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心理学家
45069400000007

第7章 性格与心理疾病(2)

在应激状态中,要求人们迅速地判断情况,瞬间作出选择,同时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明显的生理变化。比如心跳、血压、呼吸、腺体活动以及紧张度等都会发生变化。适当的应激状态,使人处于警觉状态之中,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并促使机体能量的释放,提高活动效能。而过度地或者长期地处于应激状态之中,会过多地消耗掉身体的能量,以致引起疾病和导致死亡。

人在应激状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症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

三、生活压力与情绪

人的情绪不是自发的,它主要起因于外部的刺激,但有时却是内在的。

人们产生的情绪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持续的;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一般情况下,短暂的消极情绪不会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消极的情绪长期存在,使人经常处于紧张、郁闷等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人的健康带来损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消极的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生活压力是指:长期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下的个人,由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直不能恢复平静,并且这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已经成为了当事人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件。这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由生活事件所构成的生活压力有很多,比如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健康不佳等等。而公认的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的变故。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并且由此人们会产生生活的压力,进而形成负面的情绪体验。如亲人的突然亡故、夫妻离婚、牢狱之灾、个人疾病或者受伤、失业、退休等等。

第二,生活琐事。西方有句谚语说:“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生活中的琐事看似不起眼,但是由于人们经常要遇到,而且无从逃避,日积月累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心理学家们通过调查分析,把日常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归类为以下六个方面:家用支出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娱乐、学费、医疗费等等。工作职业方面,如职业的性质、进取、待遇、发展机会等。身心健康方面,如家庭成员中有人生病和与家人和谐相处。时间分配方面,由于无法支配及把握自己的时间所带来的烦恼,如因为工作忙而在时间上的顾此失彼、交通拥挤所造成的等待与时间的浪费等。生活环境方面,现代都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以及不良书刊等的污染。生活保障方面,人的生活是有目的和方向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未来的安全保障打算。

第三,心理因素。在生活压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生活中有许多的机会,关键在人们如何把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机会或选择经常不止一个,此时如果做出选择,往往会使人处于面临冲突的情境。中国寓言中曾讲到一头毛驴站在两捆草之间饿死的故事,这个故事从一个极端的角度讲到了做出选择的困难。

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以作出选择的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冲突的情况有许多种,以下的四种情况是最常遇到的:第一种形式的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式”。此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且这两种选择都能给个体带来好处,个体又都想得到,但必须从中选择一个,这时就会面临一种“双趋式”冲突。第二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式”。这种冲突与上一种冲突正好相反,面临的两种选择都会给个体带来不利,但又必须选择其一。第三种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即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良的影响,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带来的不良后果。第四种是“双趋双避式”。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同时又都伴有不利的影响。

当个体处于心理冲突时,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快解决,但是当个体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自己又缺乏主见时,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比较困难,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反应。

四、情感

情感(feeling)和情绪(emotion)都是对事物的直接态度、体验。

人们对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或做过的事,不能漠不关心,所以在感知或想象事物的时候,总抱有特别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积极或消极。

情感比较稳定、持久;情绪则是比较短暂的激动的状态。像自尊心、自豪感、热情之类属于情感,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继续保持,经久不衰,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像愤怒、惧怕、狂热之类属于情绪,它们持续不久,便可消散。

不过情感和情绪的程度,有时也很难划分,所以把它们合拢,简称感情(affection)。情感的复杂化、习惯化、系统化就是情操(sentiment)。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体发生信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而情感则反映人们对于这些特性,像颜色、声音、气味所持的态度,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区别。情感伴随着感觉而发生,没有感觉便没有情感。聋者不觉嘈杂声音之可厌,盲者不知秀丽颜色之可喜。在心理学上,把和感觉直接联系的情感称为情调(feeling tone),触景生情,生的都是情调。

一种感觉可以产生多种情感。同样,同样的情感可从不同的感觉获得。

情感和知觉联系着。情感不仅依存于感觉事物的个别特性,而且依存于事物整体所代表的意义。

情感也和记忆联系着。想起过去,会使感情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了思维,情感反映的内容就更深刻,范围更广。

(第八节)生活压力与健康

生活压力下引起的心理反应均为负面的情绪反应。

在谈生活压力与健康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面临生活压力时的身心反应。生理上的反应分为应急性的和常期性的。所谓应急性反应是指在突如其来的情境下,个体生理上的一种本能性的反应。生理上的应急反应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生理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由肝脏迅速释放葡萄糖,以增强全身肌肉活动所需之能量;由下视丘控制,迅速增加内分泌相关激素,以转化身体上储存的脂肪与蛋白质为糖分;加强体内代谢功能,以备体力消耗之需要等等。

常期性的反应是指个体由于压力情境的持续,在生理上的一种反应。一般的来说,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阶段,在此阶段生理上又可分为两个时期——震撼期和反击期,即由开始情绪上受到震撼、生理功能的减弱到生理功能的增强;抗拒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衰竭阶段,由于压力持续,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丧失,精疲力尽,陷入崩溃状态。

心理上的反应。生活压力下引起的心理反应均为负面的情绪反应。短期的生活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会伴随压力的消失而消失,不一定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长期的生活压力下所引起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反应,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那么,长期的生活压力,对人们的健康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在心理学上关于生活压力与健康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研究生活压力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活压力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由于生活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疾病有很多,我们仅仅讨论以下两种: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胃酸过多,长期伤害到胃壁或十二指肠而形成的溃疡。形成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除去生理因素之外,生活压力下情绪紧张的心理因素,也是形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人们在面临生活压力时,一方面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当面对无可逃避的情境时,如果事先对这种情境有所了解和准备,那么生活压力带给人的伤害将会有所减轻。

免疫系统。对生活压力是否影响人类免疫系统,一直为心理学家们所关注和研究。因为免疫系统是个体本身抵抗疾病的基本功能,如果因为生活压力影响到免疫系统,从而减低了他原有的功能,生活压力对人的危害作用将会更为严重。

(第九节)恐惧症

所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恐惧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

即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如畏高、畏乘电梯、怕蛇、怕虫等。这种单纯性恐惧症是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但有些则在成人期骤然发生,也无明显原因。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2.社交恐惧症

即对公众的注视或与他人交往,都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羞辱。这种患者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3.广场恐惧症

即对公众场所的恐惧。患者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例如家里。他主要怕自己无法自我控制,无力逃往安全地方。

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另一因素是不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上述两种因素互相冲击,当某一阶段精神压力过大时,就可能诱发恐惧症的发生。恐惧症患者大多发生在要求必须有自控能力的管理工作阶层,较少见于简单劳动者。此外,恐惧症患者中也多有酗酒及吸毒的,因为他们往往期望从酒精及毒品中寻找解脱。

精神病医生认为,恐惧症是可以治愈的。但却只有23%的患者接受治疗。

为什么患者不寻求治疗呢?因为单一性恐惧症本身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这是一种病——一种精神心理病。误认为是自己过分脆弱无法面对现实,故无需寻求治疗。另外,男性都自以为自己是强者而羞于求医。

专家指出,只要接受适当治疗,85%~95%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无论病程多长、病情多重,治疗效果都会很好。

(第十节)心理补偿

心理补偿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而发展到心理补偿。

人体生理方面有补偿之功能,对这一点,许多人都不知道。而这种补偿功能,其作用往往很强大。

小时候孱弱,长大成了有名的大力士;从前不善于行走,后来成了创长跑纪录的飞毛腿;患过小儿麻痹症,后来成了芭蕾舞明星;患过肺痨,却成了大歌唱家等等。

这些人拼命奋斗,要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

布鲁克纳、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音之美,至少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听觉有缺陷。

贝多芬是令人惊奇的例子,他的听觉从小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聋得很厉害。4年后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

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

他聋了25年,最后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这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而发展到心理补偿。