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心理学家
45069400000006

第6章 性格与心理疾病(1)

性格上的缺陷,如孤僻、懦弱、敏感、多疑、固执、暴躁等,不仅给自己的工作、学习、恋爱、社交等带来很多障碍,也是精神健康的潜在威胁……

性格,是人的-种心理特征,也是生活环境的烙印。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性格上的古怪,生活方式的奇特,对子女管教方法的不当,家庭环境的不合以及周围亲朋的熏陶等,都对下一代精神发育和性格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

医学家们早就注意到:性格上的缺陷,如孤僻、懦弱、敏感、多疑、固执、暴躁等,不仅给自己的工作、学习、恋爱、社交等带来很多障碍,也是精神健康的潜在威胁。

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格上的缺陷有密切联系,精神病学者把容易诱发精神病的性格称为易感性素质,就是说,有这种性格的人倘若再遇到精神与环境方面的不良刺激,一部分人很容易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如:性格孤僻、懦弱、害羞、不合群、敏感、多疑、生活懒散、不讲卫生、对人冷淡、不好社交、兴趣与爱好少和不善于适应环境的人,易得精神分裂症;热情、活泼、好动、好社交,但是情绪忽冷忽热、清高、自负的人,易得情感性精神病;性格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的人,易得神经衰弱;为人处事全凭感情、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意成为大家的注意中心,喜欢受别人的赞扬和重视,好幻想,想象力丰富的人,易发生癔病;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生活规律严谨,清规戒律很多。为人一本正经,不开玩笑,难以接触。办什么事情总是担心时多而放心时少的人,易得强迫症;心胸狭窄,爱生闷气,沉默寡言,顾虑重重,焦虑紧张,胆小怕事、踌躇不决的人,易发生更年期精神病。

以上这些有性格缺陷的人,在未发展成精神疾病以前,大脑功能都是正常的,也能照常从事工作和进行社会生活,其数量也是极少数的,不必草木皆兵、自寻烦恼,或去对号入座。即使有这种不良性格,也是能够克服的。

(第六节)感觉与知觉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一、感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闻到气味、尝到味道、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还有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状况,如感到疼、痒、胀、麻等等。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为外部感觉,而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属于内部感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人类低级的认识水平。因为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还不知道事物的整体及其意义。但是它却是一切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二、知觉

人们是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世界的。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感觉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信息为依据的,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知觉多半是各种感觉的统合,并且包括着当时的心情、期盼以及过去的经验与学得的知识,所以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对于同一种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表现在每个人的知觉判断上,将会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移动知觉、错觉。错觉是指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有图形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知觉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与经验的影响。虽然人类最基本的知觉中,很少有学习的万分,但是根据日常的经验,复杂的知觉是要靠学习与经验获得的。其次,受知觉的观点差异影响。每一个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感觉时,都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某一点着眼而获得的感觉,并以此作为解释知觉的依据。因此人们的观点就会不一致。第三,受知觉中的动机因素影响。动机不同,知觉的经验就会有差异,面对美丽的草原,牧民、旅游者、画家、土地发展商的知觉经验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具有各自的动机。

(第七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

情绪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平时我们会注意到有些人生活在快乐中,也有一些人生活在痛苦中。这种生活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因此情绪对人的事业、生活与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情绪的产生是与刺激直接相关的。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它主要起因于外部的刺激,但也有时是内在的;有时很具体,有时则较为模糊。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会影响人的情绪。优美的歌声、欢乐的笑声、凄凉的哭声、萧瑟的雨声都会带给人的情绪上的变化。这些外部的刺激带来人们的情绪反应可以说不胜枚举。当然,同样的外界刺激未必会产生相同的情绪状态。有的人见灾心惊,也有的人会幸灾乐祸。类似的这种情绪差异现象表明,情绪有时是与人的动机有关的。

并不是所有的情绪反应都起因于外部的刺激。有一些生理性的内在刺激也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例如器官功能的失调、腺体的分泌等。还有一些内在的刺激是心理性的,比如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情绪体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是在情绪状态下所伴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据研究表明,人在愤怒时,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平静时每分钟20次左右);突然惊恐时,呼吸会暂时中断,心跳每分钟20次;狂喜或悲痛时,呼吸还会出现痉挛现象。呼吸的变化可由呼吸描写器以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人的呼吸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的某些情绪状态的存在。当人在愤怒时,除去呼吸的变化,人的循环系统也会产生变化,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液的化学成分(如血氧含量)产生变化等等。此外消化腺的活动也会受到抑制,例如当人焦虑、悲伤时,肠胃蠕动功能下降,食欲衰退。惊恐、愤怒时,唾液常常停止分泌,而感到口干舌燥。泪腺、汗腺以及各种内分泌腺(如肾上腺、胰腺等)都会在情绪状态时发生一系列变化。

在所有的反应中,皮肤电的反应是最为显著的。因为情绪状态中,血管的收缩和汗腺的变化会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由于在人的汗腺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钠元素,这种元素会使导电性增强,电阻下降,从而使电流升高,故而通过对皮肤电流的测试,就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测谎仪就是根据人在情绪变化时不能控制身心变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根据上述我们所说的呼吸的变化、脉搏跳动的增加以及皮肤电流的升高,研究人员可据此了解和报导被试者是否说谎。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而言,肢体语言也应该包括面部表情;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每个人都会联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例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悔恨时“顿足捶胸”等等,就是人们在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别人也可以由此来分辨当事人运用肢体语言时所表达的心境。

言语表情是指情绪状态中,人的语盲声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情。例如,高亢、急促、快速的语调往往表示激动、兴奋的情绪,而低沉、缓慢的声调则往往表示悲伤与沉重、惋惜等情绪。

总之,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都是人与人之间非语言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它们称作“体语”。在许多场合中,人与人之间有时不用通过语言,从“体语”就可以了解彼此的意图和情绪目的。

二、情绪状态

讨论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情绪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情绪的基本情况做些了解。

我国古代把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把这些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这些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几种情绪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使周围的事物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例如,喜悦的心情往往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万事如意,办任何事情都顺利。而悲伤心情则会使人感到凡事枯燥乏味,悲凉忧伤。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指的人的心境。

一般来说,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从几个小时到几周、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主要是取决于心境的各种刺激的特点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例如亲人去世,往往会使人处于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而且个性差异对这种心境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抑郁质的人会助长这种郁闷的心境,而胆汁质的人可能会缩短或减缓这种心境。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失败、人际关系变化、生活的起伏、个人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等。心境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振奋、提高效率、有益于健康。而消极、不良的心境会使人颓丧、降低活动效率、有损健康。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在激情爆发时,常常会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顿足捶胸、拍案叫骂等。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者言语混乱。激情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此外,过度的抑制和兴奋,或者相互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冲突也容易引起激情的状态。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会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3.应激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