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当我们在剖析魅力人物为何能有此影响力时发觉,他们的魅力是由丰富多样的社交技巧所构成。有魅力的人,懂得运用这些社交技巧去吸引及影响他人,甚至得到众人的喜爱和敬重。他们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婚姻上,都能称心如意,非常成功。
魅商即指魅力商数,是指自我期许、自我要求、自我行动、自我改善中,智慧、情感、技巧、能力的积累与呈现。魅商不属于阶级地位、职业身份,人人都有魅商。因此,人人都可活出自己的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魅力商数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要求。内在要求包括智慧、气质、气度、意志和修养等方面。外在要求包括个人的容貌、笑容、语言、体态、服饰等个人形象方面的内容。
一个成功的富人,在商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魅力商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商务进展的快慢与成败。因此,一个富人要想在商务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魅力商数。这也是当代财商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商数呢?富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二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性;三要塑造自己完善的性格。以此来提升自己内在魅力商数。另外要从形象的塑造上来提升自己外在的魅力商数。
富人的诚信
我们已进入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度已成为生存的武器,成功的关键。富人提高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成为掌握自己命运中的要素。富人去银行借款,银行首先要审核你的还贷能力和信用。近几年来,信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越来越重要。国外富人把个人信用视同生命般重要,这已是他们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银行或其他机构里有信用记录,信用已渗透到生活中深层领域,“我国也有句话叫“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讲的是诚信的重要。
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在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可以用富人“海星”集团的老总荣海的经历来说明。
荣海,生于1957年9月,教授,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科技实业家。现任海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1974年上山下乡,1976至1979年在西安交大计算机系学习,后留校任教,1982-1984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进行研究生课程研修。
他领导的海星集团,从1988年创业时的5个人3万元资金发展到现在拥有资产逾10亿元,员工1300余名,海内外直属公司18家,二级子公司40家。产业横跨计算机、食品、房地产、种植等行业,海星集团的发展被誉为“西部奇迹”。
别人对荣海的信任起了关键作用,一次在1990年,一次在1991年。
1984年,荣海从复旦大学回到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当时,他们课题组到国家的空中飞行基地,帮忙进行“铁鸟”的实验,就是用计算机模拟飞机在空中的各种飞行姿态,飞出各种参数,以保证飞行员上天后的安全飞行。在当时,也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学校里用的都是单板机,设备非常落后,而国外计算机技术却在突飞猛进。于是,荣海有了成立一个企业或者研究所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当时社会上用的计算机要比他们在学校用的好。这样,荣海等人就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并强调自己的技术色彩,认为搞技术的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公司,于是起了个壮观的名字: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那年,也就是1988年,他和另外一个人承担了一个项目,赚了3万元,再借了15000元做为研究所开办经费,这就是海星集团的前身。结果,第一个月他们就把15000元还清了。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和鼓励。很快,公司从当初的4.5万元发展到拥有几十万元的资产,并小有利润。以此为起跑线,公司慢慢地从培训、科研向贸易方面发展。一年半以后,公司纯利润已达100多万元。
荣海喜欢他的员工称呼他荣老师,喜欢这个称呼并非是怀念大学里的教学生活,而是因为觉得“荣总这个称呼很商业味,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关系,太复杂”。荣海认为,人和人关系还是简单一些为好,这种观点可能来自于1990年他受到的那次伤害。
1990年,西安的冬天特别冷,冷得让荣海终生难忘。年底,当一直在深圳忙着跑生意的荣海风风火火赶回西安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公司三个副手早已酝酿成熟的瓜分公司计划。就因为荣海在创建公司时曾经说过“海星是大家的,大家都有份”,现在,他该为这句话付出代价。尽管当初创立海星时,三个副手没有投资一分钱,所有的投资是荣海的3万元。但荣海还是很君子地恪守了自己的诺言。就这样,海星几年来积累的11万元自有资产被瓜分一空。剩下的只是海星这块牌子和一些旧机器,公司核心层4个人除了荣海都走了,大部分客户也被带走。当他带着愿意留下来的一批人去吃饭时,真是心痛之极、悲愤不已。他动情地说:“好,你们留下,信任我,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来!”
这一次大家对荣海信任是有长期共处的基础,而在几个月后,他取得美国康柏公司的信任却颇具有传奇色彩。
海星的真正崛起在于成功地代理了康柏微机。而它的起始,就在1990年底伤了元气的5个月以后。1991年5月,康柏代表来到西安,希望委托一家国营计算机公司开拓西北市场。当时,康柏公司在1990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由几个人拿着电脑在市场上推销。虽然康柏电脑价格高,但质量很好,因为主要是用于军事等领域。
巧的是这家国营公司领导迟迟不能定夺。荣海飞到深圳,会见了当时的康柏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和他们谈条件。可能由于对海星信心不足,也许出于想把荣海吓回去的考虑,康柏提出了非常苛刻的代理条件,且寸步不让。他们的意思就是,别人100元,你就要103元。到了年底的时候,如果你做到一定的量,咱们按100元进行结算;如果做不到一定量,你的中国代理权资格也没有,投入的资金也不能收回。第一次谈下来,康柏公司就要求荣海要做够1400万美元,当时,这是非常困难的。荣海咬着牙就签了下来。那年,就在做到半年的时候,荣海拿到了900万美元的订单。这对一个地处西北地区的企业来讲是很不容易的。紧接着,荣海在外地也设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因此,康柏公司开始逐渐信任荣海,并对他刮目相看。
那年年底海星拿到了整个中国地区的代理权资格。这个时期,海星通过康柏公司的总代理,进行了第一期的资本迅速积累,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也得到迅速扩展。诚信使荣海走向成功。
富人的财商
高财商的富人把诚信当成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下面我们以富人著名企业家卞尔森为例加以说明。
斯堪的纳维亚民航联运公司(北欧航联)是瑞典、挪威和丹麦三个北欧国家将其航运公司合并联营而成立的,自1946年联营以来,历经了不少风风雨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民航的客运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那些沉迷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秀丽风光和良好的滑雪场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带来了财富。对于当时的北欧航联来说,头等大事莫过于又快又多地购置载客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客机,以满足旅客不断增多的需求。而对市场进行分析、调查,则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始,客运市场突发大变,北欧联盟也和其他国家的航运公司一样,逃脱不了一连串的经济打击,在经济上蒙受了重大的损失。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1979年至1981年,北欧航联从每年赢利1700万美元变为亏损1.7万美元,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民航业普遍萧条,致使欧洲各国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展开激烈角逐。曾经处于黄金时期,只等金子从天而降的北欧航联,也不得不置身于这场竞争中,斤斤计较起蝇头小利来了。
但是,北欧航联一开始采取的一些措施却不尽人意。他们裁减工作人员,削减机内便利旅客的各种用品,中止供应乘客报纸,这一系列措施虽然也减少了一大笔开支,弥补了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但成本降下来了,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大批裁员使公司人手紧张,售票厅内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买票;公司内部也开始对公司进行批评;公司信誉一落千丈。
乘客数量继续下降,亏损仍然连续不断,看来公司为减少成本采取的若干措施都毫无作用。无奈之下,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的总经理41岁的扬·卡尔森被任命为航联的总经理。卡尔森是瑞典著名的企业家,他主管瑞典国内民航公司期间,一年就使公司扭亏为盈,利润丰厚。
卡尔森上台之后,针对北欧航联的状况,端出一整套革新方案。他认为,要改变公司的现状,实现经济的根本好转,立足点就不应该放在缩减、压缩成本上。削减、压缩成本是有限的,是在激烈经济竞争中采取的消极措施。要在乱中求胜,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在卡尔森看来,这种积极手段就是努力开拓财源,“招徕顾客,高于一切”,只有拥有一大批稳定的顾客,才有在竞争中求胜的基础。
卡尔森要做的,不是去“杀鸡取蛋”,而是在招徕顾客方面大量投资,借鸡生蛋。
当时北欧航联的乘客,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商业需要,往返于欧洲各地的商人;另一类是到北欧游玩、滑雪或登山的旅客。由于北欧各国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对那些前来旅游的旅客给予各方面优待,游客可以通过旅游公司预订客机的座位,并且购买机票可以享受50%的价格优惠;而那些商人则需花两倍于旅游者的价钱,享受与旅游者相同的机上待遇。
尽管北欧航联的乘客中,旅游乘客占绝大多数,商业乘客只是一小部分,卡尔森却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特点。他决定抓住这为数很少的乘客,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他的工作,以期恢复公司信誉,招来更多的顾客。
经过与董事会的再三协商,卡尔森终于得到一批资金并用它开设了欧洲商业旅客专用舱,取名“欧洲舱”,也就是取消头等舱,而把商业乘客集中安置在与二等舱隔开的机舱前部。在“欧洲舱”里,旅客们可以获得稍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服务。除了在飞机上享有特殊照顾,商业乘客在登机前便开始受到优待,比如他们可以在专用柜台迅速办理登机手续等。此举解决了他们因商业活动漂浮不定而很难预先订票的困难;他们还可以在安装电话、电报设施的候机室里工作,使他们始终可以进行有关商业方面的联系。
“欧洲舱”的设立,给商业乘客带来了许多方便,赢得了这部分乘客的好感。而航联针对商业乘客职业特殊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乘客。
仅1982年,“欧洲舱”的旅客人数就增加了8%,当年的收入提高了25%,取消了财政赤字。
航联的困境终于过去了,但卡尔森仍未满足。
毕竟商业乘客只是乘客中的少数,单靠一个“欧洲舱”是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善处境的,要想吸引更多的乘客,当然也就需要尽可能给乘客们带来更多的舒适和便利。
为了让乘客们在机上过得更舒适,卡尔森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布局,扩大乘客所能拥有的空间,但是他对市场上一批又一批的新型客机却不感兴趣,从来未想过购进新型客机,他宁可使用那些已使用了14年之久的飞机。
因为在卡尔森看来,飞机的新旧取决于乘客的看法,乘客如果感到舒服、新鲜,他们就会认为飞机是新的,所以旧机也就成了新机。
于是,卡尔森把北欧航联的旧客机整容更新,对内部设施也加以更换,并且让机组人员改着时髦新装,使得乘客们感觉耳目一新,精神也为之一振。
人们纷纷传说北欧航联换上了新客机。而航联本来就因为经营有方,服务周到声名远扬,如今又换上了新客机,岂不是证明了航联财力雄厚。不坐这家航空公司的飞机,还去坐哪家的呢?
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卡尔森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在经营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财商智慧。
1982年,法国航空公司亏损1亿美元以上,经营较好的瑞士航空公司完税前盈余额也只有1900万美元,而北欧航联不仅扭转了1981年的亏损,而且创利7100万美元。
富人的德性
一个富人如果没有美好的德性,那么他对什么都不能绝对的诚实,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他们在平时也许是愿意站在正直的一方面的,但是一到自己的利害关头时,他们就要离开正直,不说真话不做正事了。
他们也许并不正面说谎、欺骗,但他们往往会留着些应该说,特别是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所必须说的话不说。
他们不明白,在他们多得到一分金钱的同时却损失了一分品格。他们的钱袋中固然是有所增益了,但他们的人格却降低了!
翻阅美国的商业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五十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几乎是寥若晨星。那些大商店,在当时好像雨后春笋、朝气蓬勃,登各种欺人的广告,做各种欺人的勾当,真是盛极一时。然而它们的寿命不能持久,因为它们缺少信誉为之做后盾。它们终究是不可靠的,一时虽能欺骗得逞,但不久这种欺骗是要被发现的。那时它们就要失败了。
天下没有一种广告能比诚实不欺、言行可靠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相信。
一个言行诚实而自觉有正义公理为之后盾的人,与一个欺骗说诳话而自知其为欺骗说诳话的人,他们所能发出的力量的大小,真不知要相差多少呀!
一个言行诚实的人,因为自觉有正义公理为之后盾,所以能够无畏地面对世界。他有“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而一个言行不诚实的人,却会在内心听到这种声音:“我是一个诳话者,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个卑污者,一个戴假面具者。”
说诳话的人是人中的败类,是堕落的人!
一个富人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即近于禽兽。
有些富人,为了取得一些小利小名,会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像在跑马场中一样地肆意挥霍,这岂不是一种最可悲的现象吗?
一个富人有着大宗的财产,然而他却到处为千夫所指,为万人所笑;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出卖名誉,出卖一切有人格的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人,财产对他又有什么用处呢?
一个富人为了金钱来糟踏自己的人格、名誉值得吗?如果百合花的洁白着了污汁,玫瑰花失却了芬芳与美丽,那么还如何贵为百合、玫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