墙,可以夹击敌人。一进入菱门就有四方形的壕沟。在这里挖壕沟,为的是将道路分为两个方向,使敌人不知道往哪里走。还有埋门,埋门平常是在石墙中挖个洞,使人能够通过,一旦爆发了战争,就用石头堵住门,使敌人进不来。“二道门”是少有的隧道门,从正面看是普通的门,但中间却是隧道,如果敌人想从下面经过,就会遭到上面刀枪的攻击。仔细观察这座城,随处可见突出部位。因为这些地方如果建得很直,就无法向正下方射箭和开枪,所以特意建成突出状。姬路城的城门十分重要,为了让门在遭枪击时使子弹反弹回去,特意用铁板将门包裹起来。对了,在姬路城里还有一段关于“阿菊井”的可怕的故事,传说一名叫阿菊的侍女在洗盘子时丢失了一只盘子而被杀,后就被丢进了井里,但这不像是真实的故事。

姬路城是和平的象征,虽然为了战争而动的脑筋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那以后一直是和平的年代,城堡始终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原本是战争象征的城堡,最终成了大名(诸侯)治国的和平象征。

世界面积最大的、郁郁葱葱的山毛榉林就在日本。保持着自然原貌的山毛榉林,保护和养育着我们人类以及各种生物,是一片“生命之林”。

白神山地等面向日本海一侧的地方,由于受温暖海流的影响而多雪,正适合喜好凉爽湿润气候的山毛榉生长。加上地处深山,没有被开发,因此保留着广阔的山毛榉林。白神山地的山毛榉林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绳文时代。住在东日本山毛榉林中的人们,捕捉熊和日本羚羊等。还有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山毛榉,高30米,树围约5米。

白神山地的昆虫有2300种以上,有幼虫靠吃山毛榉等树木的枯枝生长的步行虫。银蜂是在枯树中筑巢的蜂,它们在空中捕获飞蛾并用针刺死飞蛾,再把飞蛾带回巢中,产卵。富士绿蝴蝶,是一种罕见的蝴蝶,幼虫只吃山毛榉树叶。山毛榉的落叶腐烂,变成养分丰富的腐叶土。腐叶土的孔隙很多,所以能像海绵一样吸进雨水。另外,树龄200年的山手样能贮存约8吨的水,所以被称做“绿色水库”。“绿色水库”使河流的水量保持在一定水准,也不易引发洪水。

日本有许许多多的神话和宗教仪式都与火山有关。有一个神话传说,日本的第一代天皇即天照大神从天而降,就落在了九州的一个山顶上。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视山峰为他们的保护神居住的地方,称许多山峰为“灵峰”。

在日本。随处可以看到富士山的形象,没有第二座山像富士山那样被宠爱,被崇敬。

富士山在静冈县境内,高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山。富士山曾是一座火山,山顶远看成平状,四周倾斜向外延伸。关于富士山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樵夫上山砍竹子,从砍断的竹子里发现了一个只有三寸长的姑娘,起名叫“月光姑娘”。她见风便长,很快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引来了无数求婚者。就连天皇也听说了“月光姑娘”,便也来求婚。“月光姑娘”拒绝了所有人,也拒绝了天皇,最后飞上了月亮。于是天皇登上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想接近月亮再见到“月光姑娘”。富士山原本不是火山,却因为天皇在山顶耐不住寒冷便燃起一堆火,从此富士山就成了火山。自古至今,富士山已有过十八次火山活动的记录,最后一次是1707年。

富士山是游览胜地,一年四季都可游览。春天可以观赏富士山一片新绿,还可以徒步到火山口观光;夏天则可以避开城市的暑气,置身于树海,遥望雪顶,凉风习习看带着斑斑残雪的富士山,倒映在山麓下的五个湖中;秋天可以寻找富士山上的红叶,领略这万木霜天,晴空万里的景色;冬天最好不过,可到富士山雪场滑雪,锻炼身体,观赏雪景。

富士山的周围十余千米的范围内,差不多全部是原野,有的也仅为富士山高度三分之一的起伏山岭。富士山有三分之一的高度在云层上面。在山顶俯瞰,周围的一切历历在目,东南两个方向可以看到茫茫无际的海洋。在山顶,可以俯瞰脚下的云海,日出日落,金黄色的阳光在云层上斜照着,奇妙极了。

和服,又称“着物”,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服装,有人称之为“吴服”。和服,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始奈良时代,相当于我国唐代,也有人说,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有唐代服饰的特点。

和服宽大舒适,端庄文雅,特别是女式和服,色彩和花纹鲜艳夺目,光彩照人,既是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一种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是深受日本人民喜爱的民族服装。

系女和服带,除特别熟练者外,一般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系好。系的时候要在腰上缠三、四次,为了使腰带看起来平整,带子在缠系时还要加上纸板或塑料衬板。腰上缠好后,最后在背后打结,做出“背包”样式来。这样的“背包”是干什么的呢?女和服背后的方方正正的“背包”,完全是一种装饰。因为日本妇女体形上有缺点,大部分背稍高,“背包”是补救这种缺陷的绝好装饰。这种腰带一般用绢或丝绸织绣而成,考究的用金、银箔和金、银线手绣,色彩艳丽,价格昂贵。“背包”的做法听说有二百种之多,归纳起来有四大类:一种叫“一重太鼓式”,是要用腰带打成鼓式“背包”;一种叫“二重太鼓式”,是要用腰带系两次打成两层鼓式“背包”;一种叫“立花结式”,就是把“背包”打成一朵花的形状;一种叫“舞妓结式”,是演员或歌妓等打结的方法。“背包”打出来后是和腰带垂直的,因为中空,丝绳可以从“背包”当中穿过,最后在前边打成花结系好,完成复杂而又艺术的腰带结系装扮。

日本的和服又有南北地区之分,北方用的暖色少,冷色多;南方暖色较多,如黄色、咖啡色等。和服是日本人民喜爱的服装,一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了和服的艺术价值。今天,和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大家都在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